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中的管理心理学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总是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即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而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通过沟通在相同的活动中,由于具有情感体验的性质,人际关系往往是不相同的。
在管理之中,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那么管理心理学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到底有多重要,管理心理学在人际关系扮演着怎样一个角色,我们将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人际关系的内容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的心理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修兹的研究:修兹认为,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别人的支持,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求,每个人都需要他人。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人际关系的基本需求倾向,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对他人的需求内容和方式都不相同。
这种需求可分为三类:即包容的需求、控制的需求和感情的需求。
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往往是通过语言与动作(肢体动作、表情)来判断对方心理活动。
二、何为管理心理学要研究人际关系中的管理心理学,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活动中人的心理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并依据这一规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活动效率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表述:以人为主线,以人的心理活动为内核,以对应的管理策略为支撑构建管理心理学内容结构体系。
所以研究人际关系中的管理心理学,应该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来说应该是主要研究人际关系中人的心理细微变化的过程。
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表现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们在和人的交往中,会无意中令别人不高兴,而当别人不高兴时,我们甚至不知道什么地方做错了。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它涉及了人心理细微变化的过程。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揣测的莫过于人的心理变化。
而且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这个独立无疑是在想法思想上的独立。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想法和思维都是不可能相同的。
思维不同直接表现在行为上的迥异。
行为是人们可擦觉的具体可感知的,因此当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的时候,其实质是我们在向别人表达我们思想的一个过程,别人对于我们行为不满实质上是在想法上的不统一,在看待事物上产生了分歧。
这样的后果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在无意中得罪别人。
那么,难道我们在交往过程中就无法克服思想不是具体可感与行为冲突这样的矛盾吗?其实不然,尽管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不一样,但是人之所以能达成统一的行动是因为统一了思想,这就告诉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一定要多与别人沟通。
沟通其实是搭建思想一致的桥梁,是将不同思想放在一起寻求统一的过程,因此,沟通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组织成员如何有效沟通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之一。
四、如何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要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我们首先得知道何为沟通。
所谓沟通就是一个过程,是信息交换的过程。
沟通的主要层次无非是应酬或闲谈、报告式谈论、分享个人的管理或思想以及全面的个人分享,包括个人的感受、思想和价值观等。
要学会如何有效沟通就是知道“怎样说”比“说什么”更重要得多。
研究显示,声音/语调和说话时的表情/身体动作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占90%以上。
因此,若要建立自己给对方的良好印象,并使自己的说话产生影响力,必须留意自己的语调、表情和动作。
当然,除此之外,人际沟通中,要做到彼此尊重、真诚。
要相信正面的行为会带来正面结果,相信不是每个人都一样,而且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或者憎恨你。
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你就能更加自如地与别人展开有效的沟通。
事实上,通过研究者发现,沟通进行得怎么样,不仅仅取决于掌握了有效的沟通方法,还建立别人是否喜欢与你交往的基础上。
我们试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都不喜欢你了,那么你可能与他进行有效的沟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此,你还要学会如何让别人喜欢你,如何让自己变得对别人更加有吸引力。
卡耐基告诉我们做到一下几点可以使你增加被别人喜欢的可能。
献出真心,给予对方真诚关心;保持微笑;最悦耳的声音——名字;作一个优秀的倾听者;投其所好,谈别人最关心的事和感兴趣的话题;由衷的赞美,满足他人的“重要感”;“鸿毛效应”——称赞他人的每一个进步,即使是最微小的进步。
五、如何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以上我们用管理心理学的方法讨论了如何与别人进行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这些都建立在首先是与别人已经建立了人际关系的基础上。
那么,在现实世界中,如何同别人建立起人际关系从而将人际关系向前发展,是管理心理学需要研究的问题。
现实世界中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现实告诉我们这并不容易。
两个陌生的人,如何去建立人际关系,这取决于彼此双方对于相互的印象,尤其是主管感受的第一印象。
因此首先我们需要研究印象人际关系的因素1、主观因素人际关系的建立,首先是受着自身因素的影响。
自身的性格、气质、主观印象以及道德品质,影响人际关系形成的快慢以及达到的程度。
1.1、性格和气质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属于个性中的成分,它往往影响人际交往的数量和质量。
在群体中,一个性情宽厚,能原谅他人的人,易为其他成员所欢迎,成为众多人交结的对象,因而,也很容易同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反,一个性格孤傲、态度冷漠的人,既不愿意主动去了解人,也不愿意被人们所理解,孤芳自赏,很难与人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个谦虚、和气的人,能获得别人的好感,而一个自负、目中无人的人,则令人厌倦。
