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关系
摘要:
1、内涵:是把心理学的知识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学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
2、目的:管理心理学的任务有两个,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对劳动者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
还有就是吸收、运用各相关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及其他涉及管理的学科)的理论、方法,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活动规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激励动机、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手段,来协调人—人系统。
关键词: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被动管理自我管理内在机制外在机制
正文:
具体来说,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个体心理:
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规律、需要、动机与态度、员工的心理健康、激励理论,等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群体心理:
主要研究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群体的内聚力、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和信息沟通、士气与群体意识,等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组织中的协调交流、团结合作的问题。
三、组织心理:
主要研究组织结构、组织环境、组织变革以及各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及其效果、领导者的选择与训练、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等等,目的是为了使组织自身能更好地适应组织任务和组织使命的要求,以利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维护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那么作为一名企业的团队管理者要想让自己的团队健康稳速的发展也必须学
会运用以上的管理方法处理好自我管理与被动管理的关系。
首先管理者必须懂得识人、用人。
曾国藩曾指出, “有感于内, 必形于外”。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修养往往表现于外表, 举止衣着, 先有三分气象, 话未出口已有七分先机。
由表入里识人,须细辨其天性、品德、心理、心地、胸怀、修养。
所以,目光敏锐之人三步之外, 则识人八九不离十, 有此一招, 则人莫能欺。
然而在当今企业当中,企业里的员工通过识人可分为:精品、良品、半成品、废品、毒品这五类。
那企业管理者应当如何“用人”?这就考研到领导者对个体心理的运用。
所谓精品:高素质、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
企业必当重用!
所谓良品:高素质、中品质、中效率、中成本。
企业合理用之!
所谓半成品:中素质、中品质、中效率、中成本。
企业则应先陪后用!
所谓废品也就是赝品:低素质、低品质、低效率、高成本。
企业则应弃之!
所谓毒品:高素质、低品质、高效率、低成本。
企业应遵循先开发后利用则观其合理用之!
所以,管理者应当运用现有的科学的心理管理学(性格色彩、九型人格、心理学)去识人用人。
其次,管理者必须懂得沟通协调管理。
春秋末年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由此看来群体心理在管理心理学上的重要性。
同样在当今企业管理当中,群众心理即上级与下级的协调沟通的统一性亦是举足轻重——沟通就是生产力!因为只有动态化的组织管理模式、良好的沟通协调系统才能塑造出企业内部畅通无阻的交流气氛,并让同步沟通成为企业高效执行力的传输带。
那么企业管理者有那个的那个如何做好企业内部的沟通协调呢?
第一:统一内部立场,必须坚守沟通就是生产力。
所谓立场不一,则行动不一切不可让内部生患异心。
第二:作为管理者要放低姿态,切合实际的在公司的立场上从员工利益出发这样员工才可以讲实话。
柳传志曾经说过:“领导者只有主动了解员工’帮助员工,员工才会相信你,支持你,帮助你”。
第三:作为管理者跟员工交流更要从互相尊重出发,任正非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便是互相尊重。
尤其是领导者,只有尊重自己的员工,员工才会从心底服从你!反之他们只会离你越来越远。
”(因此在华为公司这一点就做的非常到位,其宗旨——以人为本)
第四:同心同德共同进步。
所谓“民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管理者与自己的员工沟通一定要达到情感共鸣。
李嘉诚曾经说过:“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是我与员工沟通有我的方法。
每次沟通我都会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境地为他们着想。
自然他们就会与我共鸣,继而愿意与我同心协力,共创未来了。
”
所以领导者与员工之间就只这样只用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的关系。
才能更好的运用组织心理去协调上下级的利益关系以及情感关系,从而达到同心同德的境界。
最后,管理者要懂得运用自己本身的组织关系以及企业的组织环境来打造出一
个超强执行力团队!那么管理者要怎样运用组织心理来管理团队呢?
第一:内在机制
内在机制:指的是管理者如何通过软文化来激活员工的内在素质。
1、制定一部完善的培训体系——企业文化培训、公司制度培训、公司产品培训、岗位晋升培训、工作技巧培训、工作心态培训、团队合作培训、户外拓展训练(由文化到技能再到合作)。
2、通过培训让员工在心态上要树立:①责任意识即我是一切的根源。
②成果意识即任何工作要的是成果而不是结果。
③高标准严要求意识即对自己要懂得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问题管理。
④狼性思维即树立居安思危、不进则退、优胜略汰的思想。
⑤感恩的心即感谢父母、感谢公司、感谢战友、感谢朋友。
第二:外在机制:指的是管理者如何运用现有的制度即硬文化来激活员工的内在素质。
1、团队内部要有员工指导工作——导师。
专业化的培训系统及全员导师能够帮助企业锻造出一流的职业素养同时更能
提升企业内部的运营质量。
而企业经营要想成功,战略和执行力缺一不可。
战略是一个企业的蓝图目标而执行力确实各级组织付诸实施的能力,反映战略方案和目标的贯彻程度。
许多企业虽然有好的战略但是因为执行力而最终失败。
所以企业的全员导师即员工的指导工作就是一个企业执行力的源出本之。
导师这个工作必须是全员性、全方位的。
不仅新员工有导师,而是所有员工都有导师。
导师制不仅在生产系统或者某个部门实行而是在公司的每个系统部门都有。
所有员工都需要导师的指导,通过“导师制”,实现“一帮一,一对一”从而使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
2、工作流程必须精细作业且需设监督部门即过程管控。
将每一分攻用到实处,将每一个细节打造的精致,做人不仅要如此企业的规范化流程也必须落到实处。
同时必须设立管控部门从而更有效的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大家都知道医生的出诊箱总是整理的非常理所整齐。
因为医生出诊时,如果病人危在旦夕,而医生一会儿找这个一会儿找那个,肯定会忙中出错。
相反如果医生在出疹前就把出诊箱整理的井然有序,那么他就能做到忙而不乱,并及时拯救病人。
所以,工作效率低不全是因为你能力不足,而是你没有创造出更加简洁有序的工作环境。
——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然而,再细致的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部门也会让流程变成一纸空文毫无价值。
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在设定流程的时候必须加上监督机制。
要把控好工作的每一个流程。
每个项目每项工作设定相关的指标,根据指标进行评估和验收。
3、公司内部必须要有奖惩激励。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华为“奖惩机制”,华为是一支铁军,在这支铁军的背后是发挥到极致的高薪酬和全员股权激励系统,他让华为人始终保持饥饿的进去态势。
自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曾经说过:“人叫人不动经济调动积极性”。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但是光有奖励机制还是不行的,还要有相应的惩罚机制。
华为的“三高政策”——“高工资、高压力、高效率”是这样。
现代及其团队对人才的管理也是这样!
再说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企业——SOHO,其董事长潘石屹也是“末位淘汰制”的激励推崇者。
在SOHO,所有销售人员都是在“末位淘汰制”下成长起来的,潘石屹会给表现优秀的员工加薪、升职甚至出国旅游的机会,同时,也会毫不留情地将不好的员工淘汰掉。
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又何来危机?没有危机就没有动力。
企业领导者必须学会运用组织心理来协调好大环境下的力量从而激发团队斗志形成动态的
管理体制。
综上所述:管理者要想处理好被动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关系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必须要合理利用好“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将“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运用到现实管理的实处。
做到以身作则的同时协调好工作关系——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