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版编辑概论

出版编辑概论


第四节 出版资源
一、出版资源的特点
概念: 指在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开发、利用的社会资源,包
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 人才资源: 信息资源: 物质资源:
二、出版资源的特点
1、人才资源的特点
2、信息资源的特点
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36页)
(一)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1、注意社会发展 2、整合已有信息 3、更新已有成果 4、打造品牌扩大影响 5、开发国外资源 6、组合运用多种媒体
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 3、具有一定量的复本,从而可以向公众传播。
二、出版物的种类
1、分类一(总体特征)
2、分类二(学科分类)
3、其他角度分类
三、出版物的特殊性 (一)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两重性
(二)使用价值与社会效果的不统一
(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不统一 (四)生产数量与成本、利润关系的特殊性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的能动作用(辅导教材第8-12页)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 1、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马克思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 观为统领。
二、英国出版业 三、法国出版业 四、德国出版业 五、日本出版业
起步较早 出版特色主要对外贸易 文化保护政策 注重文化与传统 出版文化发达 为亚太地区龙头
第七节 出版学概述
一、出版学的学科性质
行业之学、领域之学 性质是应用科学
二、出版学的研究对象: 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出版活动本身
的规律性。
三、出版学的学科内容(第51页)
二、编辑人员的责任 (一)政治责任 (二)社会责任 (三)把关责任 (四)宣传引导责任
三、编辑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
(一)编辑的作者工作 1、发现作者 2、选择作者 3、建立作者队伍数据库 4、与作者保持经常的联系 5、为作者服务 6、维护作者权益
(二)编辑的读者工作
1、读者调查 2、为读者服务 3、认真处理读者来信
近现代实践: 1931年 杨家骆 《图书年鉴》“ 出版学”概念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后步入建设 1980年,开始在大学试探建立编辑、出版专业教育 1983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召开第一届出版理论研讨会 目前有50余所大学开办编辑出版专业教育,20余种专业杂志,以及遍布全 国的专业 学会网络
(二)国外的出版研究与学科建设 1、英国 2、日本 3、韩国
第一节 编辑和编辑工作
一、编辑的概念
1、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 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2、日常也用于泛称非专业性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和活动。
二、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1、出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 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四) 坚持“质量第一”(定性:出版原则)
1、出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出版部门要 坚持质量第一,把最好的精神食粮供给人民。”
(1)选题与内容好; (2)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统一
2、两个质量管理文件:1997年,新闻出版署颁布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 要点 :
A.程序性
B.技术阶段的互相渗透性
(三)政治性和思想性 政治立场 思想信仰 价值观念 民族团结 国家安全 社会公德 国民素质
(四)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 成本与利润 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的决定性影响(教材第6-8页)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的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四、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教材第88——90页) 1、文化生产中的设计、组织功能
2、文化传播中的选择与导引功能
知识社会学:
3、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
第二节 编辑人员
一、编辑人员的能力(辅导教材第91-95页)
(一)政治认知能力 (二)策划能力 (三)语言文字能力
(四)社会活动能力 (五)判断能力 (六)信息感知能力 (七)审美能力

10、了 解 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 ★
11、了 解 英、美、法、德、日等国的出版业概况★ 12、了 解 出版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学科内容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作品 1、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
的智力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第4页:作品类型)
(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发展 纸介质媒体出版 2、发展数字出版 3、发展动漫、游戏 4、发展印刷复制 5、发展出版流通
三、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
(一)台湾地区出版业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版业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出版业
第六节 主要发达国家出版业概况
一、美国出版业 起步晚 发展快
出版职业资格中级 考试辅导
第一章 出版概论
考试要点
1、背 诵 出版的前提和特征 2、熟练掌握 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3、背 诵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4、背 诵 出版物的要素和各种角度分类★ 5、背 诵 出版物的特殊性★ 6、了 解 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7、熟练掌握 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维护 8、熟练掌握 我国出版业的 特点 和构成 9、熟练掌握 我国出版体制的改革和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三节 编辑学研究
一、编辑学的学科建设(101)
1、作为一门学科,编辑学发源于中国。 1949年中国李次民有《编辑学》专著发表。20世纪80年代由业界开 始研究 2、 1990年在国际上得到承认。目前在不少大学开办编辑学专业
注意:应用科学 出版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编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02——103))
1、来源: 毛泽东指出:“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
展和科学进步的方 针,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同 时,毛泽东又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的方针。
2、与“二为”的关系: 执行“双百”方针,是坚持“二为”方向的必要条件。两者
必须有机统一。
2、内涵: “双百”方针是指:
(一)出版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出版活动的发展规律:
(二)出版物 1、出版物的双重属性 2、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三)出版业(3点) 58页 (四)出版物市场 (五)出版人才建设 (六)出版管理体制 (七)中外出版历史
五、中外出版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概况
(一)中国的出版 研究与学科建设 思想资料: 古代:几部典籍 几个学问家 近代: 20世纪20年代,出版专业杂志《出版周刊》、《出版月刊》 出版家:张元济 邹韬奋等 文学家:鲁迅 巴金等
四、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 结合
(定性:重要原则)
1、《出版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 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2、社会效益是指:有益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 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出版效果。
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出版经营获得的经济收益。
2、解说(第61——62页)
中心环节的定义理解:
社长、总编
出版组织行政关系图示例:
编辑
制作
市场
设计
其他
出版项目编辑业务关系图示例
助 理
董事会
其 他
推 广
作者


市场部
设 计
制 作
版 权
发 行
三、编辑工作的特点
1、政治性: 2、思想性: 3、科学性: 4、创造性: 5、选择性: 6、加工性: 7、中介性:
第六节 出版学概述
一、出版学的学科性质:应用科学
概念:出版学是研究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应用学 科。
二、我国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一) 出Fra bibliotek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时间节点:
体制改革6点任务
1、推进公益性出版单位体制改革 2、推动经营性出版单位转制 3、推进联合重组 4、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 5、加快推进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建设 6、扩大对外交流
(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要注意的问题
1、深度 2、调查研究 3、创新 4、把握能力 5、利用的质量
第五节 我国出版业
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与构成(五点)
定义:出版业是从事出版物生产、经营等活动的社会行业 (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 1、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2、具有产业经济属性
3、富有文化创意价值
(五)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
三、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第22——25页)
1、宣传党的指导思想 2、传播和积累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 3、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5、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节 出版物
一、出版物的要素(定义:已经出版的作品)
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 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
(2) 因此,出版社的核心资产是知识产权。
介绍”版权产业”概念: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
(一) 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所以,出版是一种内容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
(二)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第5页) (1) 编辑阶段的劳动:
(2) 复制阶段的劳动:
(3) 发行阶段的劳动:
因此,出版活动又具有明显的整体性 以及技术性:
4、法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