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开展仪器设备的自行设计和研制,是突出教学科研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自制仪器设备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制仪器设备是指由学校师生自行设计或改造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自己加工、委托加工、外购零部件并自行组装或委托组装形成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
第三条学校鼓励广大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仪器设备的自行设计、研制和改造开发等活动。
第二章立项实施
第四条自制仪器设备范围:
1.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所必需,而市场上无满足使用要求的定型产品;
2.市场上虽有同类定型产品但价格昂贵,自制能节约经费;
3.自制仪器设备在性能或指标上比现有同类定型产品有重大改进;
4.将科研成果转化,或利用现有设备条件进行改造和功能开发,提高设备使用受益面。
第五条自制仪器设备应经过前期充分的调查研究和技术论证,具备相关原理图、设计图、加工安装方案等资料,并组织相关教师和技术人员进行论证。
第六条自制仪器设备应充分利用科研项目、校外合作等形式提供经费支持,可申报学校相关建设项目给予经费资助。
第七条自制仪器设备过程中需要批量外购硬件以及外协加工等,按学校相关采购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章验收管理
第八条仪器设备自制完成后,应经过精心调试和充分的技术测试,做好有关测试记录,确认达到原定的性能指标要求(批量自制的教学仪器设备,应经过至少一学期的实验教学使用)后,可申请验收。
第九条验收程序:
1.自制仪器设备负责人组织整理好相关技术资料、使用说明书、实验讲义等,填写《自制仪器设备验收报告书》。
2.负责人所在单位组织相关教师和技术人员对自制仪器设备的
技术水平、可靠性及综合效益等进行评定验收,签署验收意见。
经费管理部门、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等可一同参与验收。
总值超过10万元的自制仪器设备按大型仪器设备组织验收。
3.自制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负责人凭《自制仪器设备验收报告书》及相关资料到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手续。
第十条验收后的自制仪器设备应有“自制设备”统一标识,同时按《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做好日常运行管理。
第四章鉴定与激励
第十一条鼓励教师和技术人员将自制仪器设备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
自制仪器设备取得的成果,可申报各级各类实验技术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科技成果奖等奖项,作为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和工作考评的依据之一。
第十二条自制实验仪器设备通过鉴定后,学校将认定其相应的成果,对于成效显著的,学校将对参与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三条对于有推广应用价值的自制仪器设备,学校鼓励并支持其进一步开发或进行批量生产,将产品推向市场或进行有偿技术转让,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解释。
自制仪器设备验收报告使用单位(学院):(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