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运用题综合练习与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3个小题,共11分)千佛山、大明湖和约突泉,是济南的三大。
(①)。
泉太好了。
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
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________,老那么翻滚。
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
丞还还冬矣尝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草藻上_______着,使你不由的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②):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的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上来,像一朵攒整齐的珠花,雪白。
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名胜不舍昼夜游荡涌B.名胜昼夜不停飘荡挤C.圣地昼夜不停游荡挤D.圣地不舍昼夜飘荡涌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永远那么纯洁,活泼,鲜明",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3.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①嗅觉是什么?②当气味分子刺激我们鼻子中的感觉细胞嗅觉神经元时,③快速向大脑发出神经脉冲,④因而使大脑处理这些信号并识别气味,使我们闻到气味。
⑤虽然对气味非常敏感,仅仅几个气味分子就足以刺激一个嗅觉神经元,⑥但气味闻习惯后会消失。
⑦当同一种气味持续刺激时,大脑会有“疲劳"感,适应这种气味,减少或停止接收这种气味刺激所产生的重复的信息。
⑧通过降低放电速率的方式,⑨嗅觉神经元来适应气味的持续存在的刺激。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5分)昆虫是什么时候开始传播花粉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给出的答案是:一亿年前。
近日,该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们与美国学者合作,发现了一枚为被子植物传粉的昆虫标本。
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古生物学家们认为,该发现直接营昆虫传播花粉的历史向前推进了5000万年。
1-5参考答案1.B2.①原文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层次感明显;②原文用三个分句表达了更强烈的情感,有强调作用。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①现在单讲趵突泉②池边还有小泉呢。
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4.示例:(1)语句③;在“快速”前加“嗅觉神经元”。
(2)语句④;“因而”改为“从而”。
(3)语句⑤;在“虽然”后加“我们”。
(4)语句⑨;“气味的持续存在的”改为“持续存在的气味的”。
评分参考:每改对一处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果只指出顺序号,没有修改,不得分。
其他答案,只要表达准确、协调,可酌情给分。
5.关键信息:中美合作发现,昆虫开始传播花粉是在一亿年前,该发现将昆虫传播花粉的历史向前推进了5000万年。
(“中美合作”1分,“开始传播”1分,“一亿年前”1分,“推进”1分,语句流畅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借助科技力量,让展柜里的国宝“开口说话”,让库房里的文物“活”了起来,(),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博物馆既是知识宝库,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还是了解历史、认识现实、传承文脉的文化殿堂。
衡量一个博物馆是否成功的标准,①,还在于其多大程度融入人们生活、满足受众需求。
从这个角度而言,博物馆与科技的相遇,正是要以创新的手段,让文物不再“高冷”,让馆藏更加“亲民”,进而激发观众的参观热情,让更多人在历史中延续文脉。
如果说,②,是让文化馨香远播的上半篇文章,那让观众看得懂、有所得、有所悟,则是的下半篇文章。
进一步挖掘藏品的文化内涵,讲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让更多观众不止步于拍照打卡,不满足于,博物馆热就能持续热下去,“博物馆里的文化”就能直抵人心。
6.下列填入括号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A.许多观众被吸引着走进博物馆B.吸引着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C.更多观众被吸引着走进博物馆D.吸引了许多观众走进博物馆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脉搏阅读缺一不可浮光掠影B.脉络阅读缺一不可走马观花C.脉络触摸不可或缺浮光掠影D.脉搏触摸不可或缺走马观花8.请在文中带有序号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9.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①儿童玩蹦床等娱乐设施的风险,对于成年人也应有基本的预判。
②一些家长经不住自己孩子的央求,③或者看到别家孩子乐在其中,就麻痹大意。
④参加蹦床活动的年龄越来越小,⑤而家长却认为孩子参加没有问题,无视其中隐藏的风险。
⑥等到伤害产生、事故发生时再去悔不当初,也根本于事无补。
⑦就在泉州发生事故的游乐场,记者前往采访期间,还有家长带3岁女童前来玩耍。
⑧希望这样的情况,未来避免不会再发生。
10.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12月7日16时5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将和德二号A/B卫星、天仪16/17卫星、天启四号A/B卫星发射升空。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记者注意到,受火箭发射影响,昨天傍晚,北京上空出现“奇观”,“龙状云”刷爆朋友圈,其是如何形成的呢?北京市气象局在官方微博对此作出了解释,火箭升空时的尾迹被太阳余晖照亮,就形成了这样的航迹云。
因为火箭尾流中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铝粒子,这些粒径比较小的粒子被喷口喷出后在高层大气中所受的阻力比较小,因此能够持续好几公里。
由于平流层和中间层之间的循环气流,造成火箭流场远端与空气混合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因而将尾迹吹成了螺旋状。
我们人眼所见的火箭尾迹主要来自于尾流中含铝的固体推进剂燃烧生成的三氧化二铝粒子散射太阳光所致。
(2019年12月8日《北京青年报》)(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3分)(2)根据材料,说明“龙”状云形成的几个关键要素。
(3分)6-10参考答案6.(3分)B7.(3分)D8.(4分)①不仅在于其馆藏有多少②激发观众的参观热情(或: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9.(4分)①应把“对于”移到“儿童玩蹦床”前面;④应在“的年龄”前面加上“儿童”;⑥应改为“事故发生、伤害产生时”;⑧应去掉“避免”。
评分参考:每改对一处给1分,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6分)(1)(3分)一箭六星带来“龙状云”奇观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3分)①火箭尾流中大量的三氧化二铝粒子;②循环气流;③太阳光的照射。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1分。
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料想董华在写《大地知道你的童年》时一定是愉悦的,正如①,因为读着读着,我就会忘却钢筋水泥般的城市,逃离( )的人群,回到远方的故乡那个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 )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 )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
白帆远去,タ阳如血,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
童年的生活虽然贫癆,但是②。
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
所以,我时常感思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能奇迹般地使得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 )。
1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煕煕攘攘漫无目的五光十色触手可及B.熙熙融融漫不经心五光十色唾手可得C.熙熙融融漫无目的五风十雨唾手可得D.熙煕攘攘漫不经心五风十雨触手可及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
(4分)1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1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①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②一些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美誉度,开启了城市亮化工程。
③政府实施景观亮化工程的初衷也许是好的,④但人们的行为在实践中逐渐与指导思想发生了偏移,⑤存在“你亮,我比你更亮”。
⑥一些城市从卫星图像资料看,⑦纽约、巴黎等发达国家的顶尖城市夜空亮度也不如这些城市。
⑧如此过度亮化,⑨不仅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而且造成国家财力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1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5分)记者从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会议获悉: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2018年底的22.96%,森林面积达到2.2亿公顷,森林蓄积175.6亿立方米,面积和蓄积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増长率最快的国家。
五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林区改革,林区的森林资源实现持续恢复和稳定增长,累计减少3150万立方米的森林蓄积消耗,职エ收入较改革前人均増长1.48万元。
目前,全国己有21个省(区、市)探索实行“林长制”,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双赢”目标。
11-15参考答案11.A(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煕熙融融:亲爱和睦的样子。
根据语境,应填“煕煕攘攘”。
漫无目的:形容放纵散漫没有目标。
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根据语境,应填“漫无目的”。
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鮮艳,花样繁多。
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
根据语境,应填“五光十色”。
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