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电动葫芦操作培训课件(PPT-40张)
电动葫芦操作培训课件(PPT-40张)
操作3
禁止吊物从人员和设施上方通过。 不许用手柄线当作牵引绳,去牵拉吊物。 工件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手臂要离开挂钩、吊
具结合处,以免挤伤手(事故案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起重伤手事故案例
2008年9月3日10 时左右,锯切岗位正常生产。 事发当时,某锯切工从原板存放区向锯切岗位 用电葫芦吊运原板,在原板起吊时,该右手抚在
吊原板吊钩上,左手操作电葫芦手柄,向上起升 时,将右手中指和食指挤在原板吊钩和电葫芦钩 之间,手指挤伤,然后下降电葫芦钩,呼叫工友, 将其送医院救治。受伤过程见图示。
事故原因分析 (一)
1、直接原因: 事故当事人在吊运原板作业时,操作不当,自
我保护意识差,违反《电葫芦操作规程》第八 条“工件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手臂要离开挂钩、 吊具结合处,以免挤伤手”。在起吊原板时, 手扶吊钩是造成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也是 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
2 0.命运是那些懦弱和认命的人发明的!
•
21.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
22.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
23.昨天是失效的支票,明天是未兑现的支票,今天才是现金.
•
24.一直割舍不下一件事,永远成不了!
•
25.扫地,要连心地一起扫!
•
26.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
27.当你停止尝试时,就是失败的时候.
•
28.心灵激情不在,就可能被打败.
•
29.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
30.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二、事故分析
1、电动葫芦提升双速电机后盖螺丝不全, 运行过程振动螺丝断,造成提升电机后盖脱 落。这是造成此次事故主要原因。
2、2#电动葫芦包机人刘某,巡检流于形式, 没有落实到实处也是此次事故主要原因。
三、预防措施
1、电动葫芦提升双速电机后盖螺丝孔打透,改 穿透丝,不用栽丝。现有电动葫芦提升双速电机 逐渐替下来改。新进来电动葫芦提升双速电机改 完再用。否则,按违章考核。
操作电动葫芦事故原因与控制
5.碰撞致伤 物体在吊运中,因碰撞或刹车等原因,使
吊件在空中悠荡,吊件撞倒设备或积物而引起 事故,撞击力大,故后果比较严重。 6.触电 小车死档没有或失灵,造成车体联电等原因, 会发生触电事故。
操作电动葫芦事故原因与控制
7.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 现场起吊时,指挥者乱指挥或指挥信号不明时, 易使现场起重人员产生错误判断或错误操作, 尤其当两个人在同一场地近距离操作时,因各 自的信号不同引起的错误操作往往会产生严重 后果。
;2、维修每周对我部所有天车进行一次全面的 检查;
3、加强设备的点、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因为点巡检不到位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点巡检 人员负全部责任;
4、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一级落实一级,一级对 一级负责,工人出现违章,在场的班长和工段 长连带进行考核。
起重机吊物时怎样起车和运行?
一、电动葫芦吊物时的起车和运行方法不 当.则会使吊物摆动发生事故。吊物起升,当 钢丝绳或链条拉紧时应停车,按吊钩抖动的方 向再次找准吊钩,同时起重工人应检查吊物是 否挂牢;起升时不要过猛,当吊物脱离障碍以 后方可加快起起升速度;起升的吊物不易太高 一般超过安全通道最高物0.5m为好。 二、吊物运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 好吊离地面0.5m左右,由
及安全时不吊; 氧气瓶、乙炔瓶等具有爆炸性的物品不吊;
起重机械作业十不吊2
电动葫芦的安全装置失灵不吊; 重物上站人或有浮物不吊; 埋在地下的物件不吊; 带有棱角缺口未拴好的不吊; 地面违章指挥而又未采取措施的不吊。
事故案例
事故经过:2003年7月13日晚上9:45,
压焊中班人员田某操作4#天车一次吊运2捆 实业公司303扁钢时,天车卷扬抱闸碎裂, 飞出的碎片将正在2#机操作的当班班长余某 胸部击伤,构成一次严重险肇事故。
起重机吊物时怎样起车和运行?
