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馆设计
游泳设施的训练部分按使用可 分为跳水训练馆、游泳训练馆、 综合训练馆和陆上训练房等类型, 训练设施使用人数可按每人4m^2 水面面积计算。
其他辅助用房与设施
其他辅助用房与设施
1 应包括灯光控制室,消防控制室, 器材库,变配电室和其他机房等; 2 灯光控制室应能看到主席台、比赛 场地和比赛场地上空的全部灯光; 3 消防控制室宜位于首层并与比赛场 内外联系方便,应有直通室外的安全 出口; 4 器材库和比赛、练习场地联系方便; 器材应能水平或垂直运输;应有较好 的通风条件;出入口大小及门的开启 方向应符合器材的运输需要; 5 当泵房、发电机房、空调机组等设 备安放在场馆内时,应避免设备产生 的噪声对比赛区和观众区的影响。
抽出送入过滤器除去回水中颗粒状及胶质状杂质,降低池水 浑浊度,并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加热后再由设在游泳池两端 壁或两侧壁池水水面下0.5~1.0m的给水口送入游泳池内,完 成循环供给。 2、如给水口设在游泳池墙壁上,应选择位于分道水线正下方的端 壁安设;给水口如设在侧壁上,其间距宜3.0m,且距游泳池池 端不超过1.5m。 3、回水口不得少于2个,位置应满足各个给水口至回水口水流流 程基本一致;回水口格栅缝隙的水流速度不得不得大于 0.2m/s;回水口接管采用并联设置,回水口与泄水口不可合用。 4、此种循环方式适用于露天游泳池、公共游泳池及水上游乐园。 5、顺流式池水循环方式给水口下面的池底处易产生死水区,池底 较易沉积污物。 6、吸污系统由池底吸污器、吸污接口、吸污管道、吸污水泵或循 环水泵及过滤器组成。 7、吸污接口应设在泳池侧壁上并位于游泳池水面下0.5~0.6m。 吸污接口与连接管采用管接头丝扣或专用胶粘剂粘接。 8、吸污管道为独立管道系统,但应接至池水净化系统的循环水泵 的吸水管上,并设置阀门独立控制,利用池水净化系统的设 备去除水中的杂质,达到滤后水重复利用的节水目的。
游泳池设计 —声学设计
理论依据:辅音清晰度损失率百分比公式:AL%=200D22T602N/QVM
AL%<6% 非常好的清晰度 AL%<7-12% 好的清晰度 AL%≤15%(RASTI≥0.45)尚可清晰度
辅音清晰度损失率百分比(AL%)是和混 响时间 T60 成正比,既 T60 越小,AL% 越小;相反地是和扬声器的 Q 值成反比的
池身两侧应设置嵌入池身不少于四个的攀梯,攀梯不得突出池壁,其所在位置 应不影响裁判工作,池壁水面下1.20m处宜设通长歇脚台,宽0.10~0.15m
游泳池规格
跳水池及跳水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跳水池最小尺寸为16.Om×21.Om; 2 观众看台应设置在比赛跳台的两侧, 避免布置在跳台后面和对面; 3除1m跳台外,各种跳台的后面及 两侧,必须用栏杆围住;栏杆最低 高度应为lm,栏杆之间最小距离应 为1.8m,栏杆距跳台前端应为0.8m, 并安装在跳台外面;应有楼梯到达 各层跳台、通向lOm跳台的楼梯应 设若干休息平台。跳台结构应有足 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能; 4 设施布置的方向应避免自然光或人 工光源对运动员造成眩光,室外跳 水池的跳板和跳台宜朝北设置; 5 布置跳水设施一侧的池壁应设出水 池的台阶;
游泳池设计 —顺流式循环过滤系统
这种方式就是将全部循环水量,经设在游泳池端壁或侧壁的池水面以下的给水口送入 游泳池内,再由设在游泳池底的回水口,经由循环水泵抽吸,送入过滤器去除回水中 的杂质,降低回水的浑浊度,并对过滤后的循环水进行加热、水质平衡和消毒处理后, 再送回游泳池内继续使用的一种水流组织方式。池底回水口不得少于2个,回水口应有 一定间距,以防止被游泳者或其他东西堵塞,减少循环水量影响池水水质。2个回水口 不得串联,以防止回水量不均匀。这种循环方式虽有造价低,以及使大部分池水能得 到有效循环,但仍有一小部分池水如进水口下部的池水不能有效循环,池内会有死水 区产生,从而造成池内水质不均匀。适用于公共游泳池和露天游泳池,水上游乐池也 可采用
②选用好性能(宽频带、高灵敏度、大功率)高Q值的扬声器系统。为了保证语言清晰度, 扩声设计按2秒左右选取扬声器系统。
建筑声学设计: 建声设计是以满场混响时间T60=1.5秒作为目标进行设计,同时防止和 避免出现回声,颤动回声和声聚焦等音质缺陷;减小馆内容积 a、综合游泳馆设计图纸图号:吊顶图该馆层面没上层有金属夹芯板,原100mm,空腔180下 层50mm厚玻璃棉外色,玻璃丝布。根据株州地区气候的常温,该场馆顶棚在金属夹芯板 底先满铺一道100mm厚棉板,安装面积部位按原实施, b、为满足游泳馆的声音清晰度作以下作法。 在顶棚原隔热层下620mm作吸声层处理,选 用轻钢龙骨结构架设32K/100MM厚超细玻璃棉,用不锈钢碰焊网固定。墙面走道部分的 吸声墙作斜面处理防止声音聚焦。所有超细玻璃棉制品必须用PVC薄膜包封,外包玻璃 丝布。起防水、环保作用。观察窗(隔声窗)用2层透明玻璃,2层玻璃中间距离为: 150MM-250MM空间,周边用隔声材料填实向场内的玻璃面作83 0度斜面安装.
