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栽培及病虫害防治
草莓的肥水管理技术
• 草莓定植后保持土壤和空气的湿度有利 于成活 • 草莓萌芽和展叶期需水多 • 草莓开花结果期是全年生长过程中需水 量最多的时期,但水分过多,易引起果 实变软,不利贮运,还会导致灰霉病的 发生蔓延。
草莓缺素症状—缺氮
• 幼叶淡绿色,成熟叶 早期呈现锯齿状红色。 • 老叶变黄,局部枯焦。 • 土壤脊薄,施肥不正 常。管理粗放。 • 施足底肥,花期喷 0.3%~0.5%尿素1~2 次.
• •
•
茎叶上的病斑几乎为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稍凹陷。湿润条 件下病斑上长出肉红色粘质孢子堆。 枯萎型病株起初是1~2片嫩叶失去生机下垂,逐渐枯死,无新叶不矮化、 黄化或畸变,枯死株切面从外到内变褐,但维管束不变色。 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色至暗褐色,软腐稍凹陷,后期也可 长出肉红色粘质孢子堆。
草莓缺素症状—缺钙
• 新叶的叶端部变褐、 干枯。小叶展开后 不能恢复正常,多 在开花前现蕾期发 生。 • 适时浇水,保证水 份供应。叶面喷洒 0.3%氯化钙水溶液。 • 钙达灵2000~3000 倍
草莓缺素症状—缺铜
• 新叶的叶脉间失绿,出现花白斑。 • 在石灰性和中性的土壤中易缺铜. • 每亩施用硫酸铜1.4~2斤, 与有机肥或化 肥混用基施, 3~5年施1次即可. 或洒 0.01~0.1%硫酸铜液.
草莓的肥水管理技术
• 秋季追肥 幼苗成活后,两片叶展开时进 行追肥,时间在8~9月份。以促苗早发, 促进植株营养生长,为花芽分化奠定基 础。每亩用复合肥30~40斤或尿素15~20 斤。氮肥不可用太多。施肥方法为浅沟 式或穴施或将肥料溶于水中施用,也可 叶面喷肥。
草莓的肥水管理技术
• 冬季追肥
约在12月底至1月底追肥,每亩用复肥
草莓菌核病的症状
• 叶柄、新芽、果梗、果实等变褐腐败,并在病部长出绒 密的绵毛状菌丝体,最后形成不规则鼠粪状菌核。
草莓果腐病的症状
• 植株近地面部分初生无光 泽的褐斑,逐渐凹陷,并 长出米黄至淡褐色蛛巢状 菌丝体,有时能把几个叶 片缀连在一起,侵害叶柄 基部和托叶时,病部干缩 直起叶片青枯倒垂,开花 前受害,使花序失去生气 并逐渐枯萎倒,急性发病 时呈猝倒状。
草莓白粉病的症状
• 叶片初期染病在叶面长出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病情加重,叶缘逐 渐向上卷起呈汤匙状。 • 蕾受害,花瓣呈紫红色,不能正常开放,果实呈瘦长型,不能正 常膨大 • 青果受害则抑制浆果膨大,使之失去光泽并硬化,
草莓白粉病的症状
• 着色期近熟果期受害,则着色缓慢并丧失商品价值。
草莓炭疽病的症状
草莓缺素症状—缺磷
• 叶色带铜暗绿色, 近叶缘 的叶面上呈现紫褐色的 斑点, 植株生长不良, 叶 小. • 疏松的砂土或有机质多 的土壤中含磷量少,或含 钙量多或酸度高时, 磷素 被固定,不易被吸收. • 底肥用过磷酸钙每亩200 斤.或叶面喷0.1~0.2%磷 酸二氢钾2~3次.
草莓缺素症状—缺钾
• 天王星、螨克、特螨克、尼索朗
草莓夜蛾的防治
• 卡死克、米满、抑太保、 除尽、菜喜 • 毒丝本、乐斯本、赛丹 • 高效凯杀、毒辛、苦生 碱 • 敌杀死、保得、氯氰菊 酯、杀灭菊酯、灭扫利 等菊酯类 • 克蛾宝、蛾英宝、311、 • 快灵、万灵、灭多威
草莓地老虎的防治
• 毒丝本、乐斯本、 赛丹 • 高效凯杀、毒辛、 苦生碱 • 快灵、万灵、灭 多威
草莓纹岐角螟的防治
• 锐劲特1000倍液, 敌百虫、敌敌畏 敌杀死、氯氰菊酯、 杀灭菊酯等菊酯类 • 毒丝本、乐斯本、 高效凯杀、毒辛、 赛丹 • 万灵、快灵、灭多 威、 • 灭扫利
草莓疫病的症状
•
开始在根冠部或根基部变褐,逐渐向根全体或叶柄基部发展,地上部份 萎蔫呈立枯状。 叶受害初为黑褐色斑,纺锤形或圆形,稍凹陷。高湿时病害发展快,出现 暗褐色不定形斑。 • 叶部病症与炭疽病相似。可将根或叶的病部切下包在塑料袋中保湿2~3 天,能长出白色绵状霉的是疫病
草莓线虫、螨类的防治 • 辛硫磷、益舒宝、呋喃丹、克 线丹、
草莓缺素症状—缺锌
• 叶片变窄长. 叶龄大 的叶片常表面发红.严 重缺锌时, 新叶黄化, 叶片边缘有明显的黄 色或淡绿色的锯齿边. • 每米行长施硫酸锌 2~3克,锌达灵 2000~3000倍. • 喷安泰生500~800倍 既防病又补锌
草莓缺素症状—缺硫
• 在叶片的边缘 出现褐色环斑, 叶片锯齿状明 显.
