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人:教学目的:通过教育,使大家了解立志的重要意义,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创一流业绩。
授课要点:一、一、青年人要早立志;二、立足本职定志向;三、脚踏实地去奋斗。
授课内容:一、青年人要早立志什么叫志向呢?古书上解释说:“若射之有志”。
“志”是指奋斗目标。
在座的同志不是有人想当神枪手吗?不是有人想当工程师吗?不是有人想当文学家吗?这就是志向。
志向这个东西很重要,它决定你一生的道路。
古往今来,凡是有所造就的人,多数都是从小就胸有大志。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年轻时就想推翻秦王朝。
别人笑话他,他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后来他果然干出了大事。
唐朝诗人杜甫也立下过这样的志向,叫做“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的诗篇果然有不少惊人之作。
周总理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立志发奋学习。
有一次,校长问同学们“读书为什么”?有的答为了寻求出路;有的说为了发财致富;周总理却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
再说朱德、贺龙、李四光、陈景润……也都是为国为民,志向高远。
反过来一辈子胸无大志,鼠目寸光,混日子的人,也并不是没有。
去年我问一个复员战士回去以后有什么打算,他说:“人家过初一,咱也不过十五,随大流混。
”大家琢磨琢磨,象这样混下去能混出个什么名堂来呢?我说这叫没出息。
大家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正是立大志、创大业的“黄金时代”,千万不能混日子,一定要珍惜宝贵青春,及早立志。
二、立足本职定志向讲到这里,也许有的同志会说:“远大的志向我有,可就是连队工作单调,我的岗位平凡,当个‘大头兵’能搞出啥名堂来?”叫我说,崇高远大的志向能不能实现,主要不在于工作岗位平凡不平凡。
再平凡的岗位,只要尽心尽力地去干,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反过来说,如果不尽心尽力地去干,即使在“不平凡”的岗位上也不一定有所建树。
黄道婆发明纺纱机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黄道婆就是马克思高度评价过的那个童养媳。
她出生于南宋末年松江(今上海市上海县),由于受不了封建家庭的虐待,逃到了海南省一个叫崖州的地方(今海南省崖县),向当地居民学习纺织三十年,不仅练就了精湛的纺织技术,而且把一个线头的手摇纺纱机制成了三十线头的脚踩纺纱机,还革新了弹、纺、织等一套制棉工具。
要讲纺织技术,她是一个“祖师婆”,对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到她时说:“要找一个能够同时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
鲁班年轻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木匠,后来经过多年的技术革新,成为驰名中外的木工大师,以致没有人敢在他面前“班门弄斧”。
不知大家知不知道,我们现在常用的雨伞还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鲁班的妻子发明的。
大家都知道刘少奇同志接见掏粪工人时传祥同志的故事吧。
刘少奇同志对时传祥说:“你当掏粪工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是分工不同。
”时传祥说:“我已干了三十年的掏粪工作。
只要党需要,我还要干三十年、六十年……党需要我干到什么时候,我就干到什么时候。
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党,才能实现让全世界的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理想。
”这话说得好啊!天津市有一个叫王娟的姑娘,是个卖扣子的售货员,论岗位,够平凡的了吧,可她能把五百多种扣子的产地、特点全部说出来,使顾客人人满意,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有的同志看不起“大头兵”。
“大头兵”怎么了?光荣!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歌颂过驰骋疆场的“大头兵”。
杜甫就写下过“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诗句。
孙武写下的《孙子兵法》多少年了,至今仍被中外的军事专家们视为治军的经典。
有一篇课文叫《谁是最可爱的人》,大家都还记得吧。
谁是最可爱的人呢?就是我们这些“大头兵”。
98抗洪人民群众把我们这些“大头兵”称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这难道能说没有出息吗?雷锋是不是“大头兵”?他不是成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吗?这些事实都说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只要好好干,再平凡的岗位也照样能够做出贡献,在部队当兵照样大有作为。
也许有的同志还要提出:“我立志要干这一行,可领导非要我干那一行,总是拧着劲。
”当然,从领导上讲,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尽量发挥大家的特长。
可作为个人,当志愿、兴趣与革命分工不能一致时,那就要放弃个人志向,服从党的需要。
这样是不是就难以做出成绩来呢?关键是你热爱不热爱党交给你的工作。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干一行爱一行,就一定能做出成绩来。
张思德为革命烧木炭的事,已是尽人皆知了。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大家都看过了,那里面的李侠原来是部队里的一个政委。
