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进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后进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后进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1.支部班子成员个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成员存在着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思想。

个别成员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不能适应当前快速的、跨越式的发展形势,固步自封、固守过去的老传统、老办法,“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主动进取和创新的精神。

2.支部班子工作状态不佳,不能形成合力,落实工作不彻底,存在懒散软现象。

工作作风不民主,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村两委班子不团结,不协调,工作中容易发生分歧,这些现象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制约了基层党组织自身作用的发挥。

3.支部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年龄结构老龄化现象严重。

由于年龄结结构老化,导致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由于文化知识素质低,有些党员干部在发挥作用上显得有心无力,存在着三个不适应:一是独立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与群众盼望致富迫切心情不适应;二是有的党支部班子成员政策水平不高,有私心杂念,与群众要求公开、公正、公平的迫切愿望不适应;三是依法行政能力弱,与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参与意识不适应。

4.支部加强党建工作的意识弱化。

有的基层党支部在
实际工作中,“抓中心忘党建”,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两张皮”,有的是职能错位,履行党务职责较差,出现“谈行政业务滔滔不绝,说党建工作一窍不通”的现象。

部分党员干部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没有把抓经济工作与抓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落实工作只重形式,不注重效果,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出现了“都管、都不管”的现象。

5.支部服务意识不强,先锋带头作用不够。

一是党员分布相对分散,党员的社会阶层也相对多元化和复杂化,基层党建工作较难开展。

二是少数基层党组织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弱化,缺乏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精神和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支部党员老龄化现象严重,年龄大的党员由于年迈体衰,丧失劳动和工作能力,几乎无力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年轻党员虽然在理论水平、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生机活力等方面占有优势,但流动性强,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6.支部后备干部的发掘和培养力度不足以及党员发展不够。

后备干部来源不足,大量的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经商,并且外出的大都是相对较有活力和能力的年轻人,导致组织选择面不广;二是后备干部的流动性大、稳定性差,部分村
对优秀退伍军人、高中毕业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培养,在即将起用时,他们却外出打工或自己置办起了实业;三是村干部工作吸引力不大,部分村比较优秀且组织打算培养的农村青年,因受经济利益驱动,对当“村官”不感兴趣。

7.支部发展思路不清晰,发展农村经济办法不多。

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党支部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能力不足。

后进基层党组织没有长期发展规划,在发展农村经济中,不能从传统种植结构中解脱出来,带领农民致富的路子不宽,办法不多,不能满足群众致富的要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严重影响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8.支部学习气氛不浓,党内活动开展较少,内容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各项管理和经济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组织困难,支部民主生活不健全,以至于组织制度得不到很好地落实,存在开展活动次数少、间隔周期长的实际情况。

9.党员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是党员管理不主动。

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工作精力一般都放在村内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发展上,加之基层党组织中流动党员人数较多,党组织对每个党员的管理不能面面俱到,没有尽最大努力去联系和服务每个党员,使得党组织凝聚力不强,部分党员在思想、行为上放任自流。

二是开展活动少,使得部分党员逐渐淡化了党员意识,找不到身为党员的感觉。

一些党组织往往只注
重党员付出服务,但较少考虑为党员提供服务,在党员遇到困难时,缺少及时地关怀和帮助,党员对党组织的依赖、归属、信任感不是很强烈。

三是奖惩措施不“给力”。

在对优秀党员的表彰上,精神层面的奖励多,物质层面的奖励少,使那些受到表彰的党员没有强烈的成就感、荣誉感;对不合格党员,尤其是对党员脱离党组织管理的情形还存在教育、处置力度不够等问题。

10.支部缺乏创新和活力。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新时期党员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成为复合型的人才,而事实上基层党组织多数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工作能力不强等现象。

爱用“老脑筋”想问题,“老眼光”看问题,“老办法”解决问题,工作中存在依赖性,对上级党组织布置的任务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