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 ——如何理解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 ——如何理解核心素养


国际背景
欧盟等组织以追求终身学习为价值取向。UNESCO 从理论高 度与政策视角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以及学会生存。同时,提倡把终身学习作为一切重大教 育行动与变革的指导原则,并提出了核心素养的七大学习领域: 身 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式与认知、数 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根据这七大核心学习领域,UNESCO 还 对0 ~19 岁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核心素养的学习指标进行了细致界 定。 欧盟发布的 《终身学习核心素养: 欧洲参考框架》,则全面 定义和诠释了欧盟终身学习的八项核心素养框架。
确定核心素养的原则
科学性 时代性 民族性
国际背景
各国根据本国教育目标来规定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 和教学内容,并研制各学段、各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 以及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及应达到的素养水平是基 本趋势。
英国(2007,2010)、德国(2003)、瑞士(2007 )、澳大利亚(2009)以及美国(2010)等国家新近开 展的国家课程标准研制,都毫无例外采用了这种模式。
文化知识学习领域主要是指能够使用现代社会中反映人类智慧成果的各种工具符号,涉及人文 和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主要包括语言、数学、科学、技术、人文与审美 等方面的学科素养。
自我发展领域主要指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及人生,能够发掘自身潜力,确立适应 社会发展要求的自我发展目标,主要包括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批判创新等素养。
反思: (一)基于中国考题的教与学对应:记住时间、地点与具体梳
理-记忆 (二)基于日本考题的教与学对应:战争的起因及其规律性;
战争结果的基本影响因素-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归纳、反 思、总结、价值判断
美国共同核心州课程标准(2010年):
以语言为例,将语言领域中的独立意识、理解力和批判能力,重视证据、技术与数字媒 体的策略性运用、文化理解等要素,确定为该学科的核心素养。根据这一素养模型,分别明 确了读、写、听、说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和水平标准。
结构:三个方面 六个素养 十八个要点
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 社会实践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 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
人文积淀 人文情怀 审美情趣
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 信息意识
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国际理解
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 勇于探究
珍爱生命 健全人格 自我管理
劳动意识 问题解决 技术运用
意义
核心素养是对当今时代的公民素养的高度概括。它凸 显了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作为一 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时刻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不能 归结为知识的堆积、技能的训练,而首先是人格品质和关 键能力的培养。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 成的狂躁心理,回归常识、回归常态、回归正轨。
核心素养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它有别于一个人潜在的能力。
六大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 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 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 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 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 的迫切需要。
国家认同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 ,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 ,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 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 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 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 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 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第三个阶段,把基础素养看成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这就是今天的基于 PISA 的三大素养(语文 素养、科学素养、数学素养)发展成今天的关键能力、核心素养、21 世纪能力等。说法不一,但 实质相同,其基本的诉求只有一个,就是培养“真实性学力”。真实性学力不是虚假的应试能力 ,因此需要有真实性学习来支撑,这就需要课程的改革和课堂的转型。过去把学校的教育功能归 于“知识的传递”,已经远远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学校的功能应该是“知识的建构”。 一个是传递,一个是建构,这就意味着学校教育的转型。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 ——如何理解核心素养
李镗
01
核心素养的内容

02

核心素养的背景


03 核心素养落实的途径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 合性能力。
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它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 础,是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 需求的综合性表现。
审美情趣重点是: 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 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 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具有发现、感知、欣 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 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 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 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 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 展和升华美等。
文化基础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理性思维重点是: 崇尚真知,能理解和 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 和方法;尊重事实和 证据,有实证意识和 严谨的求知态度;逻 辑清晰,能运用科学 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解决问题、指导行 为等。
三个方面: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
社会参与
六大素养:人文底蕴 学会学习 责任担当
科学精神 健康生活 实践创新
每个素养有三个要点——18个要点
文化基础
科学精神 人文底蕴
人文积淀重点是: 具有古今中外人文 领域基本知识和成 果的积累;能理解 和掌握人文思想中 所蕴含的认识方法
和实践方法等。
人文情怀重点是: 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 ,尊重、维护人的尊 严和价值;能关切人 的生存、发展和幸福 等。
案例:一节历史课
由传授到建构
—课题研究能力
在一堂《德国史》课上,老师放映 着将1945-1994年间发生在德国的重要 事件组合剪辑起来的纪录片。学生与老 师一边看电影,一边在纸上作些记录, 偶尔老师会穿插一个问题,或是一点解 释,学生们简单讨论几句。
我坐在一位男生旁,趁他看电影, 借过他的记录纸,一下子明白了……
自主发展
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
珍爱生命重点是: 理解生命意义和人 生价值;具有安全 意识与自我保护能 力;掌握适合自身 的运动方法和技能 ,养成健康文明的 行为习惯和生活方 式等。
健全人格重点是: 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 ,自信自爱,坚韧乐 观;有自制力,能调 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
自我管理重点是: 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 我;依据自身个性和 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 方向;合理分配和使 用时间与精力;具有 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 力等。
进入 21 世纪,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构建了本国“21 世纪 型能力”框架,从以“生存能力”为核心向“思考力”为核心 转变,强化语言力、数理力、信息力和实践力,形成日本独具 特色的核心素养理论。
美 国 企 事 业 和 教 育 界 提 出 了 “ 21 世 纪 型 能 力 ” (21st Century Skills)的研究性课题,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学科与 21 世纪课题研究能力、学习及革新能力;信息、媒体及技术能力; 生存及职业能力。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概念
核心素养:“融合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组 合概念,是学生个人后天形成并不断发展,同时有利于 个人及社会良好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和能力”
融合性
发展性
必需性
13
休息一会:请做保健操
确定核心素养的背景与原则
确定核心素养的背景
全球化的大背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 立德树人的要求 民族振兴的需要
澳大利亚国家课程标准(2009年):
跨学科核心素养:读写、计算、信息通讯技术、思维 能力、创造性、自我管理、团队合作、跨文化理解、道德 伦理、社会交往能力。这10种跨学科公民素养将整合进各 学科的内容领域中。
学科核心素养: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的独特价值培养学 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从素养涉及的领域范围来看,各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素养体系可以归纳为三大领 域,即与文化知识学习有关的素养、与自我发展有关的素养和与社会参与有关的素养。


拥有艺术品消费观念与
行为

享受艺术、幸福生活


美国 ◎


◎ ◎




新西兰
◎ ◎ ◎
新加坡 ◎ ◎
台湾 日本 ◎




◎ ◎

25
历史沿革与转型
“核心素养”赋予了传统的“基础素养”以新时代的内涵。根据当代学习科学的研究和梳理, 基础素养的界定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批判质疑重点是: 具有问题意识;能独 立思考、独立判断; 思维缜密,能多角度 、辩证地分析问题, 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勇于探究重点是: 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 ;能不畏困难,有坚 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能大胆尝试,积极寻 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 法等。
自主发展
健康生活 学会学习
乐学善学重点是: 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 习的价值,具有积极 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 学习兴趣;能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掌握 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能自主学习,具有 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 力等。
社会参与
实践创新 责任担当
社会责任重点是:自尊自律,文 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 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 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 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 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 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 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 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 ,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 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 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