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保险概述(1)
数据来源:OECD网站 /Index.aspx?datasetcode=SOCX_AGG
授课内容
课程内容
社会保障, 保险, 社会保险
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险基金
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生育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年金
农村养老保险
城镇医疗保险
农村医疗保险
重要性
基本保 障
发展 趋势 稳中 有升
主管单位 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 障部 民政部
社会救助
保障最低 生活
最低保 障
稳定
社会福利
改善生活
增进 福利
国家、企 业及社会 团体
最高保 障
增强
民政部
社会优抚
军人等特 殊贡献者 及其家属
优待、抚 恤、安置
优抚 待
国家
特殊保 障
稳定
民政部、 总工会
二. 社会救济 1.定义 • 对社会困难群体提供物质支持和扶持的保障制度。
不可保风险
第一节 风险、保险与社会保险
二、保险 1.保险的定义
广义的保险:
集合具有同类风险的众多单位和个人,以合理计算分 摊金额的形式,向少数因该风险事故发生而遭致经济 损失的成员提供保险经济保障的一种行为。
2.保险分类
按照保险政策分类 社会保险 • 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 能力或失业带来收入减少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以 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 商业保险 我国《保险法 》的规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 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 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 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 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 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社会保障必须遵循的原则
阻碍社会 保障发展 影响生产发展, 影响改革发展 稳定大局
社会 保障 水平
过高
政府沉 重负担 损害劳动 者积极性
阻碍生产发展 影响社会保障 事业
过低
立足国情,把基点放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 上,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
第三节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德国——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难点
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确定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 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 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并报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备案后公 布执行。来自农村居民收入的确定
资金来源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国际上常见的低保标准的测算方法主要有: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 目的不同 强制性不同 覆盖对象不同 约束机制不同 管理体制不同 承担风险不同 法律基础不同 受舆论监督不同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
一、社会保障的定义和分类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 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 制度。
三 社会福利
•是政府为社会成员举办的各种公益性事业及为各类残疾 人、生活无保障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的事业。 •特点:普遍性,只要公民属于立法和政策的范围内,都 能按规定得到应享受的津贴和服务。
公共福利
保障权益
社会福利 职工福利 特殊福利
保持安定
中国的 社会福利体系
财政补贴
公共医疗卫生 保健设施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年 人数 (万人) 1996 85 1997 88 1998 184 1999 265.9 2000 402.6 2001 2002 2003
1170.7 2064.7 2246.8
年
2004
2005 2234.2
2006 2240.1
2007 2272.1
2008
2009
2010
2011
人数 2205.0 (万人)
2334.8 2345.6 2310.5 2276.8
帮助穷人的办法取决于国内资源有多少可供使用,也取决于是否存在 相应的政治意志把资源用来缓解贫困问题。 ---------《国家的新角色》
1996—2004年城市低保制度的财政支出和保障人数
城市居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保障标准分别由2005年的月人均 154.30元和74.83元,提高到2011年的月人均288.04元和140.29元, 分别增长86.68%和87.48%;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由2005年的73.34元 和28.37元,提高到2011年的227.92元和100.07元,分别增长210.77% 和252.73%
2、改革过程
1993-1999 创立和推广阶段
1993.6—1995.5 试点(自发)
1993.6.1上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上海 模式:“谁家的孩子谁抱走”; 1994年民政部肯定,1995年全国扩大试点。 武汉模式:“面向全民”, “持非农业户口”,“虚拟 收入”
1995.5—1997.8推广,民政部组织推广(206个城市)。
社会保险 Social Insurance
蒋云赟
jiang_yunyun@ 经济学院331 6275-4540
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应用基础研究
社会保障是现代政府不能回避的问题,社会保障是 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老龄化和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对传统的社会保 障制度提出挑战 商业保险公司总是在政策变化中寻找自己的发展空 间
热量法即根据维持基本生活所需要的热量,确定食物种类,再根 据当地的市场价格确定拥有这些食物所需要的现金,该金额就 是低保标准。 国际贫困线法即将某一地区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 50%作为 低保标准。 恩格尔系数法即根据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确定低保 标准。国际社会普遍将其定为60%。 生活形态法即根据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确定一系列影 响“生活形态”的指标,再通过调查分离出测算低保标准的指 标体系,据此划定保障标准和保障人口。
主体 国家 政府
对象
依据
主要功能
社会的 由国家立 提供救助和 全体成员 法加以保护 补贴。
我国社会保障的构成
组成部分 社会保险 对象 工资劳动 者、个体 劳动者 无生活来 源、遭遇 不幸及贫 困者 全体公民 目的 保障基本 生活 特征 补偿 收入 损失 扶贫 资金重 要来源 国家、用 人单位及 劳动者 国家及社 会团体
职业福利
社会福利
社区服务
物价补贴
集体生活 福利设施
残疾人福利
社会收养
副食品价格补贴
文化娱乐 福利设施
精神病人福利院
教育补贴
住房福利
儿童福利院
其他补贴
福利补贴
敬老院、幸福院
四 社会优抚 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和通过政府行为,对社 §14.1 社会优抚制度的形成及其发展 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 优待赈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社会 保险
社会保障
保险
第一节 风险、保险与社会保险
一、风险
“Risk is Salt and Sugar of Life”
风险分类 根据是否可保划分
可保风险 是保险人可接受承保的风险 。
可保风险的条件 1.可保风险是纯粹风险,保险人可承保的风险不是投机风 险。 2.风险的发生必须具有偶然性。 3.风险的发生是意外的。 4.风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5.风险的损失必须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
79.6
2.中国社会救济制度的改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改革背景:
90年代以来的城市贫困问题
下岗与失业
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
贫富差距拉大
(二)改革具体情况: 1、 改革的项目 ( 1 )传统的城市社会救济制度无法解决贫困 问题。 (2)习惯性的“群体运动”,临时补救,收 效甚微;“社会帮困活动”;“送温暖活动” 成本不菲,收效甚微。
•我国的社会救助主要包括灾难救助法律制度、扶贫法 律制度、农村五保供养法律制度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等等。
单位:万人
年 份 地 区
城市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人数
农村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人数
农村集中供养 五保人数
农村分散供养 五保人数
农村传统 救济人数
2007 2008 2009
2272.1 2334.8 2345.6
部分OECD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占政府支出比例(%)
1980 澳大利亚 加拿大 法国 德国 冰岛 日本 瑞典 瑞士 英国 美国 31.6 32.7 45.4 22.7 .. 31.1 42.7 .. 35.9 39.0 1985 32.0 35.3 50.2 23.2 .. 34.3 45.8 .. 42.6 35.8 1990 37.1 36.5 50.3 22.3 .. 35.7 49.8 44.4 40.3 36.4 1995 44.6 39.4 52.4 48.9 35.6 39.5 49.3 49.9 45.8 41.4 2000 48.8 39.9 53.7 58.9 36.4 42.5 51.6 50.8 47.3 42.6 2005 49.0 43.3 54.3 58.1 38.7 49.1 54.0 57.3 46.6 43.7 2006 48.1 43.0 54.2 57.7 38.1 51.1 53.9 57.3 46.1 44.4 2007 48.0 42.7 54.3 57.8 34.5 51.7 53.6 57.3 45.8 44.3
俾斯麦政府:1883《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