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画杨桃公开课教案用

画杨桃公开课教案用

画杨桃公开课教案
一、了解杨桃,激趣导入
1、出示杨桃
导语: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画杨桃,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

2、请你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同学们嘲笑我,老师教育了我们。

二、细读文本,感悟我在父亲的教育下求实的画画。

1、提问: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杨桃》,我到底是怎样画杨桃的?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相关句子。

2、课件: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①、再读认真画画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默读:“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
认真地读读这些句子,并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是因为____________。

(预设学生的回答是——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2)讲桌上的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3)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4)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当时我画杨桃时的情景吧。

指导朗读。


二、感悟老师的神态变化
过渡:在父亲的教育下,我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的画,觉得自己画得很准确。

当这幅画画好以后,我越看越满意,我的心情你用什么词语形容。

1、满怀欣喜的交出了这幅画。

又发生什么事了呢?
课件: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看到同学们那哈哈大笑的神态,我的心情一下子就转喜为忧了。

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①解释原因
②同学们的哈哈大笑带给我的不是快乐,而是一种对我的嘲笑。

2、过渡:我认为我画的很准确,没有想到去引来了同学们的嘲笑,到底画的像不像呢?你想请谁来帮忙?(老师)
①老师是怎样做的呢?你能找到相关内容吗?指名
课件: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课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1)请你圈出表示老师动作的词语从哪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很细心等)
(2)审视的“审”在字典中有这样几个解释,请你进行选择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

3、老师认真地问:课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4、过渡:听到同学们这样肯定的回答,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半晌,他又问道:“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
①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②半晌在这里指什么?老师会想什么呢?
预设:老师因为学生们错了可能生气了
老师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同学们知道自己错了。

③课件:好笑对比解决破折号拉长声音
5、过渡:老师严肃的神态并没有让同学们认识到他们误解了我,于是老师请这几个体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_____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____;
预设:
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

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

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

他们请求我的原谅。

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

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

原谅我们吧!”。

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

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6、听到同学们的吞吞吐吐的回答,老师的神色由严肃变成了和颜悦色。

老师为什么又和颜悦色了呢?
预设:因为开始学生误解了我,嘲笑我,没有认识到错误,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学生知错就改。

过渡: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学生转变的过程吧。

7、在对话中感受同学的转变,体会标点的妙用。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
到的杨桃吗?”
“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


1、师生接读。

你发现了什么?
2、标点的妙用
四、解读老师的话中深刻的道理。

过渡:看到自己的学生知错就改的好品质,老师和颜悦色地给大家讲了一个道理,
1、请你用直线画出老师讲的道理,并标出有几句话。

课件交流
2、出示课件,老师的这番话仅仅是告诉同学们应该怎样画画吗?你觉得还暗暗地在告诉同学们什么?
3、不只是在教同学们怎么画画,更是在教同学们也包括我们在内怎样做人,怎样为人处事。

随机板书实事求是:总起来看: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事”)我们就按照事情本身实际的情况去观察,去了解,去反映,对不对?这就加了一个字(板书“是”)。

这个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准确、正确的意思。

所以我们平常拿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加板书“实”和“求”,组成“实事求是”)对,根据实在的事情真实的样子,我们去寻求最正确、最准确的认识和解决办法,这就叫什么呀?——实事求是。

这样是不是已经从“画杨桃”里跳出来了?
4、是啊,作者深深地明白了这一点。

请大家再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吧!
学生齐读,也希望这位父亲和这位老师的教诲,能使我们一生受用。

五、拓展延伸。

师:这篇文章我们已经学完了,作者岑桑不仅通过身边的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他的文章写作方面也很值得我们学习,文章中的对话很有特点,既没有交代说话人,更没有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那么我们也来试着这种写法,来写写下面的情境:
你的文具盒里有铅笔、橡皮、直尺……它们每天都在为你服务。

有一天,它们却在小主人不在时,争吵起来,它们会吵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把它们的对话写下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