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物理选修31课时分层作业3 电场强度 含解析

人教物理选修31课时分层作业3 电场强度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三)(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基础达标练]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关于电场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以点电荷为球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都相同B.正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一定比负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大C.若放入正电荷时,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向右,则放入负电荷时,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仍向右D.电荷所受到的静电力很大,说明该点的电场强度很大C[电场强度是矢量,在以点电荷为球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是相同的,但是方向不同,所以不能说电场强度相同,选项A错误;判定场强大小的方法是在该处放置一试探电荷,根据E=Fq来比较,与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的正负没有关系,选项B错误;电场强度的方向与试探电荷无关,选项C正确;虽然电场强度的大小可以用E=Fq 来计算,但E=Fq并不是电场强度的决定式,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是一个定值,与所放入的试探电荷及电荷的受力情况无关,选项D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是某电场区域的电场线分布,A、B、C是电场中的三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的电场强度最小B.B点的电场强度最小C.把一个正点电荷分别放在这三点时,其中放在B点时受到的静电力最大D.把一个负点电荷放在A点时,所受的静电力方向和A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一致AC[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的地方电场强度小,A正确,B错误;B点的电场强度最大,由F=qE知,C正确;负电荷受力方向与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反,D错误。

]3.电场中有一点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放在P点的电荷的电荷量减半,则P点场强减半B.若P点没有试探电荷,则P点的场强为零C.P点的场强越大,则同一电荷在P点所受的电场力越大D.P点的场强方向为试探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C[电场强度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是否放入试探电荷、放入电荷的电性、电荷量的多少均无关,选项A、B错误。

电荷量一定时,由F=Eq可知,场强越大,所受的电场力越大,C正确。

若试探电荷是正电荷,它的受力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若试探电荷是负电荷,它的受力方向的反方向是该点场强的方向,D 错误。

]4.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从a运动到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

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点的切线)()A B C DD[电荷做曲线运动,电场力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应指向轨迹弯曲的内侧,不可能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则场强也不可能沿轨迹的切线方向,故A错误。

负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反,选项B中电场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速率增大,与题不符,故B错误。

选项C 中场强方向指向轨迹的内侧,则电场力指向轨迹的外侧,电荷的轨迹应向上弯曲,不可能沿如图的轨迹运动,故C错误。

选项D中场强方向指向轨迹的外侧,则电场力指向轨迹的内侧,而且电场力方向与电荷的速度方向成钝角、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速率减小,符合题意,故D正确。

]5.(多选)图(a)中AB是一个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图(b)则是放在电场线上a、b处的试探电荷的电荷量与所受电场力的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线,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a)(b)A.场源是正电荷,位于A点B.场源是正电荷,位于B点C.场源是负电荷,位于A点D.场源是负电荷,位于B点AC[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图象的物理意义。

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可知,F­q图象的斜率大小的物理意义就是电场强度E的大小,则E a>E b。

再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 =k Q r 2可知,E ∝1r2,可得r a <r b ,故无论场源电荷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均应位于A 点,故选项A 、C 正确。

]6.如图所示,一电子沿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由A →O →B 匀速运动,电子重力不计,则电子除受电场力外,所受的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变化情况是( )A .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左B .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右C .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左D .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右B [由电场的叠加原理,等量异种点电荷在其连线的中垂线上的电场强度在O 点最大。

离O 点越远场强越小,但各点的场强方向是相同的,都是水平向右(如图所示)。

电子沿中垂线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电子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与场强的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大小先变大后变小,因此另一个力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右。

]二、非选择题(14分)7.如图所示,A 为带正电Q 的金属板,在金属板右侧用绝缘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小球受到水平向右的静电力作用而使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且此时小球在金属板的垂直平分线上距板r 处,试求小球所在处的电场强度。

(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 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小球受到A 板的库仑力F =mg tan θ小球所在处的电场强度E =F q =mg tan θq因为小球带正电,所以电场强度的方向为水平向右。

[答案] mg tan θq ,方向水平向右[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半圆形绝缘细管的圆心O 处放一点电荷。

将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从管的水平直径端点A 由静止释放,小球沿细管滑到最低点B 时,对管壁恰好无压力,重力加速度为g ,则放于圆心处的电荷在AB 弧中点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 A.mg q B.2mg q C.3mg q D .不能确定C [带电小球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库仑力方向始终和速度方向垂直,故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小球机械能守恒,则mgR =12m v 2B,在B 处小球受重力和库仑力,二者合力提供向心力,得qE -mg =m v 2B R ,解得E =3mg q ,根据点电荷场强特点知,AB 弧中点处场强也为3mg q ,C 正确。

]2.如图所示,O 是半径为R 的正N 边形(N 为大于3的偶数)外接圆的圆心,在正N 边形的一个顶点A 放置一个带电荷量为+2q 的点电荷,其余顶点分别放置带电荷量均为-q 的点电荷(未画出)。

则圆心O 处的场强大小为( )A.2kq R 2B.3kq R 2C.(N -1)kq R 2D.Nkq R 2 B [由对称性及电场叠加原理可知,圆心O 处的电场可等效为由正N 边形的顶点A 放置的一个带电荷量为+2q 的点电荷与过该点直径的另一端的顶点放置的一个带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共同产生的,由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知圆心O 处的场强大小为E =3kq R 2,故选项B 正确。

] 3.两个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 1(q 1>0)和q 2的点电荷放在x轴上,相距为l,两电荷连线上电场强度E与x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q2>0且q1=q2B.q2<0且q1=|q2|C.q2>0且q1>q2D.q2<0且q1<|q2|A[由图象知,在两电荷连线上关于中点对称的两点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此可知两电荷为等量同种电荷,选项A正确。

]4.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

已知b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则d点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A.k 3qR2B.k10q9R2C.k Q+qR2D.k9Q+q9R2B[由于在a点放置一点电荷q后,b点电场强度为零,说明点电荷q在b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与圆盘上Q在b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即E Q=E q=k qR2。

根据对称性可知Q在d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E Q′=k qR2,则E d=E Q′+E q′=k qR2+kq(3R)2=k10q9R2,故选项B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5.(12分)如图所示,空间中A、B、C三点的连线恰构成一直角三角形,且∠C=30°,AB=L,在B、C两点分别放置一点电荷,它们的电荷量分别是+Q与-Q(静电力常量为k)。

求斜边AC的中点D处的电场强度。

[解析]连接BD,三角形ABD为等边三角形,可得BD =CD=AB=L。

点电荷+Q与-Q在D处产生的场强大小均为E 1=k Q L 2,方向如图所示,二者之间夹角大小为60°。

据电场的叠加原理可知,D 处的电场强度为这两个场强的矢量和,可解得E =2E 1cos 30°=2×kQ L 2×32=3kQ L 2,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3kQ L 2,方向水平向右 6.(14分)悬挂在O 点的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下端有一个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若在空间加一匀强电场,则小球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如图所示。

(1)求所加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最小值。

(2)若在某时刻突然撤去电场,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求小球对细线的拉力的大小。

[解析] (1)当静电力的方向与细线垂直时,电场强度最小。

由mg sin θ=qE ,解得E =mg sin θq ,小球带负电,所受静电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故电场强度方向为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斜向左下方。

(2)设线长为l ,小球运动到最低点的速度为v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F ,则有mgl (1-cos θ)=12m v 2,F -mg =m v 2l , 联立解得F =mg (3-2cos 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细线的拉力F ′=F =mg (3-2cos θ)。

[答案] (1)mg sin θq ,方向为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斜向左下方 (2)mg (3-2cos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