就气质而言,一个热情奔放、活泼好动、善言辞、乐社交的人,往往易与他人建立关系,而一个古板、迟钝、多愁善感、刁钻古怪的人,则会使人望而却步,不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1.2、主观印象主观印象中,有一个成分叫做第一印象,这个成分,往往决定着人与他人接触时的态度倾向和行为特征。
因而在初次交往时,人的仪表、衣着、言谈举止、神态风度等外观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切不可忽视。
1.3、道德品质品质属于一个人的规范,它决定着个人的内外活动。
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德的人,往往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生活中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为人热情诚实,感情出自内心。
这不仅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良好条件,而且还为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2、客观因素人际关系的形成,除了自身的主观原因,还有许多客观因素制约着其形成。
客观因素主要包括:2.1、空间距离因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地里位置上越接近,彼此交接的机会愈多,互相依赖、相互帮助的时候愈多,就愈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在同一班级的同学之间,同一车间的工人之间,同一办公室的同事之间,以及街坊邻居之间,在一般情况下,都易于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然,空间距离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却是一个有利条件。
国外在管理中很重视这一外部因素的作用,他们在对工作场所设计时,常常将人际关系交往因素也考虑进去,这样,既便于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来往,有利于尽快协调关系,又可防止因空间上的隔离而产生的与整体利益不一致的小群体。
2.2、交往次数除了空间距离因素之外,交往次数也是建立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
在群体中,成员之间接触越多,了解时间越长,越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且一般来说交往次数的多少,和交往水平的高低也直接相联系,交往的次数越多,交往水平也就越高。
但也有例外,如果两个人接触,只是彼此寒暄,应酬几句完事,那么,即使交往次数再多,也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次数加真诚,才可能结交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3、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一个群体,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如何,所起的影响怎样,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客观因素。
一个群体的成就大,在社会上影响大,就容易使成员在相互交往时产生心理相容和感情共鸣,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产生集体荣誉感。
相反,一个失败的群体,在社会上没什么地位,名声又很坏,群体中的成员高分裂,形成各种不同的非正式群体,是群体中缺乏统一的气氛,就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事实上,不是任意两个人都可以建立人际关系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学会寻找适合自己交往的人,选择正确的人并与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一门学问。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在一定基础上与我们选择了与什么样的人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以上的探讨中,我们不难发现,管理心理学在人际交往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是如何利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去选择与什么样的人建立人际关系,也就是在这个选择过程中我们必须知道人际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如果说两个人不具备建立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那么是建立不了人际关系的。
其次是在与别人建立了人际关系之后,我们需要怎么样去推进彼此的关系的向前发展,这个发展是指利于双方的好的方向发展。
而如何去推动人际关系的发展,我们则需要知道交往中的一些技巧,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非是建立在语言与行为上。
行为和语言有一个共同的联系,那就是沟通。
沟通可以是彼此的行为符合相互的思维想法,语言的传达则大多也在通过沟通实现的。
因此,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利用管理心理学中对于人的心理的探讨,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方可以实现与他人良好的人际交往。
除此之外,在和比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每个人都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替别人着想,就可以避免许多误会的产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不愉快的冲突,而使人际关系保持和谐。
角色扮演法就是模拟某些现实的问题情境,让一个人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立场处理事物,以期了解别人的要求与感受,而改善待人的态度。
因此,对别人的需要、动机、思想、感情和愿望的理解,对别人境遇的同情,是与人建立和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理解力和同情心是人际关系的能力的重要内容。
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社会经历的不同,人们的理解力和同情心是不一样的,有的善解人意,能同情别人,有的只会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对人缺乏理解力和同情。
因此,理解力和同情心的培养也是提高人际关系能力的重要方面。
可见,管理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对我们人际交往的指导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知识,对于一般人而言可以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于企业领导而言,可以有效的与下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深入探讨管理心理学,我们不难发现,它不仅仅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是贯穿在整个社会的人与人的活动中,可以指导人们的活动与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1]赵国祥.管理心理学高级教程.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7[2] 景怀斌.管理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 曾仕强.人际关系与沟通.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