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自主招生语文试题

高中自主招生语文试题

高中自主招生语文试题
说明:
1.试题共分两部分:阅读和写作。

2.试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
㈠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6分)
村居
郑板桥
雾树溟潆①叫乱鸦,湿云初变早来霞。

东风已绿先春草,细雨犹寒后夜②花。

村艇隔烟呼鸭鹜,酒家依岸扎篱笆。

深居久矣忘尘世,莫遣江声入远沙③。

【注释】①溟潆:模糊不清。

②后夜:指早晨。

③沙:江南水村多以“沙”命名。

1.诗句中的“已绿”和“犹寒”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2.最后两联诗写的非常有生活情趣,请加以赏析。

(4分)
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3—6题。

(16分)
陈章侯蔑视显贵
陈章侯性诞僻,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①笔也。

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

章侯科头②裸体,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注】①搦(nuò)握。

②科头:不戴帽子。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⑴周其乏.乏.:▲⑵凡贫士藉.其生藉.:▲
⑶乃出绢强.之画强.:▲⑷谩骂不绝.绝.:▲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⑴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笔也。

⑵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

(2分)
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6.从文中可以看出陈章侯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㈢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7—10题。

(16分)
VR,未来已来?
①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系列科幻题材小说、电影就给我们这一代人勾画了虚拟现实技术的雏形。

而随着电影版的《黑客帝国》三部曲上映,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也进一步普及,究竟虚拟现实技术是什么呢?虚拟现实也就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虚拟现实技术源于现实又超出现实,将对科学、工程、文化教育和认知等各个领域及人类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虚拟现实技术将无处不在。

②虚拟现实设备在现在并不是什么新事物,但作为首次实现民用,Oculus就在游戏领域收获成功,尤其是在智能硬件大爆炸的时期,虚拟现实设备完全有能力成为市场的宠儿,从目前来看,比起星际遨游或是基因改造等听起来就遥远的科幻前景,许多人更相信在这一代的有生之年能够见识到虚拟现实游戏,就算做不到超现实的效果,应该最起码也能通过戴头盔,穿体感套装的方式来身临其境地玩网游。

相信对现在的大部分玩家来说,光是能够实时以完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实现自己在游戏世界的各种动作,就足够让他们满足了。

③无论虚拟现实技术会引发游戏行业怎样的变革,它本身的脚步都不可能停止,广义上,它的应用起始于游戏当然不局限于游戏,或许在不远的未来,身临其境地进入到网游的世界将成为可能。

④除了游戏,虚拟现实还能用于灾难模拟,学生可以在虚拟现实中模拟火灾、地震等多种情况下的救助措施。

医疗上,虚拟现实应用大致上有两类。

一是虚拟人体,也就是数字化人体,这样的人体模型医生更容易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

另一类是虚拟手术系统,可用于指导手术的进行。

军事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战争过程已成为最先进的多快好省的研究战争、培训指挥员的方法。

也是由于虚拟现实技术达到很高水平,所以尽管不进行核试验,也能不断改进核武器。

战争实验室在检验预定方案用于实战方面也能起巨大作用。

娱乐上,应用是虚拟现实最广阔的用途。

给人们最大的体验也就是之前所说的游戏方面。

⑤在这些虚拟现实场景中,积极、富有教育意义的固然有之,但当中也有不少掺杂了一些负面元素。

人类或许将变得越来越封闭,喜欢与虚拟的事物进行互动,而逐渐减少与现实中他人的交流;由于虚拟现实可以带来日常感官以外更多的感受和互动,人们会对技术逐渐
变得依赖,越来越有惰性。

而这些负面的元素值得我们深思,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究竟是一场好的变革还是一个坏时代的来临。

7.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虚拟现实技术”,为什么先从科幻小说和电影说起?(3分)
8.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

(4分)
9.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分)
10.虚拟现实技术还可能在哪些场合应用,请根据文章内容展开想象回答。

