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要约收购案例
一、要约收购定义
要约收购是指收购人向被收购的公司发出收购的公告,待被收购上市公司确认后,方可实行收购行为。
这是各国证券市场最主要的收购形式,通过公开向全体股东发出要约,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的目的。
要约收购是一种特殊的证券交易行为,其标的为上市公司的全部依法发行的股份。
特点是有利于防止各种内幕交易,保障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要约收购包含部分自愿要约与全面强制要约两种要约类型。
部分自愿要约,是指收购者依据目标公司总股本确定预计收购的股份比例,在该比例范围内向目标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预受要约的数量超过收购人要约收购的数量时,收购人应当按照同等比例收购预受要约的股份。
强制要约收购是指投资者持有目标公司股份或投票权达到法定比例,或者在持有一定比例之后一定期间内又增持一定的比例,依法律规定必须向目标公司全体股东发出公开收购要约的法律制度。
二、主要内容
1、要约收购的价格。
收购人按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进行要约收购的(第35条),对同一种类股票的要约价格,不得低于要约收购提示性公告日前6个月内收购人取得该种股票所支付的最高价格。
要约价格低于提示性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该种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的,收购人聘请的财务顾问应当就该种股票前6个月的交易情况进行分析,说明是否存在股价被操纵、收购人是否有未披露的一致行动人、收购人前6个月取得公司股份是否存在其他支付安排、要约价格的合理性等。
2、收购要约的支付方式。
《证券法》未对收购要约的支付方式进行规定,《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36条原则认可了收购人可以采用现金、证券、现金与证券相结合等合法方式支付收购上市公司的价款;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27条特别规定,收购人为终止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而发出全面要约的,或者向中国证监会提出申请但未取
得豁免而发出全面要约的,应当以现金支付收购价款;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证券支付收购价款的,应当同时提供现金方式供被收购公司股东选择。
3、收购要约的期限。
《证券法》第90条第2款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37条规定,收购要约约定的收购期限不得少于30日,并不得超过60日,但是出现竞争要约的除外。
4、收购要约的变更和撤销。
要约一经发出即对要约人具有拘束力,上市公司收购要约也是如此,但是,由于收购过程的复杂性,出现特定情势也应给予收购人改变意思表示的可能,但这仅为法定情形下的例外规定。
如我国《证券法》第91条/《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37条规定,在收购要约确定的承诺期限内,收购人不得撤销其收购要约。
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39条、40条规定,收购人需要变更收购要约的,必须及时公告,载明具体变更事项,并通知被收购公司。
收购要约期限届满前15日内,收购人不得变更收购要约;但是出现竞争要约的除外。
5、要约收购后的锁定期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
三、一般流程
需注意以下几点:
(1)在上市公司收到收购人的意向书或洽谈意向的时候,为了避免股价波动,
通常会停牌。
顺利的话一个月之内便可以复牌并公布消息。
(2)在这次停牌期间,上市公司会陆续发布最新的进展公告,有的会在停牌期间就透露要约收购意向或获批情况。
(3)当要约收购意向达成,便会复牌同时公布要约收购书摘要,但基本方案已经差不多定下来了。
(4)在方案中会设计要约缘由、目的、要约价,要约份额,是否有约束条件(比如必须收到多少比例以上才行,收不到则全部不要了),上市公司大股东是否有意愿转让股份支持要约事项。
(5)然后就是等待批复的过程。
涉及国有资产的要有国资委的批复,可能涉及垄断的要有商务部的批复,最终都还要有证监会的批复。
这个过程少则一个月,长则一两年,股权复杂,涉及外资的一般都比较长。
有的时候获批的消息公布前也会停牌。
(6)一旦所有批复都下来,会立即复牌并公布要约收购书全文,并公布要约期限,一般是接下来的30个自然日,且该期限内不停牌。
(7)要约期限的最后3天是不可撤销的,只能接受要约,不能撤回。
一般在最后3天决定接受要约与否更划算。
(8)要约期结束以后会立即停牌一天。
第二天再复牌并公布要约收购的结果。
(9)一般的要约收购都不是以终止被收购公司上市为目的的,在中国,壳还是很值钱的。
但是全面要约收购大部分是强制发生的,是义务,虽然90%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被豁免了,但是偶尔有不能豁免的。
退市的触发条件如下:“上市公司股权分布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是指:社会公众持有的股份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25%,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社会公众持股的比例低于10%。
”
(10)公布要约收购时,收购人都会向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缴纳全额收购金额的20%作为保证金。
四、要约收购案例
1.美的集团要约收购小天鹅A、B
(1)由于美的集团对小天鹅原先持股比例超过30%,故再收购超过5%以上比例的股份必须以要约收购的形式进行。
(2)虽然要约收购的形式是强制的,但是美的集团收购小天鹅股份的意愿是主动的。
这一点从要约价比停牌前收盘价溢价较多,便能看出诚意。
这导致公布消息后股价立即连续暴涨触及要约价。
之后一直在要约价格下方的一个区间内运行,受到要约价的压制。
(3)而在这一期间(6、7月份),大盘从2000多点反弹到了2100多点。
(4)要约期限的最后3天是不可撤销的,很多投资者也是选择在这几天判断是否接受要约。
(5)蹊跷的一幕是在最后一天,股价在最后一小时,突然涨停,冲破要约价,导致最后一天只有3户接受要约。
最终只完成了12.59%股份的收购,未达到20%的拟要约比例。
2.中化资产要约收购天科股份
(1)中化资产的母公司中化集团,通过各种子公司,共持股天科股份29.14%。
(2)这次要约是一次典型的主动部分要约,但是国企的诚意从要约价上就能看出来。
仅仅是达到《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规定,与停牌前收盘价几乎一样。
(3)复牌第一天交易价格便冲破要约价,之后要约价便对天科股份的走势完全失去了引导作用。
加上大盘给力,股价一直在上方运行,大家似乎都忘了要约收购这回事。
(4)实际上在要约期限的前27天,没有一股接受要约。
但是在最后三天,竟然有4户接受要约,且比例达到了2.83%,几乎是要约目标的一半。
(5)这也引起了有些人的质疑:可能是中化集团和天科股份的几家券商系股东早已达成了默契,要约收购只是走一个过场,为的只是在和天科股份另一个股东盈投控股的控制权战中获胜。
3.嘉士伯要约收购重庆啤酒
(1)这是一个投资者套利成功、收购方全额收购的案例,虽然重庆啤酒这几年坑了很多人,但是这次还是很厚道。
(2)这个要约收购从一开始就基本肯定是成功的(只要批文没问题),收购成立条件是收购股份不低于20%,但重庆啤酒的大股东重啤集团承诺拿出20%的股份促成要约收购完成。
(3)同时嘉士伯给的要约价还是很有诚意的,比停牌价高出20%多。
(4)公布摘要书并复牌以后,股价迅速触及要约价,但随后便很快跌了下来,一直到最后都在要约价一下徘徊。
(5)论原因可能跟重啤搞乙肝疫苗一而再再而三失败有关系,但是这么低的价格确实给了投资者很大的套利空间,最低的时候一度跌到14块多,套利空间有30%多。
(6)但这样的股价,结果一定是要约收购获得超额预约,最后是以75%的比例进行了分配。
(7)这里要提一点,当获得超额预约时,分配时按比例来的,即便是重啤集团的那20%的股份,也和普通投资者一样按照比例来分配,最多只能有15%的股份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