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学论文写作要求

法学论文写作要求

法学专业(本科)论文指导法学专业毕业作业包括两部分:毕业论文(5学分)和社会调查(3学分),共8学分。

要求由学员独立创作和指导教师指导来共同完成。

一、毕业论文1、选题: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立意要新颖,不使用过时法律条文及没有定论的观点和看法。

A.全面完成课题要求,选题新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和专业性。

B.分析研究方法正确,能正确、灵活地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C.围绕课题的观点鲜明、正确,有独到见解和创新,材料详实、充分,论证有力,论据充足,层次分明、逻辑清楚、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D.满足专业要求的文字材料写作篇幅,即符合字数要求。

2、体裁:议论文,即运用逻辑方法,用文字直接表明自己主张或见解,以从理智上说服读者为目的的文章。

主要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A、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有些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则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

B、论据是证明论点的,要可靠充分。

事实是最好的论据,事实胜于雄辩;也可以是人们公认的道理,法律可用现成的案例。

也就是说论据有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C、论证方法常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3、结构:论文的大体结构包括: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所以文章最少应该有三个部分。

4、字数:本科6000-7000字。

5、打印格式: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包括:摘要(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一般不超过300字,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使读者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论文要有关键词列于摘要之后,3-5个,是从论文中提取出的词或词组)、目录、正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称)。

引用其他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论文还要有注释:分脚注和尾注。

毕业论文定稿统一使用A4纸打印左装订,一式两份。

装订成册:装订次序:①封面;②摘要;③目录;④正文;⑤注释;⑥参考文献;⑦封底。

6、页面设置:页面上、下、右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

论文题目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一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二级以下标题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间距为1.5倍。

各级标题序号为“一”、“(一)”、“1”、“(1)”、“①”。

二、社会调查结合所学专业进行社会调查,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调查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过程、发现问题、效果、体会等。

以说明为主。

字数:本科3000-4000字,社会实践考核表上要有被调查单位盖章。

统一使用A4纸打印左装订,页面上、下、右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

统一格式,报告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二级一下标题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

各级标题序号为“一”、“(一)”、“1”、“(1)”、“①”注:1、论文写作要避开青少年犯罪和正当防卫方面的论题。

2、毕业论文和社会调查的写作都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3、杜绝网上全文下载,违者视为不及格。

4、论文定稿刻光盘。

格式要求范文保定电大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提纲注:提纲一份专业:法学年级:学员填写学号:学员填写姓名:学员填写保定广播电视大学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注:评审表及论文定稿一式两份题目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姓名学员填写教育层次学员填写学号学员填写分校学员填写专业学员填写教学点学员填写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学生姓名学员填写学号学员填写指导教师年级学员填写分校/学院学员填写提交日期【内容摘要】本文着重论述我国实施缓刑制度的现状及在适用上、考察监督上存在的种种具体问题和弊端,影响法律的严肃性和司法的公正性。

针对我国缓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从缓刑的适用条件、适用程序和考察监督制度等方面提出规范完善的建议,有效地抑制对缓刑的滥用,使缓刑的意义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缓刑制度现状适用条件适用程序考察监督目录一、我国缓刑制度的现状 (1)(一)适用缓刑较多的几种罪名 (2)(二)适用缓刑与罚金刑挂钩 (2)(三)适用缓刑对未成年人犯罪较普遍 (2)二、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问题 (3)(一)缓刑适用条件的问题 (3)(二)缓刑适用程序的问题 (4)(三)缓刑考察制度的问题 (5)三、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 (6)(一)缓刑适用条件的完善 (6)(二)缓刑适用程序的完善 (9)(三)缓刑考察制度的完善 (12)参考文献 (15)正文开始底部居中标注页码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小二黑体近年来,我国推行刑事轻刑化的司法理念,作为在判刑的同时暂不执行刑罚的缓刑,无疑成为我国现行刑罚制度的宠儿。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

他的特点是在判刑的同时宣告暂不执行刑罚,但在一定时间内保留执行刑罚的可能性。

我国现行缓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推动我们刑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缓刑的具体实施及如何去实施、如何监督等等方面还存在着种种具体问题,往往使该适用缓刑的却未适用,不该适用却适用,导致缓刑的目的无法实现,甚至有些法官、有些地方使缓刑成为有钱、有权人的避难所,大大破坏了罚当其罪的立法原则,影响法律的严肃性和司法的公正性,因此有必要完善缓刑制度。