三、操作工在吊物后面扶稳物件,在绕过障碍 运行。
四、电动葫芦运行时不要时断时续,在长距 离运行时,最好以长时间送电运行为好,不 能点动。
五、在运行时应保证吊物平稳,如果吊物摆 动或抖动时,应在运行中边运行边稳钩,不 得任其抖或摆。
操作电动葫芦事故原因与控制
一、引言 操作电动葫芦常见的事故有脱钩、钢丝绳
事故原因分析 (二)
2、间接原因: 一方面自制原板吊钩不规范;另一方面工段、
班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管理人 员对锯切岗位安全管理监督不到位。都没有履 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
预防措施
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开展全员的反习惯性违 章活动,让大家意识到遵章守纪的重要性;对 事业部进行全面的隐患排查和整改,坚决杜绝 类似事件发生
操作电动葫芦事故原因与控制
10.工件紧固不牢 当起吊散装金属物体或工件时,若没有捆扎 牢固,吊运或搬运过程中零星小件会脱落坠 下,极易碰伤自己或别人。
11.光线阴暗看不清物体 如起重现场能见度差,晚间光线太暗或眩目 刺眼,看不清物体和周围障碍物,这是发生 事故的隐患之一。
操作电动葫芦事故原因与控制
电动葫芦操作培训
起重事故的特点是事故频次高,伤害程度严重。 起重事故占20类事故类别的1/4。
电动葫芦检查
工作前应认真检查控制手柄是否有松动和电线 裸露,按钮、制动器(抱闸)和和安全装置 (包括各限位开关、安全缓冲器、与天车相临 的道轨安全档、撞尺等)是否完好、灵敏、可 靠,吊钩是否转动灵活,无裂缝、明显变形、 紧固装置完好。
•
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
2、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
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
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
操作4,异常情况处理
▪ 出现失控现象时,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 应关闭手柄上的紧急快关,并立即拉下滑线电 源开关。
起重机械作业十不吊1
超过额定载荷(事故案例)、歪拉斜挂不吊; 指挥信号不明、光线暗淡不吊; 吊索的附件捆缚不牢及吊具不符合安全要求不
吊; 行车吊挂重物直接进行加工作业或附近有人危
器、行程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防护罩等) 是各类起重机所不可缺少的。因安全装置缺 乏或失灵又未检修时,这种装置便起不到安 全防护作用。因操作不慎和超负荷等原因, 将发生碰撞、钢丝绳折断等事故。
操作电动葫芦事故原因与控制
4.吊物坠落
电动葫芦吊运物体时,由于某种原因,物 体突然坠落,将地面的人员砸伤或砸死,这种 事故一般是惨痛的,因为坠落的重物一般都是 击中人的头部(立姿)或腰部(蹲姿)。在有 行车的厂房,由于生产噪声的掩盖,地面人员 往往听不到指挥信号或思想麻痹,不能迅速避 让,因而导致物体坠落伤人。
2、教育维修工,把点巡检落实到实处,天车、 电动葫芦点巡检列为日常工作重点。在发生天车、 电动葫芦等设备掉备件事故,加重考核。
3、为了杜绝类似事故发生,教育操作人员严格 遵守操作规程。电动葫芦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 尽最大可能远离小车正下方行走或站立。
操作2
吊物起升高度,在不接触下部物品的情况下, 尽量降低高度运行;起吊较高物品时,随时观 察钩头位置,避免顶钩,并随时观察卷筒是否 有错槽卷绳现象。
大小车电机有无晃动、异响;如果发现不正常 应及时处理或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直至确 认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操作。
钩头、手柄常见缺陷
吊索具及其它检查
检查钢丝绳、吊具(吊扁钢吊具、原板吊具、 镀锌吊具、吊链、吊带、钢丝绳等。)是否完 好,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电动葫芦上方,轨道上,相邻电动葫芦上是否 有人检修。 有人,协调好,确保安全情况才能 开车。
操作1
吊物运行过程中,尽量保持平稳,避免大幅摆 动,操作人员要远离小车正下方行走(事故案 例)。所吊物品不能离开视线。电葫芦停放, 钩头应离开安全通道,手柄挂在钩头上;禁止 乱扔摔打手柄。
事故案例
一、事故经过:2008年9月29日白班,邯郸作 业区镀锌工杨某,在3炉台用2#电动葫芦吊待 镀板,操作过程中,提升电机后盖脱落,砸在 其头上,当场把其砸倒在地,安全帽砸坏(后 附安全帽照片)。工友们及时将其送往医院救 治。
•
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
1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
1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
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
1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
1 8.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
1 9 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原因分析:1、2捆303扁钢重约5.2吨, 操作时一次吊运,违反了我部关于“所有电 葫芦禁止一次性起重超过3.5吨以上的物料” 的规定,严重超负荷使用,属于严重违章; 2、本人安全意识淡薄,操作能力差;3、当 班班长未尽到安全监护职责。
教训及措施
教训及措施:1、严格执行《电动葫芦操作规程》 超过额定载荷、歪拉斜挂不吊;
折断、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失灵、吊物坠落、 起重机倾翻和碰撞致伤等事故类型。
操作电动葫芦事故原因与控制
二、事故原因
1.脱钩
操作工在吊运物体时,吊物下降过快造成 脱钩;有时在吊运中因起吊物体不稳,使吊钩 在空中悠荡,在悠荡过程中钩头由于离心惯性 力甩出而引起脱钩事故。行车因操作不稳,紧 急起动、制动都有可能引起钩头惯性飞出。在 操作和振动、摆动时,由于离心惯性力的作用, 而引起钩头脱出坠落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