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测得放大电路中三只晶体管的直流电位如图示,分析他们的类型、管脚和所用的材料(硅或错)。
判断依据:
1 •在放大区,NPN管:V C>V B>V E 2.硅管:V BE=0. 7V
PNP管:V C<V B<V E错管:V BE=-0.2V
C 12V e 12V c 12V
硅管,NPN 硅管,PNP 错管,PNP
4,测出电路中晶体管三个电极对地的电位,判断其工作状态。
V BE=0・7V
V C >V
B
>V
E
12V
2V 1/
3V
截止
3.3V
3斗3V 放大
V BE=0・7V
V CE=0.3V<V BE
判断依据:
NPN 管:
放大状态:V C>V B>V E,
PNP
管:
且V B E〉%放大状态= V C<V B<V E,且V BE<V th
截止状态:v BE<v th截止状^态2 v BE>Vth
例题:
•放大电路在高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而低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O
A.耦合和旁路电容的存在
B.晶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的存在
C.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
D.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合适
•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上、下限频率
时,放大倍数的值约下降到中频时的_ O
•对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当其工作频率等于上限频率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是_ B 。
当其工作频率等于下限频率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相彳立头索是C 。
A. +45°
B. -225°
C.-1350
D.-450
•测试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幅值与相位的变化, 奇以得到它的碱率响应,条件是—A
A.输入电压幅值不变,改变频率。
B输入电压频率不变,改变幅值。
C.输入电压的频率和幅值同时变化。
某放大电路的波特图如图所示,填空:
(1)中频电压增益20ig|A.|=_60_dB,
A=±10!_;
(2)电压放大倍数<= ;
(3)电路的下限频率为10 Hz,上限频率为 2 Hz:
(4)当频率为105Hz
时,附加相移为一
135。
;
(5)该放大电路为
两级放大电路(一级、
二级或三级)
第六章基本概念题
・集成运放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是因为C
A可获得较大的放大倍数;
B可使温度漂移小;
C集成工艺难于制造大容量电容。
・通用型集成运放适用于放大B 。
A高频信号;
B低频信号;
C任何频率信号。
•集成运放制造工艺使同类半导体的工_。
A指标参数准确;
B参数不受温度影响;
C参数_致性好。
•集成运放输入级多米用差分电路是因为可以丄。
A减小温漂;
B增大放大倍数;
C提高输入电阻。
•为增加电压放大倍数,集成运放的中间级多米用A。
A共射放大电路;
B共基放大电路;
C共集放大电路。
•集成电路中采用有源负载是为了£_。
A减小温飘;
B增大电压放大倍数;
C提高输入电阻。
・为增强带负载的能力,使最大不失真输岀电压尽可能大,且减小直流功耗,集成运放输岀级多米用C O
A共射放大电路;
B共集放大电路;
C互补输岀级(OCL电路)。
・在双极型晶体管构成的集成运放中,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方法是利用电流源为放大管—O
A提供稳定的偏置电压;
B提供稳定的偏置电流;
C提供稳定的集电极电流或发射极电流。
•从外部看,集成运放等效为咼性能的_2_。
A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差分式放大电路;B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式放大电路;C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式放大电路。
第七章基本概念题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若从放大电路的输出回路有通路引回其输入回路, 则说明电路引入了反馈。
P
2,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 + ”,则引入的反馈一定是正反馈;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一”,则引入的反馈一定是负反馈。
x
3,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引入的反馈是直流反馈;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引入的反馈是交流反馈。
x
4,既然电压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即负载上的电压, 那么它也就稳定了输出电流。
x
5,放大电路的净输入电压等于输入电压与反馈电压之差,说明电路引入了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净输入电流等于输入电流与反馈电流之差,说明电路引入了并联负皮馈;V 6,反馈网络是由影响反馈系数的所有元件组成的网络。
P
7,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耦合、旁路电容越多,引入负反馈后,越容易产生低频振荡7
:、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为了实现下列目的,分别引入下列两种反馈中的_种。
A直流负反馈B交流负反馈
(1)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A。
(2)为了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B。
(3)为了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应引入
B o
(4)为了抑制温漂,应引入A。
(5)为了展宽频带,应引入B o
精品课件
V
1 •
•r
精品课件
V
1 •
•r
2,交流负反馈有以下几种情况:
A电压 B电流 C串联 D并联
(1)为了稳定电路的输出电压,应引入A负反馈。
(2)为了稳定电路的输出电流,应引入B负反馈。
(3)为了增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C 负反馈。
(4)为了减小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D 负反馈。
(5)为了增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B 负反馈。
(6)为了减小电路的输岀电阻,应引入A 负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