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等级划分标准,就是我国依据医院功能、设施、技术力量等对医院资质评定指标。
全国统一,不分医院背景、所有制性质等。
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医院经过评审,确定为三级,每级再划分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基本信息编辑本段概述对符合标准的医院发给铭牌:地方医院由国家卫生部、省级卫生厅颁发;野战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颁发;武警部队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颁发。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医院等级,分为一、二、三级:一级医院就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的基层医院,就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乡镇级)。
其主要功能就是直接对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在社区管理多发病常见病现症病人并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高层次医院搞好中间或院后服务,合理分流病人。
二级医院就是跨几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性医院,就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县级)。
其主要功能就是参与指导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转诊,对一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与科研。
医院等级划分标准三级医院就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就是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省市级)。
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专科(包括特殊专科)的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二级转诊,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与培训人才;完成培养各种高级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与承担省以上科研项目的任务;参与与指导一、二级预防工作。
一、二、三级医院的划定、布局与设置,要由区域(即市县的行政区划)卫生主管部门根据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统一规划而决定。
医院的级别应相对稳定,以保持三级医疗预防体系的完整与合理运行。
依据医院的综合水平,我国的医院可分为三级十等,即: 一、二级医院分别分为甲、乙、丙三等。
三级医院分为特、甲、乙、丙四等。
医院分等的标准与指标,主要内容应就是:(1)医院的规模,包括床位设置、建筑、人员配备、科室设置等四方面的要求与指标;(2)医院的技术水平,即与医院级别相应的技术水平,在标准中按科室提出要求与指标;(3)医疗设备;(4)医院的管理水平,包括院长的素质、人事管理、信息管理、现代管理技术、医院感染控制、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等七方面的要求与指标;(5)医院质量,包括诊断质量、治疗质量、护理质量、工作质量、综合质量等等几方面的要求与指标。
我国现行的医院分等标准,主要就是以各级甲等医院为标杆制订的。
甲等医院的标准,就是现行的、或今后3-5年内能够达到国家、医院管理学与卫生学有关要求的标准,就是同级医院中的先进医院标准,也就是今后建设新的医院标准。
编辑本段评分标准一、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原则对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就是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与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
医院分级管理的实质就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与目标管理。
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与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的区域卫生规划来统一规划确定。
二、医院分级与分等医院按其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医院:(病床数在100张以内,包括100张。
[作者注]下同)就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就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与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就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与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注:实际执行中,一级医院不分甲、乙、丙三等。
等的划分就是按医院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设备条件、科研能力等按1000分计分而划分出来的。
)。
各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与逐级技术指导关系。
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建设成绩显著,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与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900分及以上。
三级乙等医院医院建设成绩尚好,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750-899分。
三级丙等医院医院建设有一定成绩,基本标准考核合格,但与本标准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在749分及以下。
三级丙等医院应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这二种就是等级医院中最具权威的医院。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功能与任务(50分)(一)医疗服务(20分)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与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
承担危急重症与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与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15分)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与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
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10分)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就是医院的职责与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与管理人才。
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5分)1、开展健康教育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工作。
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与规模相适应。
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与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1、一级专业科室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中地个为必设科室: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
妇产科:应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
儿科:应设儿内、新生儿等专业科室。
3、重点专科重点专科应依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立。
全院应有3个以上的重点专科。
每重点专科有20张病床。
4 应设综合重症加强监护病房(ICU或称综合加强医疗病房)或专科重症加强监护病房(或称专科加强医疗病房)(二)医技科室及其她业务科室(10分)除符合<医疗机构标准>外,还应设信息统计室图书馆(室)三人员配备(30 分)医院应配备与其功能、任务与规模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及其她专业技术人员,除引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一)、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在编护理人数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病床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不少于1:0、4,具有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不少于护士总数的20%,护理部正、副主任,内、外、妇、儿、急诊科、手术室及重点科室护士长应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技术职务,主管护师、护士结构合理(10分)(二)、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机构合理。
(6分)(三)、各一级科室与重点二级科室主任应具有主任医师技术职务,一般二级科室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务。
(7分)(四)、营养人员(具有营养士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与床位比为1:200 (4分)(五)、输血科专业人员根据医院床位数、手术例数、用血量及工作实际情况确定。
(3分)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以及教学医院,适当增加人员比例四医院管理(140分)(一)、组织管理(25分)1、医院应有健全的科学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工作均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国务院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并结合医院实际,认真制定与不断完善医院工作制度,各级务类人员岗位职责与岗前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加强标准化管理。
3、医院实行目标管理,应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
作好执行进度发协调,检查、考核与评价。
4、建立健全院内、外的监督制度,定期对医院工作与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5、院长应全面掌握医院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内医院管理动态,强化科学管理意识;医院领导必须接受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专业岗位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
只能科室的领导也要接受岗位培训6、有在职人员培训计划与经费7、医院职工对院领导班子结构、合作与工作满意度≥80%。
(二)、信息管理(22分)1、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组织与有关工作制度2、图书馆的中、外文医学图书与期刊能满足医教研需要3、档案管理按《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办法》(国家二级)标准执行。
4、对医疗、病案统计、财务、人事、药库、与图书情报等信息实行电子计算机管理。
5、各种统计、分析、编码及信息都必须擦却国家与部颁标准。
6、医院的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并及时分析、反馈与利用。
(三)财务管理(15分)1、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会制度,加强财经律。
2、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实行主要服务项目明码标价。
3、贯彻“勤俭办院”的方针,加强经营管理逐步开展成本核算。
(四)设备管理(19分)1、有健全的设备管理与维修组织,配备一定的工程技术人员。
2、医院设备实行计划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设备定期采购、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
保证医疗工作需要。
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使用效率,避免重复购置。
3、医院应重点保证《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规定达到的设备与其她基本要装备、急救设备、监护设备的配备,购置贵重仪器设备要经过论证。
有关大型设备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4、贵重设备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五)总务管理(19分)1、健全的总务管理制度岗位职责与工作制度2、般物质实行定额管理有健全的采购验收入库发放报废等制度3、主动、及时为医教研与职工生活服务。
做倒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及时处理三漏(漏水、漏电、漏气),做倒两满意(职工、病人)。
4、有意外情况下的供电措施确保应急需要(六)、建筑管理(8分)1、医院建设要有总体规划,新建、改建、扩建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资料保存完整,符合卫生部《综合医院建筑标准》等建筑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