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

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

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5一、项目概况 4二、研究依据及范围 4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第二章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状况分析9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8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9三、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问题10 第三章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12一、项目建设背景12二、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的必要性17三、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17 第四章某某县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20一、功能定位20二、发展目标20 第五章区域经济分析及预测概况21一、某某社会经济概况21二、某某县社会经济概况26三、2011 年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分析27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预测36 第六章电子信息产业园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48 一、电子信息产业园总体布局48二、电子信息产业园功能分区48三、电子信息产业园用地规划49 第七章电子信息产业园基础设施专项规划50一、道路交通系统体系规划50二、绿化景观体系规划50三、空间界面景观体系规划51四、市政工程体系规划51五、环境保护体系54六、消防设施体系56七、物流体系57 第八章环境保护研究58一、环境现状58二、执行标准规范62三、主要污染源治理规划62 第九章实施方案65一、建设工期65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6 第十章工程招标及管理66一、招投标依据66二、招投标原则66三、招标范围及方式66四、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67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9一、投资估算说明69二、建设投资69三、融资方案70四、融资风险及回避70 第十二章财务效益分析74一、分析依据及相关参数74二、成本费用估算74三、项目运营利润分析74四、项目财务效益分析75五、项目投资风险分析76六、经济评价结论76 第十三章社会效益评价68 第十四章开发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制订70一、本电子信息产业园开发主要风险79二、主要风险的防范79 第十五章研究结论和建议73一、研究结论82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83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某某县电子信息产业园2、建设单位:某某县电子信息产业园投资有限公司(筹)由康友电子联合体、皇丰电子电器、恒兴昌塑胶模具、一通物流等四家企业联合组建。

3、建设地点:位于某某市某某县产业集聚区内,北至文明路、东至西环城路、西至工经二路、南至航海路,共由四个地块组成。

4、建设规模本项目计划总用地1576 亩,分三期进行。

一期计划总用地面积415 亩,一期建筑面积360000 平方米,其中生产加工区210000 平方米,仓储物流区60000 平方米,配套生活区90000 平方米。

5、项目总投资本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00000 万元,分三期进行。

一期总投资约160000 万元,其中其中土地成本1245 万元,建安工程费用28800 万元,基础配套设施费用10800 万元,固定设备投资100000 万元,其他费用9155 万元,流动资金10000 万元。

二、研究依据及范围1、研究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⑵《城市规划编制办法》⑶《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⑸《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 BJ137—90)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⑻《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规范》⑼《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规范》⑽《城市排水规划设计规范》⑾《城市给水规划设计规范》⑿《城市供电规划设计规范》⒀《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⒁《某某省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⒂《某某“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⒃《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 —2030) 》⒄《某某县2012-2020 年发展规划纲要》⒆《某某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⒇《某某县特色商贸文化绿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研究范围(1) 依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法律、制度、政策、规程及规范,对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的必要性、市场需求与社会背景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2) 对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建设方案及公用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3) 对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及节能节水措施的建设进行分析,对项目运营期间就这些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4) 对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招投标及项目管理、项目建设的风险进行论证和分析;(5) 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做出可行性研究的最终结论。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期)如下:表1-1名称经济指标一一期工程用地面积277000 ㎡(415 亩)(一)建筑物占地面积130000 ㎡1 生产加工区70000 ㎡2 仓储物流区40000 ㎡3 配套生活区20000 ㎡(二)绿化占地面积85000 ㎡(三)道路占地面积32000 ㎡(四)广场/ 停车位占地面积30000 ㎡二总建筑面积360000 ㎡1 生产加工区210000 ㎡2 仓储物流区60000 ㎡3 三配套生活区容积率90000 ㎡1.3四建筑密度47%五绿化率31%六园区道路约4000M 七机动车停车泊位(货运车)300 辆八机动车停车泊位(小型车)900 辆九非机动车停车泊位5300 辆十总投资160000 万元(一)银行贷款40000 万元贷款期限 5 年(二)自筹资金120000 万元第二章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状况分析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1、电子信息产业内涵20 世纪最后20 年,以电子信息及其技术为先导和显著标志,国外发达国家( 尤其是美国) 信息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信息产业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产生而形成的,信息产业既包括信息硬件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也包括信息设备提供与信息服务业,是一个横跨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特殊产业。

