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谈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的
1.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内涵。
2.学习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论证方法。
3.培养学生自觉的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
3、形近字
蒂(dì)根深蒂固di 喻(yù)不言而喻汲(jí)汲取谛(dì)真谛谛听渝(yú)忠贞不渝吸(x )吸取
4、重点词
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
这篇课文却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为什么非常重要?请在文章中找到作者给我们的答案。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2、那么,要做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呢?请在文中找出答案。
汲取知识——基础活用知识——关键坚持尝试——根基
3、作者是如何来证明要创新必须扼要具备这些要素的呢?
举例论证
4、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事例
(1)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2)罗兰•布歇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由一个问题的答案入手,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逻辑性强。
过渡段和过渡句的使用使文章结构严谨,衔接自然,条理性强。
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说服力强。
多处运用设问句,引起读者思考。
五、课外积累
创新思维名人名言
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郭沫若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托马斯·彼得斯
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
——约翰洛克菲勒
在自然科学中,创立方法,研究某种重要的实验条件,往往要比发现个别事实更有价值。
——巴甫洛夫
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
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
——爱因斯坦
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
——李政道
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晓谕(yú)渊博(yun)压榨(yà)根深蒂固(dì)
B.相貌(xing)汲取(jí)思维(wéi)锲而不舍(qiè)
C.楔子(xi)恭喜(gng)对称(chèn)孜孜不倦(z)
D.模式(mó)契约(qì)创意(chuàng)持之以恒(héng)。
解析:A选项“晓谕”的“谕”读“yù”;,“压榨”的“榨”读“y”;B选项“相貌”“相”读“xiàng”,“锲而不舍”“锲”读“qi蔓孜孜不倦”的“孜”读“z”。
2.下列成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C )
A.锲而不舍不言而谕袖手旁观苦口婆心
B.不求甚解开卷有益前扑后继气急败坏
C.精疲力竭同仇敌忾釜底抽薪日新月异
D.自出新裁山清水秀钟鸣鼎食全神贯注
解析:A选项里“谕”——“喻”;B选项里“扑”——“仆”;D选项里“新”——“心”
3.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联系是基于两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关系之上的,是根深蒂固的,不能被忽略的。
B.他和专题组人员一道,经过孜孜不倦的探索,在成矿规律和成矿理论上提出了创新认识,指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方向。
C.听到“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好消息,我们全家的那种高兴劲不言而喻。
D.增强“造血功能”的精准扶贫是一种改善民生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析:C选项里“不言而喻”形容道理很明显。
与语境不符,应该用“不可名状”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
把电视接收器作为实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
C.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D.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
解析:A选项“《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书名号使用错误,应该用双引号;B选项里双引号去掉;C选项里第一分句要加问号。
故选D。
5. 选词填空。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______知识,使自己____渊博。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_____。
(B)
A吸收学问创造. B.汲取学识创意 C.学习学识创造
(2)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_____。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______。
(C)
A.材料创造力
B.素材创造力
C.素材创造性
6.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
看到的地方,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死角.于是,店老板一面用膝盖在地板上行走、观测,一面按照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把玩具重新摆放一遍.而后,这家儿童玩具店的生意便空前兴隆起来.
由此可见,观察事物的角度,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同是这座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诗);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
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可是,在日常实践中,我们却经常看到,有些同志坚持甲思维,考虑问题往往局限在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上,一条道跑到黑,钻牛角尖,闯死胡同,而不愿多想几种可能性,多开辟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以前发生过的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而毁林开荒、拦海造田的失误,就同这种直线式思维有关系.有些同志坚持乙思维,头脑僵化,习惯于用过去的教条解释现实,在已知的旧路上徘徊.比如,一谈到防治害虫,人们便习惯地想到种类繁多、浓度不断加大的化学农药.实际上,如果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发现治虫是可以不用农药的.有些植物
也可以举科学发明方面的事例,如声音引起振动,反过来可以把振动还原成声音,这就是留声机的发明原理.
综合性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班里计划开展“创新,提升你我”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班里的小记者向你提问:“你怎样理解创新?怎样才能创新?”你会怎样回答?
示例:创新就是求异,就是追求与众不同,创新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变”。
创新必须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必须保持好奇心,必须善于观察、联想和想象,必须不迷信、不盲从。
(2)请你搜集两条有关创新的名言警句,在班上交流。
示例: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日,时时是创造之时。
(叶圣陶)
(3)我们生活在科技创新的时代,享受着前人和现代人的创新成果。
请你说说现代人的几种创新成果。
示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
(4)班里评选“智多星”,每天有一名学生、老师或热心家长出一道富有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展示在黑板报上。
谁的办法最多,点子最妙,谁就是“智多星”。
你今天在黑板报上展示的题目是什么?
示例:作文的语言如何出彩?作文怎样巧妙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