(4分)
㈣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11—15题。

(22分)
又是五月槐花香
农人
①位于这个层层叠叠大山深处的小山窝窝是我的故乡。

②小村坐落在山的半腰上,被密密实实的槐树一层一层包裹着,就有了仙境般的感觉。

每年的五月,当白花花的槐花铺满青山,那无孔不入的甘甜的清香,便轻轻地胀满了山里的世界。

也仿佛只有在这时,劳作了一年的农人,才有了些许喘息的机会,深深地吸一口槐花那沁人心脾的香,生发出一种山里人少有的温馨又甜蜜的快意。

③家乡这满山遍野的槐树学名叫作刺槐,宁折不弯的枝干上斑驳着岁月留下的刀削斧凿般的皲裂和折皱,其上布满着尖利的针刺,像极了农家人朴实又倔强的性格。

槐树的生命力极强,种植、扦插都可以成活,但主要靠根生,在方圆几十亩的山坡上,只要栽下一棵,不出几年时间,周围自然冒出的幼树便会一簇簇一团团地蓬勃开来。

槐树是最早来这里的山区安家落户的树种之一,农家人之所以独独钟情于它,可能是由于它那甘于贫瘠、耐于寂寞的品性吧。

这一棵棵无言的生命,仿佛只有那深深地扎进岩层和紧抱着裸岩的根系,在不断地向这个世界炫耀着自己的清高与不屈。

④在我从小到大对绿的印象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槐树的叶,每当肆虐的残冬过后,献给荒凉山区的第一抹生命的亮色就是槐树的颜色。

清明时节,尖尖的、嫩嫩的叶芽就会悄悄地钻出槐枝的皮腺,这时的绿是一种柔如孩童肌肤的娇嫩。

不出数日,槐叶迎风开翅长大,这时便是漫山遍野的绿了。

一直到秋末冬初,槐叶才会变成金黄,依依不舍地离开槐树的枝头,融进这个世界。

今天看到的槐叶,是大自然献给人们的景色,然而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槐叶却无一例外地每年都支撑着山里人几个月的生活。

⑤最不能忘怀的还是五月的槐花香。

一朵朵洁白的晶莹剔透的薄如蝉翼的花朵被绛紫色的花萼缀成一串串,像一只只轻巧的蝴蝶,随风摇曳,翩翩起舞。

槐花也是我所见过的花中,最慷慨最大方抑或是最奢侈的花了。

每到花开时节,仿佛满世界都被它塞得满满的,真是树有多大,花丛就有多大,山有多高,花丛就有多高。

最特别的还是槐花的香,除了那独特的
甜甜腻腻的清香味道外,用农家人的话说,槐花的香气是打绺儿的,就是当你走在路上还未看到槐花的时候,便会有一波一波幽幽的香气,丝丝缕缕地透过你的鼻腔,再慢慢沁入心脾。

这时的你,能不被槐花的香气深深陶醉吗?
⑥过去,每当槐花盛开的季节,我的父亲——当年的林业大队长,都会回忆起带领社员们战天斗地植树造林的情景。

每到这时他总会对我说上这样的一段话:“生你的那年,我刚好30岁,就是那一年栽下了咱村山上的这片槐树。

那时虽然很难吃上一顿饱饭,但干起活来却格外带劲,从没有觉得日子有多么苦。

”脸上总是一副满足的笑。

好像这满山的槐花才是他一生最好的杰作。

⑦在一个五月,我的父亲未能再嗅到那满山遍野的槐花香,他没能够等到槐花盛开的日子,便匆匆地离我而去了。

从此,我经常久久地伫立在密林深处,听松涛阵阵,品槐香悠悠,耳边仿佛依然能听到父亲那淳朴的话语,心中陡生一种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感伤。

⑧五月的槐花香啊,你是渗进我血液里的无尽的追思和浓浓的乡愁。

(选自2014年7月22日《人民日报》)
1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6分)
12.请分析“五月槐花”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3分)
13.请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4分)
一朵朵洁白的晶莹剔透的薄如蝉翼的花朵被绛紫色的花萼缀成一串串,像一只只轻巧的蝴蝶,随风摇曳,翩翩起舞。

14.文中⑥⑦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5分)
15.本文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请分析作者在文中借什么物抒发了什么感情。

(4分)
二、写作(40分)
缺月变圆,让人明白了生命是坚持之后的希望;东归大海的流水,因一往直前,便不可阻挡!回报让乌鸦懂得反哺,感恩让人想起跪母的羔羊。

师长的期待,为青春生命注入无限的可能;同学的帮助,让少年感受到友谊的力量。

小小蚁穴,竟让河堤崩塌;无谓的纷争,多由于缺少谦逊礼让……生活事事包含哲理,生活处处都是学问。

请以“生活告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章600字以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