草莓缺素症状—缺镁
• 在老叶的叶脉间出现 暗褐色的斑点, 部份发 展成坏死斑 • 在砂土栽培,易出现缺 镁. 钾 氮肥过多,也会 阻碍对镁的吸收. • 施用厩肥等有机肥, 避 免一次过量施用钾 氮 肥. 叶面喷1~2%硫叶焦, 叶片边缘 黄色, 生长点受伤 害, 根短期, 色暗. 老叶的叶脉间失绿 叶片上卷. • 酸性土壤中易缺硼. • 施硼肥每米行长施 1克, 或叶面喷硼每 斤水0.1克.
• 在老叶的叶脉间产 生小斑点 • 在砂土及有机少的 土壤中易缺钾, 施氮 肥过多,对钾肥吸收 有拮抗作用. • 施用厩肥等有机肥, 或每亩施硫酸钾6斤.
草莓缺素症状—缺铁
• 新叶叶肉绿变黄, 无光泽, 但在 叶脉及脉的边缘仍为绿色,叶片 变小变薄. 严重时变成苍白色, 叶缘变灰褐色死亡. 心叶也黄化 变小,不能正常抽出. • 在碱性土壤中 二价铁转化为不 溶性的二价铁, 根部不能吸收. 在高温季节, 植株营养体生长需 要大量的铁, 表现更为显著. • 在酸性土壤中, 多施腐植质, 及 时灌排水, 保持土壤湿润. 病田 可喷硫酸亚铁,细雾喷匀, 不宜在 中午喷雾,以防药害,可用铁达 灵2000~3000倍.
20~30斤或氮肥20斤,有条件的可施草木灰150~200斤。 在草莓进入初花期,适时追肥可提高坐果率,提高果 实质量,并可增产。以磷钾肥为主,兼施适量氮肥, 如过磷酸钙、氯化钾、尿素或复合肥等。在果实膨大 期,每亩追施尿素16~20斤,防止早衰。草莓从萌芽生 长至果实发育期均可进行 叶面喷肥,结合喷药半个月 左右一次,喷氮磷钾的时间与土壤追肥一致。花期可 喷0.3%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3~4次,0.2%硼砂1~2次。 初花期和盛花期喷0.2%硫酸钙和0.05%硫酸锰,可提高 产量并耐贮藏。在开花期和幼果迅速膨大期喷施7~10 毫克/千克钛肥,有增产、提高品质和促进着色的作用。 时间宜在傍晚叶片潮湿时进行,要以喷叶背面为主。
草莓V褐斑病的症状
• 多为春季低温盛发 • 老叶较少发病 • 嫩叶病斑常从叶顶 开始,沿中央主脉 向叶基作V字形或U 字形迅速发展,病 斑褐色,边缘浓褐 色,病斑内出现轮 纹,最后内密生黑 褐色小粒。一般1个 叶片内只有1个大斑
草莓灰霉病的症状
• 果实上病斑初期呈淡褐色水烫状,迅速扩展并长出灰白色 毛状菌丝,变灰褐色并在顶端长出灰色粉霉。 • 蕾花及柄发病均暗褐色并沿花果柄迅速蔓延病部枯死。湿 度大时长出菌丝及霉层。 • 叶及叶柄病斑无定形,干时褐色干腐,湿润时迅速腐烂并 长出霉层。
草莓的肥水管理技术
• 春夏追肥 果实采收以后追肥,肥料以氮肥为 主,配合磷钾肥,每亩追尿素10斤或复合肥20 斤。可在离植株根部20厘米处开沟施用。 • 追肥次数宜据土壤肥力、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等 情况确定。底肥和基肥充足,植株生长健壮, 可少施,否则施肥次数宜多。一般应重点抓住 花芽分化前、萌芽前、开花前、采果后等几个 时期,进行土壤施肥,其它时期可配合叶面喷 肥。
草莓栽培及病虫害
草莓的肥水管理技术
• 草莓施肥以底肥和基肥为主。 • 一年一栽制草莓施足底肥。 • 多年一栽制草莓在施足底肥后,从第二年或第 三年起每年要施基肥,施基肥应在秋季结合中 耕、培土等,其施入量及种类参照底肥。 • 有的地方:草莓施肥方式为磷肥全部作基肥或 底肥,氮肥和钾肥一半作基肥,一半作追肥。
草莓芽枯病的症状
• 主要为 害新芽、 新叶、 蕾及果 实
草莓叶斑病的症状
• 主要为 害叶、 叶柄、 茎等
草莓枯萎病的症状
• 主要在开花至收获期时发生,心叶变黄绿或黄色卷曲,3个小叶 中有1~2片变狭或呈船形,多数变硬。叶色变黄,表面粗糙无光 泽,随后叶缘变褐,向内蔫萎至枯死。植株矮弱,叶无光泽,下 部叶片变紫红色萎蔫。地下根系变黑褐色,叶柄和果柄的维管束 变褐或黑褐色。轻病株结果少,品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