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考方式在实际运用中的分析在《系统之美》一书中,作者阐述了系统的三要素: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以及它具有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的特征。
作者把系统思考从计算机和方程式的世界中解脱出来,以各种真实的案例,阐述了系统思考如何应用于各种现实问题。
在阅读学习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也改变了之前的一些错误观点。
本文从对系统思考的概念理解入手,分析了关于系统思考的四大关键问题。
然后,尝试着用系统思考的方式分析实际问题。
1系统的四大关键问题系统思考、系统工程和系统动力学,这组相似的词汇人们耳熟能详,很多人都声称它们很有用,但是却极少有人真正理解它们的意思。
结合近段时间学习的系统知识,我尝试从四个角度阐述对系统思考的理解,涉及到的四大关键问题分别是:系统思考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使用系统思考?是什么妨碍了我们广泛的应用系统思考?最后,怎样才能加强应用系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1.1系统思考的概念系统思考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1]。
系统思考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技术和方法的集合;是一套适当的、用来理解复杂系统及其相关性的工具包;同时也是促使我们协同工作的行动框架。
系统动力学是系统思考的基础,只有学习了系统动力学,才能够成为严谨、自信的系统思考者。
而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思想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大类工程技术的总称,以大型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按一定目的进行设计、开发、管理与控制,并通过系统建模和系统仿真寻找系统的最佳方案[2]。
系统思考要求观察者将眼光在时空两方面放的足够长远,见树又见林,看清系统内部相互联系、并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关系网。
若只专注于眼前事,则不是系统思考。
每一个曾在高楼上欣赏城市夜景,或曾在高山之巅俯瞰整个河谷美景的人,都会明白,什么是“将眼光放的足够长远”。
这时候,细节淡去,整体的框架渐渐浮现,连时间的脚步似乎也放慢了。
而每一个曾在高峰期被堵在单行道上的人,也会明白什么是“只专注于眼前事”。
前者令人思维广阔、强力出众,后者令人目光短浅、乏味纠结。
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可以把系统思考的过程表示如下图1:图1:系统思考的过程在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讨论一件事情时,首先通常需要绘制因果环图——一种用来表示系统中各元素间相互关系的简单图示。
其次,需要建立相关的结构图(栈流图),用以呈现系统自我调控的机制,能够反应出个元素相互联络的支点。
最后,要将相关的结构图转为计算公式。
通过对相关的元素赋值,就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系统的运行。
计算机模拟运行非常重要,因为经过这个步骤,我们的思路会更加全面完整,也能检验之前假定的各种关系是否真的能够反应系统实际运行的模式[3]。
同时,系统思考更重要的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
它要求将组织看成是一个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并且不断变化着的系统,考虑问题时要整体而非局部、动态而非静止、本质而非现象的思考,就像中医疗法,把人体看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五脏六腑气血脉相通,任何一个部位出现异常,都有可能是其它因素引起而不仅仅是该部位问题所致的。
1.2系统思考的重要性彼得·圣吉将系统思考作为学习型组织所需五大技能中的一项,他认为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灵魂,它提供了一个健全的大脑,一种完善的思维方式,个人学习、团队学习、检视心智、建立愿景,都因为有了系统思考的存在而连成一体,共同达到组织目标[4]。
由于人际关系、科学技术、社会组织的发展越来越错综复杂,因此,出错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这些错误成为孤立错误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
我们对这些错误采用的任何修正措施,都将通过内部联系,波及系统中的其他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造成广泛的影响。
我们只有充分的意识到生活现实中的系统运行方式,才能够成为这个系统中合格的成员,我们的家庭、企业、政府才能够更加有效和平稳的运行。
简而言之,无处不在的联系要求我们进行系统思考,若非如此,那自原始海洋开始的进化之树,就将渐渐枯萎。
系统思考将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看到多种可能性,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管理、适应复杂性挑战,把握新的机会,去打造一个完全不同的自我和一个崭新的世界。
1.3系统思考的障碍既然系统思考的好处这么多,我们又如此迫切的需要掌握系统思考,为什么事实上这个技巧掌握起来却又那么缓慢呢?我认为,这其中有7个主要的障碍。
我将它们归为两大类,当然这个归类可能并不那么严谨。
我将其中的四个归纳为内部障碍,其余的三个障碍归纳为外部障碍。
外部障碍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人为制造的,同样也是可以通过改正习惯、优化组织、调整行为等方式人为克服的障碍[5]。
包括固有思维模式障碍、自身障碍、“眼不见为实”障碍和生理机制障碍。
比如绝大多数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都隐藏起了它们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看起来好像是独立的,并不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系统中的一环。
就像在游园会中玩射击游戏,靶子竖起来了,举枪射击,BLAM,头一块靶应声而落,下一块靶子随即又竖起……人们只当自己是那个射击者,抛出靶子的另有人在,人们认为自己要做的,只是对那个靶子射击。
于此类似,我们常常会忽略循环的整体,常常只把自己作为上一环节的反应者,而意识不到自己其实也是下一环节的创造者。
这种思维方式,阻碍了我们看到系统的全局,也阻碍了我们掌握系统思考方法。