(正文:小四宋体)一、我国缓刑制度的现状→一级标题:小四黑体缓刑制度是我国一项特殊的刑罚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人权制度,他体现了我国刑法惩罚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我国刑法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法院对公诉案件判决时适用缓刑的比例逐年增加,据某市法院统计:2002年缓刑适用人数与判决人数的比例为8%, 2004年则为15%,2005年为31%,这样快速提高比例,未免有滥用之嫌。

(一)适用缓刑较多的几种罪名1、职务犯罪。

据统计,恩平法院在此类案件的宣判上,90%以上案件适用了缓刑。

2、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罪犯罪属于过失犯罪,大部分犯罪分子主观恶性较小,且犯罪后又能及时报案、积极抢救被害人和赔偿其经济损失,具有明显的悔罪表现,适用缓刑不致危害社会,有利于维护被害人亲属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稳定,判决后群众认同度高,占缓刑案件总数的25%。

3、故意伤害罪,缓刑适用率也很高,法院在进行宣判时,同民事赔偿挂钩,并决定着是否去适用缓刑。

4、其他的侵犯财产罪,像犯盗窃罪等侵犯财产犯罪的被告人,盗得的数额没有达到巨大时,法院也经常会有宣判缓刑的。

(二)适用缓刑与罚金刑挂钩罚金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其本身与适用缓刑无必然的联系,但不少审判人员将罚金的数额大小及其到位率作为决定适用缓刑的条件。

有时也会误导一些不懂法的人认为违法犯罪不要紧,只要交钱就不用坐牢,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主要是地方财政差,法院依靠罚金上缴后返还使用来弥补经费不足。

(三)适用缓刑对未成年人犯罪较普遍2006年上半年,对未成年犯适用缓刑的案件占未成年犯罪案件的70%,比往年未成年犯罪案件适用缓刑大大地上升了。

未成年人犯罪是法定从轻或减轻情节,司法实践中减轻处罚的较多,假如再有自首、从犯等从轻情节,法院一般都会判处缓刑。

在适用缓刑的未成年人犯罪中,法定刑在三年以上但由于具有法定减轻情节而适用缓刑的,也有一定比例。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相信以后对未成年犯适用缓刑的判决会继续上升。

二、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问题(一)缓刑适用条件的问题缓刑适用条件过于笼统,难于操作。

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期刑的犯罪分子,依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缓刑。

”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缓刑的适用条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必须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

(2)不是累犯。

(3)依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刑法的这一规定,对缓刑适用的具体情节、罪犯的悔罪表现、是否不致再危害社会等等方面,均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特别是什么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实践中不好掌握,在一定程序上影响缓刑的适用。

1、缺少透明度。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分子是否判缓刑,须通过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的讨论评议,讨论犯罪人是否符合缓刑适用的三个条件,随后才作出适用缓刑的判决,但其合议庭和审委会的讨论决定过程是秘密进行的,而且,谁也不知作出“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标准是如何预测的,这点使人难以信服,同时使社会也难以理解。

以至于形成了“暗箱操作”。

2、缺少有效的监督。

缓刑适用的取决权只在法院,他是法院审判权的一个方面。

但任何权力都应当受到有效的监督,若则必然导致腐败。

检察机关虽然可提起抗诉,但检察机关对缓刑的适用认识比较模糊,极少就那种可与不可适用缓刑的案件提起抗诉,故这种抗诉权对缓刑的适用并不是有效监督。

…………略通过对我国缓刑制度适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发现现在司法实践中缓刑适用的盲目性大,有些司法人员对犯罪人适用缓刑的原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与法治的要求相差太远。

另一方面,有些司法人员对缓刑适用的冷淡态度令人忧心。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缓刑适用以及缓刑考察方面进行谈论,对我国缓刑制度提出完善见解,细化缓刑适用条件,规范缓刑适用程序,设置专门的监督考察机构,建立健全缓刑考察制度,充分体现缓刑制度的功能,使公、检、法都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好地发挥缓刑的真实效用。

注释:(3-5个;可以脚注也可以尾注)参考文献:1、高铭暄:《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2、高铭暄、赵秉志:《新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总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3、马克昌:《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4、王作富:《刑法完善专题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5、万选才、李海荣:《不断更新缓刑观念,依法扩大适用范围》,《法庭》2004年第1期;另注:正文行间距1.5倍;上、下、右边距2㎝,左边距2.5㎝正文起底部居中标注页码法学论文的写作与答辩一、法学毕业论文的目的与要求撰写法学毕业论文的要求有三个方面:(1)从理论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确定法学毕业论文题目,论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清楚,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