但当党组织把他从枪林弹雨的战场调到白区做地下工作时,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服从了决定,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最后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
广西边防部队有个杨湘斌,他的事迹也很有说服力。
自卫还击作战前夕,正当他在祖国海疆日夜练武的时候,湖南老家给他转来了高考通知书,所学的专业正是他酷爱的学科。
小杨从小就立志上大学,将来当个科学家。
眼看着自己的理想就要实现,他不高兴吗?可是,党需要他去上阵杀敌。
在这种矛盾面前,他毅然把大学录取通知书和杀敌立功决心书一并交给了党支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场,在战火中立了战功,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呀!他做到了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的誓言!服从组织需要,是不是不允许有自己的爱好呢?也不是。
在不影响本职工作情况下,可以坚持自己的业余爱好。
江西省有个下乡知青段元星,从小就爱好天文,下乡后担任了小学教员,可他的天文爱好始终没有放弃,坚持业余苦钻十六年,终于在75年8月30日晚上观测出一颗新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用肉眼看出新星的人。
还要说到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同志认为自己水平低、能力差,想立志恐怕也晚了。
真晚了吗?不是的。
大家听过“焦尾琴”的故事吗?东汉有个叫蔡邕的人,会做琴。
有一天他到邻居家里去,见邻居家的柴灶里烧着一段桐木。
桐木是做琴的好木料。
当时,蔡邕急了,上去抢了出来,一看已经烧焦了尾巴。
他就以这段木头的形状为基础,做出了一张音响悦耳的琴,取名叫“焦尾琴”。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能因水平低而自暴自弃,要像周总理那样,“活到老学到老”。
董老六十岁时还立志学外语哩!在坐的最大也不过二十四、五岁吧,后生可畏呀!所以,我们要赶快树雄心,立壮志,为国为民,多做贡献。
三、脚踏实地去奋斗立下了志向,怎样达到目标,取得成功呢?首先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
列宁说:“要成就大事业,必须从小事情做起。
”我国有句古话,叫做“不积畦步,无以至千里;不纳细流,无以成江河。
”古往今来,能取得成功的人,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之一达•芬奇,十四岁那年,拜名师佛罗塞俄学画,第一堂课就是教他画鸡蛋,达•芬奇根据老师的要求,每天对着鸡蛋,一丝不苟、翻来复去地对着画。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老师还是不动声色,达•芬奇撑不住劲了,跑过去问老师:“为什么老是让我画鸡蛋呀?”老师对他说,你别小看这个,这是练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娴熟地听从大脑指挥,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更加刻苦地画鸡蛋,掌握基本功。
后来,他的艺术水平超过了老师,画出了震惊世界的名画《蒙娜丽莎》,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大书法家王羲之在绍兴兰亭练字时,每天在门前的池塘洗笔,天长日久,池水变得象墨汁一样;大书法家怀素,是唐朝的一个和尚,他练字的时候,笔头坏了就随手扔到窗外,扔来扔去,坏笔头堆得象一座坟那样高了。
所以后来就有了“墨池”和“笔坟”的传说。
爱迪生搞发明,陈景润攻数学,不都有那么一股劲头么!我们有些同志却不这样做,整天光想着一鸣惊人,只是在那里空谈什么,“我准备如何如何立大志”,而不去扎扎实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让青春的宝贵时光白白空流。
这样下去那你永远也甭想成功。
有一首《明日歌》,我念几句和大家共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跎!”成功之路还有一条,就是要不怕挫折、不畏艰险,一旦认定了目标,决不回头。
如果一见困难就失去信心,怎么能获得成功呢?德国艾立希为了研制医疗昏睡病药,试验了605次都失败了,但他不气馁、不泄劲,终于在606次试验中获得了成功,所以给这种药取名叫“606”。
后来他发明的“904”药,也是以试验次数取名的。
真正有志向的人,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甚至需要献出鲜血和生命,他也照样坚定不移。
世界著名的化学家诺贝尔在发明炸药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当他高呼“我成功了”的同时,却被他发明的炸药炸得满身是血;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在罗马士兵的宝剑对准他的鼻子时,还坦然地说:“等一下再杀我,让我把几道几何定理论证完,我总不能把没论证完的定理留给别人啊!”波兰人哥白尼用三十年时间研究提出了天体运行论,当许多人怀疑的时候,意大利人布鲁诺就坚定不移地相信并到处传播这个学说,直到被教会烧死在广场上,仍矢志不变。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许多同志老觉得成功的人有什么“秘诀”。
“秘诀”在哪里呢?据说,爱因斯坦出了名以后,有一个青年人整天缠着他讨教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就写了一道公式:A=X+Y+Z。
并告诉他说: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
那个青年着急地问Z呢?爱因斯坦说:Z代表少说空话。
讨论题:怎样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实现自己的志向?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