现代信息产业的形成时间虽不长,但是其发展速度之快、扩展规模之广、影响力度之大,是过去任何产业部门的发展所无法比拟的。

2、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特征目前,国际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⑴产业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明显。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最广泛的国际性,其全球性采购、全球性生产、全球性经销的趋势日益明显,产业梯次转移发展的趋势十分突出。

⑵竞争核心发生重大变化,产品本地化生产销售趋势明显。

市场、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国际竟争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向技术、品牌、资本和市场份额的竞争,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成为竟争力的关键因素。

⑶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型企业模式开始崭露头角。

几十年来,跨国公司获得了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凭借其掌握的核心技术和资金优势,逐渐成为行业的主导,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跨国公司在电信等领域兼并之风席卷全球,跨国公司主导竞争规划势不可挡。

⑷生产规模化和产品个性化成为主要趋势。

电子信息产品大部分都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达不到一定生产规模,产品则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生存。

入门坎限越来越高,没有巨额的资金投入,很难形成真正有竟争力的产业。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个性化逐渐成为潮流,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点之一。

⑸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主流。

目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正在发展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技术。

由上可以看出,21 世纪,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最先进的生产力,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迅猛发展,各国都把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进国家信息化作为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来实施。

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1、电子信息产业的成绩(1) 速度不断加快,CDP的贡献日益明显。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产业规模迅速增长,增长速度居各工业部门首位。

目前,电信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移动通信网络逐渐替代固话业务;电信业的竟争日趋深入,包括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竞争、中国电信和其他网络运营商(如铁通、联通等)的竞争等;非语音业务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值业务成为电信运营商发展的重点。

⑵电子信息产品成为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

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出口政策,抓住扩大出口大好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产品出口增长较快。

出口市场进一步的拓宽,除巩固原有的出口渠道外( 主要香港、美国、日木) ,现己扩大到南美、俄罗斯等地。

⑶科研开发实力大大增强,许多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电子技术己进入数字技术阶段,l990 年以来,每年取得科研成果2000 多项。

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计算机产销量、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等均有质的突破。

⑷工业布局得到改善,劳动力结构有所提升。

我国当前已经形成了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几个大型的专业化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域专业化的程度大于1,而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专门化率高达3.5 ,对周边辐射效应明显,并带动了周围关联产业的迅速发展,形成配套功能日趋完善具有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园区。

⑸未来发展前景乐观。

电子信息产业多年来为我国的信息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提升,现代电子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先进的技术用于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电子商务等各类新业务,促进了社会进步。

三、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产业存在诸多问题。

其主要表现在:⑴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很小,不及美国比重的1/10 ;⑵信息制造业的技术储备相对不足,创新能力较弱,创新的资金支持不足;⑶总体技术水平还不高,关键技术进口依赖性大,特别是系统配套服务功能较差,国民经济各行业需要的装备类产品大部分依靠进口;⑷信息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不少电子产品是对国外同类电子产品的模仿,更多的是直接引进国外技术,关键制造设备和现代化生产线基本上是以引进国外为主,关键元器件、原材料和配套件仍主要依赖国外;第三章 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一、项目建设背景1、产业转移的背景分析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世界产业结构加 ⑸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不强。

我国的软件产业刚刚发展,大量关键软件仍需要从国外进口,信息安全难保证,系统集成能力较差,远远不能满足产业的高速发展;⑸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服务方面为各部门、地区和企业提供 络服务还显得不适应,网上交易和结算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IT 和网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我国毕竟有了一个良好的起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有一支有一定基础的队伍,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一定会光辉灿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