一般适宜用于游泳池宽度不超20m情况
一般适宜用于长度不少于50m的公共游泳池、 休闲游泳池、露天及季节性拼装游泳池
这种形式一般适宜用于池子长度不超过25m
游泳池设计 —逆流式循环过滤系统
游泳池的全部循环水量,经设在池底的给水口或给水槽送入游泳池内,池水回水经池壁溢 流进入设在紧邻池壁外侧的溢流回水槽,溢流回水通过设在槽底的溢流回水口,汇入回水 管,重力流入均衡水池,循环水泵从均衡池吸水送入过滤器去除回水中的杂质,降低回水 的浑浊度,并对虑后循环水进行加热,水质平衡和消毒等处理后,再由池底给水口或给水 槽送回游泳池继续使用的一种水流组织方式。这种循环有如下特点:①能有效去除集聚在 池水表面脏污杂质,能满足将净化过的水送到游泳池的每个部位和从它的表面排除受污染 最严重的表面水75%~80%的水量;②池底均匀布置给水口能满足池内水流均匀,防止出现 涡流、短流和死水区等现象;③能均匀有效地使被净化处理的洁净水有序交换,更新池内 尚未进行再次净化处理的水,提高池水净化处理效果;④保证不同水层、不同部位的池内 水质(洁净度、消毒余量、PH值和水温等)均匀;⑤池底沉积污染物质极少。因此,竞赛 游泳池、训练游泳池、高档宾馆和俱乐部(会所)游泳池宜采用这种循环水流组织方式。 但这种循环方式建设费用较高,管道施工安装和维护较困难。
这种方式在我国目前采用比较普遍
适宜短池(池长L≦25m)采用
游泳池设计 —混合式循环过滤系统
池水一循环泵一砂过滤器一紫外线消毒 器一热交换器一投加二氧化氯一pH调节 剂、硫酸铜一游泳池
这种形式是将游泳池的全部循
环水量,经设在游泳池底的给 水口或给水槽送入游泳池内, 而将75%~80%的循环水量从 紧邻游泳池侧壁外侧的溢流回 水槽取回,另外20%~25%的 循环水量从游泳池底回水口取 回,并将这两部分的循环水量 合并在一起送入过滤器去除回 水中的杂质,降低回水的浑浊 度,并对过滤后的循环回水进 行加热、水质平衡和消毒处理 后,再经池底给水口或给水槽 送回游泳池继续使用的循环水 流组织方式。这种池水循环方 式既具有逆流式池水循环方式 的优点,还具有顺流式池底回 水能依靠水流冲刷并带走池底 部分沉积污物的优点。这种方 法在我国采用的实例虽少,但 据了解效果令人满意。
游泳池设计 —循环过滤系统
混合式为了保证水量的分配平衡,一般从池底回水应采取对 流量进行控制的措施,如在池底回水管上安装流量控制阀等。 池底回水口也不应少于2个。总之,要确保给水口的流量与回 水口的流量的相互平衡,并按设计的循环速率工作。
顺流式游泳池水循环方式技术特点: 1、循环水量由游泳池池底的回水口将使用过的池水,经循环水泵
体育馆课题
—游泳馆分析
游泳馆组成
游泳池规格
比赛池出发端应安装符合规则要求的出发台,其表面积至少50cm×50cm,前 缘高出水面50~75cm,台面向前倾斜不超过10°,出发台应坚固而没有弹 性,台面防滑,同时在水面上30~60cm处安装不突出池壁外的仰泳握手器, 并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出发台有标明泳道次序的号码,并按出发方向由右向 左依次排列
AL%>25% 差的清晰度
要保证游泳馆的清晰度,就要降低AL%,降低AL%有两点可做:建声上,降低游泳馆混响时 间。电声上,选取高Q值的扬声器系统
①尽量降低馆的混响时间,防止和消除回声声聚焦,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按照行业标准, 游泳馆体积,容纳人数混响时间应为2.5秒左右(满场500HZ~1000HZ),我们按1.5秒 设计。
案例——水立方
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 位置,占地6.295公顷,长宽高分别为 177m × 177m × 30m。 2011年“水立方”的场馆自营收入8800 万元,入难敷出,需要通过政府相关产 业资金支持才能达到收支平衡。 中国人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 “天圆地方”的设计思想催生了“水立 方”,它与圆形的“鸟巢”——国家体 育场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音效 代代木体育馆两馆的屋盖都是悬索结构,呈 下凹型,这样可以减小馆内容量和混响时间以及 平均自由程(4V/S,V—容积m3,S—总的表面积 m2)因此也减少了吸声材料的用量;同时由于下 凹顶界面,能把比赛场上的声音均匀地扩散到馆 内各区域,对声学是有利的,建筑内部声学空间 形态与结构造型相符。两馆内的音效非常好。
游泳池设计 —一般要点
游泳池设计 —水循环过滤系统
任何一个游泳池都必须具有的循环过滤系统,根据相关标准,过滤 系统最为关键的是循环周期,投资方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在达到国 家标准内,可缩短循环周期,提高水体质量标准,具体循环周期可以 按照以下公式来进行计算。 泳池循环方式有:顺流模式、逆流模式、 混流模式
案例——水立方 空调系统
案பைடு நூலகம்——水立方
案例——代代木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 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 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 有原始的想像力
案例——代代木
案例——代代木
通风 游泳池由于没有经费设置空调,用直径1.5m 的16个喷口,使室内空气回转流动,风速1m/s,从 而使体育馆内温度下降(该项目获得日本建筑学会 的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