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环境教育
月 日
课题
2.大雁南飞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刘秀丽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影响,增强忧患意识,对影响环境的行为采取审慎的态度,重视维护物种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权利,关爱自然,尊重生命。
2、了解人类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减少乃至避免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知道本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原因。
(宣传)
“你们想怎么宣传?”
(指名说)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想一句有创意的宣传口号,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4、全课小结:
同学们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少用一个塑料袋,少用一个塑料餐盒,树立文明风尚,杜绝乱扔现象,用我们的真心和爱心,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共有的环境。
2017--2018学年五年级环境教育课教案
我国目前,处理这些白色垃圾的方法有两种:焚烧和掩埋。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那掩埋有什么样的危害吗?那到底事实是不是这样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实验:老师把两颗发芽的大蒜瓣,分别种在两个小盆里,其中一颗蒜的根部给包了一张塑料薄膜,每天给它们浇同样的水,晒同样长时间的太阳,对它们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2017-2018学年一年级安全教育课教案
月 日
课题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2017--2018学年五年级环境教育课教案
月 日
课题
10.白色污染
课型
新授
主备人刘秀丽活动目标 Nhomakorabea1、通过网络,到自然环境中调查等多种渠道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及“白色污染”的危害,引起学生对白色污染现状的关注,形成环保意识,养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课件展示)那人们为什么这么“钟情”于塑料袋呢?(板书:原因)
一、塑料袋很容易加工。
二、取得塑料袋是免费的,导致过度使用。
师:那塑料袋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为什么还被称为“白色污染”?
生:因为塑料袋的危害也是很多的。
探究活动三:白色污染的危害
(板书:危害)
一、师:是啊!那如果我们把这些塑料袋到处乱扔,又将会给我们的环境、生活带来怎的危害呢?
师: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纸杯在遇到65℃以上高温时,还会产生致癌物质,所以人们认为
使用他们既方便又卫生的观点是错误的。
三、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
1、师:其实,在座的同学中、社会中已经有许多人在为消灭白色污染付出努力了,当我们在这洁净美丽的校园中快乐学习,当我们漫步在整洁的街道,在花园般的小区、公园内嬉戏玩耍时,我们应当心存感激,感谢那些创造美好环境的人们,我们也应该为保护美好环境尽到自己的微薄之力。那你想为消灭白色污染做点儿什么?生畅所欲言
(4)、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灾事故不断发生,时常造成重大损失。
(5)、污染水体。河、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水面上方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因其绞在消化道中无法消化而活活饿死。
师:是啊!在一些城市的公共场所能看见大量的废弃的塑料制品,这些“白色垃圾”被人们制造后,由于最终很难被大自然所消纳,大大影响了生态环境,对此,人们称塑料袋是最糟糕的发明。
2、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
师补充资料: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的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堆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3、探究活动二:白色污染的来源
这些塑料垃圾是从哪里来?想一想,我们家平均每天用多少塑料袋?
(1)、生汇报结果。
师生一起探讨塑料袋的数目,每天,每月,每年使用的塑料袋,那么,全校呢?看到这
么触目惊心的数字,你有什么想法?
(2)、讨论交流。
这仅仅是我们一个学校所有家庭的使用情况,而我们的国家有13亿人,每年用掉的塑料袋,那该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呢!老师这里有一个调查报告,我们一起来看。
2、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1)了解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注意对这些现象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成果,比如“二十四气歌”。(2)交流关于“二十四气歌”的认识,充分感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3)小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4)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展示常见农作物的播种时间与收获时间。通过对比认识到自然生物界的多样性,同时了解本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哪些。
2、学生通过讨论,对比分析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3、教师适时引导、归纳总结。其实他们都是为了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大雁南飞是为了去寻找温暖的南方有丰富的食物,课件,动物对环境变化是非常敏感的,某个地方的环境不适宜他们生活了,他们就会选择逃避或者消失。
(三)环保在行动
1、启发学生思考:为了保护动物,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做?
2017--2018学年五年级环境教育课教案
月 日
课题
7.动物哪里去了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刘秀丽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人类的朋友——可爱的动物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心,使学生认识到动物与人类是平等的,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2.人类对待动物所应持有的态度。培养学生从全局看问题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
2017--2018学年五年级环境教育课教案
月 日
课题
6.湖泊变小了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刘秀丽
活动目标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
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课师:同学们,见过湖吗?知道我们山东有哪些著名的湖吗?(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出示大明湖和微山湖图片)(这是我们山东济南的大明湖。微山湖在我们山东的西南部,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师:这些风景秀丽的湖泊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二、师:老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说说白色污染有哪些危害?
4、学生汇报交流:
(1)、污染空气,塑料、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
(2)、很难降解,埋在地里200年也不烂。
(3)、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师:在国家的倡导之下,大家又做了什么努力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展示)
2、同学们,研究到这儿,针对塑料袋的污染,你有什么好的治理方法呐?
3、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
(6)、白色垃圾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
老师把同学们所说的归纳总结了一下:(课件展示)
①破坏市容环境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危及动物安全
④污染大气环境
⑤影响农业生产
⑥破坏臭氧层
5、师:刚才同学们利用各种方式说明白色污染的种种危害,危害之大真是触目惊心哪!这只是大家已经了解到的,也许,白色污染的其他危害你们还没有了解到。
2、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精神。
活动准备
指导学生对所在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调查或查阅相关书籍、报刊、杂志及环保网站或者向有关专家咨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展示老师搜集的图片,交流,引出活动主题。
师:同学们,近几年,我们祖国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图片(课件播放美丽的祖国风光画面)。
学生观看图片。
师: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你有什么感想?(心情舒畅,心旷神怡觉得在享受生活等。)
师:(课件继续播放在环境优美的景区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一幅幅由“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三)环保在行动
1、感受现代科技,古代劳动人民只能因时因地的种植农作物,农业生产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而今天,我们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收获。
2、问题:你能列举哪些人们应对恶劣天气的举措?
3、学生举例
(四)绿色延长线
考察一种常见作物的耕时并亲自种植,进一步了解该作物的生长与季节的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揭示课题:白色污染。
二、自主实践,汇报交流
探究活动一:什么是白色污染
1、提出问题:什么是白色污染?
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也可举例说明,交谈对“白色污染”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资料中为什么把塑料称为“最糟糕的发明”?我们来读一读资料,说一说,
什么是白色污染?是不是只有白色塑料袋产生的污染才是白色污染?生列举现象说明。
两瓣大蒜生长情况的观察记录
日期:
1号蒜瓣的变化
2号蒜瓣(包塑料袋)的变化
第1天:无变化
第2天:无变化
第5天:芽长2厘米
芽长2厘米
第10天
5厘米,色翠绿
3厘米,色略黄
第15天
9厘米,叶绿肥厚有光泽
5厘米,叶黄
6、师生共同分析实验记录,得出结论:在相同的管理下,前两天,2号蒜与1号蒜的生长没有明显区别,这是因为2号蒜本身存有的营养还能正常供应它的生长所需。而到了第5天,两株蒜苗的生长发生了变化,而且越来越明显。塑料薄膜隔离了植物与土壤的直接接触,使植物吸收不到养分和水分。补充:如果种庄稼,农田里有这么多被掩埋的塑料袋,那我们的庄稼得损失多少啊!减产多少啊!这只是残留在土壤中的塑料制品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你还知道白色污染对我们的身体会带来的哪些危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