内部障碍包括技术障碍、抵触情绪和缺乏信心。
真实的例子是,术业有专攻,专注于某一领域或技术的人,常常会对系统思考望而却步。
由于要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必须突破专业、文化的界限;要寻找问题的根源,必须突破孤立的事物和环节,寻找事物间联系的变化,寻找环节间运行的差错。
因此,在那些等级分明的组织机构中,系统思考难以推行和应用。
高层领导者总是胸有成竹,说一不二,因而当问题出现时,下层的员工总是不作为。
只有在那些权力分散,员工的自主和个体的进步受到充分的重视,集体的发展依仗每一个人的发展的组织机构,系统思考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
1.4掌握系统思考的方法前面提到的七种掌握系统思考的障碍,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努力才能更好的掌握系统思考。
我们可以逐步的拓展视野,同时观察入微;我们可以设法认清第一印象背后的真相;我们可以设法培养起对系统动力运行的直觉。
有了计算机,这些都不会太难。
随着功能的强大和应用的广泛,计算机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将眼光放到足够远”。
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创造深入有效的学习环境,供个人和组织学习系统思考,体验到在一个庞杂的系统中,各种因素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加强系统系考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中,我们都应该强调不同事物和领域间的共通性,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一味关注区别。
2系统思考在实际中的运用2.1系统思考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一个物流企业的收入就是将物资配送至目的地从而取得利益,而物流企业的成本包括配送费用和仓储费用。
配送费用即物流公司用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将客户的货物送至目的地的费用,仓储费用即物流公司用仓库存放货物而产生的费用。
在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发现,随着仓库数的增多,可以缩短客户响应时间,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因此会使物流企业的周转率提高从而提高收入,对整个企业的收益起正面作用。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考虑,随着仓库数量的增加使得配送费用和仓储费用都提高了,从而对整个企业的收益起负面作用。
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我们建立起物流系统反馈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物流系统反馈结构图仓库销售率的含义是每增加一个仓库每个月能够带来的收入有多少。
当仓库销售率下降即出现数据不准确或者销售能力下降的情况,会导致仓库的需求数下降,这是由于销售率下降导致效益减少,进而影响到预期效益水平,使仓库需求数量减少,此时管理者应当减少仓库的租用数量[6]。
2.2系统思考在库存管理中的运用随着组成供应链的企业间关系从过去建立在买卖交易基础上的对立型关系向基于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型关系的转变,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间交流、分享信息,供应链伙伴间协调进行库存管理成为可能,而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一些特点也非常适合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这些特点主要有:1)库存系统是一种因果系统,具有多重反馈结构。
库存系统的每一次波动都必然有其原因,考察一下影响库存的因素就会发现,库存的波动可以通过多种因素重新影响本身的变化,是一系列反馈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2)库存系统的各变量间存在时间延迟。
以供应链中的制造商为例,制造商收到订单后到进行生产决策有延迟;生产决策下达到开始生产有延迟;在制品和产成品之间也有延迟等等。
3)库存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
库存量的多少和销售量、在制品、产成品等之间表现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7]。
以供应商库存管理系统分析为例,反馈结构图如3:图3:供应商库存管理系统反馈结构图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中,供应商一般维持较高的库存水平,以质量和价格的优势来获取更多的制造商采购订单。
很多时候供应商为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常常采用降价策略。
当采用此策略时,供应商的利润逐渐下降,虽然累计收入在增加,但纯利却逐渐减少。
而在某些情况下,供应商可拿到的订单数也可能会逐渐减少。
降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的作用是有效的,但会带来库存率降低、发货率降低、订单完成数减少等问题,这些问题会抵消降价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1] 徐礼伯.试论企业管理中的系统思维[J].管理科学文摘,2007(7): 43-47[2] 郭宝柱.再谈系统工程方法[J].航天工业管理.2009(05): 16-18[3] 于景元.钱学森综合集成体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40-43[4] (美)彼得·圣吉等著,张兴等译.第五项修炼实践篇[M].东方出版社,2010[5] 黄桂红,贾仁安.基于动态反馈分析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8(08): 6-8[6] 黄杰,李恩晴,朴惠淑.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商管理库存仿真模型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3): 22-24[7] 彭志高,滕春贤.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网络仿真模型的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7(02): 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