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建筑设计过程按工程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及审批要求,划分为不同的设计阶段。
一般分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
两阶段设计是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一般的工程多采用两阶段设计。
对于大型民用建筑工程或技术复杂的项目,采用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风向玫瑰图实线部分表示全年风向频率,虚线部分表示夏季风一向频率。
风向是指由外吹向地区中心。
风向频率玫瑰图(简称风玫瑰图)是依据该地区多年来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的平均日数的百分数按比例绘制而成,一般用16个罗盘方位表示烈度在6度以下时,地震对建筑物影响较小,一般可不考虑抗震措施。
9度以上地区,地震破坏力很大,一般应尽量避免在该地区建筑房屋。
一般单股人流通行最小宽度取550mm,一个人侧身通行需要300mm宽。
因此,门的最小宽度一般为700mm,常用于住宅中的厕所、浴室。
住宅中卧室、厨房、阳台的门应考虑一人携带物品通行,卧室常取900mm,厨房可取800mm。
普通教室、办公室等的门应考虑一人正面通行,另一人侧身通行,常采用l000mm。
双扇门的宽度可为1200~ 1800mm,四扇门的宽度可为2400~3600mm。
影剧院、礼堂的观众厅、体育馆的比赛大厅等,门的总宽度可按每100人600mm宽(根据规范估计值)计算。
厕所应设前室,带前室的厕所有利于隐蔽,可以改善通往厕所的走道和过厅的卫生条件。
厨房的墙面、地面应考虑防水,便于清洁。
地面应比一般房间地面低20~30mm。
厨房室内布置应符合操作流程,并保证必要的操作空间。
一般供单人通行的楼梯宽度应不小于850mm,双人通行为1100~1200mm。
在通常情况下,每一幢公共建筑均应设两个楼梯。
自动扶梯梯段宽度较小,通常为600~1000mm。
门厅的布局可分为对称式与非对称式两种。
门厅对外出口的宽度按防火规范的要求不得小于通向该门厅的走道、楼梯宽度的总和。
当房间采用单侧采光时,通常窗户上沿离地的高度,应大于房间进深长度的一半。
当房间允许两侧开窗时,房间的净高不小于总深度的1/4。
均衡:主要是研究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重关系。
根据均衡中心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对称的均衡与不对称的均衡。
稳定:是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
尺度是研究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构件给人感觉上的大小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
建筑物重点处理的部位如下:①建筑物的主要出人口及楼梯间是人流最多的部位。
②根据建筑造型上的特点,重点表现有特征的部分,如体量中转折、转角、立面的突出部分及上部结束部分,如车站钟楼、商店橱窗、房屋檐口等。
③为了使建筑统一中有变化,避免单调以达到一定的美观要求,也常在反映该建筑性格的重要部位,如住宅阳台、凹廊、公共建筑中的柱头、檐等部位进行处理。
④在立面设计中,对于体量较小或人们接近时才能看得清的部分,如墙面勒脚、花格、漏窗、檐口细部、窗套、栏杆等。
复习习题1.民用建筑的平面组成,从使用性质分析,可归纳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使用部分又可分为主要使用空间和辅助使用空间。
2.民用建筑中房间的面积一般是由家具设备占有的面积、人们使用家具设备及活动所需的面积和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三个部分组成。
3.住宅主卧室的净宽一般应大于床的长度加门的宽度和必要的间隙,因此,主卧室的开间一般不小于3.3m。
次卧室开间不少于2.4m。
4.中学普通教室设计中,为满足视听要求,第一排课桌前沿到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m,最后一排课桌的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8.5m,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5.为满足采光要求,一般单侧采光的房间深度不大于窗上口至地面距离的2倍,双侧采光的房间深度不大于窗上口至地面距离的4倍。
6.一般民用建筑的房间开间和进深是以300mm为模数。
7.一般单股人流通行的最小宽度为550mm—600mm。
8.防火规范中规定,当房间的面积超过60m2,且人数超过50人时,门的数量不应小于2个。
9.对使用人数较少的房间,为防止影响走道的交通,一般要求门向内开启;使用人数较多的房间,为便于安全疏散,门应向外开启。
10.采光面积比是指窗户有效采光面积与室内面积之比。
11.单独设置一个大便器的厕所隔间,采用外开门时平面尺寸不应小于0.9m×1.2m;采用内开门时平面尺寸不应小于0.9m×1.4m。
12.为了遮挡视线,在厕所的前部宜设深度不小于1.5~2.0的前室。
13.厨房的平面布置形式有单排、双排、L形、U形。
14.交通联系部分按交通联系的性质和方向不同有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和交通枢纽空间。
15.公共建筑的走道净宽一般不应小于两股人流通行时所需的宽度,因此,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1m。
16.作为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及疏散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m。
17.考虑防火疏散要求,门厅对外出入口的宽度不得小于通向门厅的楼梯.走道宽度之和。
18.墙承重结构按承重墙的布置不同可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三种类型。
19.民用建筑中常采用的平面组合形式有走道、单元、套间、大厅、院落、混合。
20.坡地建筑相对等高线的布置方式有平行于等高线、垂直于等高线、斜交于等高线三种类型。
21.根据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能使建筑物获得良好的日照条件的朝向是南向或南偏东偏西少许角度(15°)。
22.日照间距i.[建筑物的日照间距示意图如下]建筑物的日照间距(a)平地;(b)向阳坡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为:L=H/tg α式中:L——房屋水平间距;H——南向前排房屋檐口至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垂直高度;α——当房屋正南向时冬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
23.如何解决中间走道的采光和通风问题?走道的采光和通风主要依靠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内走道一般是通直接和间接采光,如过走道尽端开窗,利用楼梯间、门厅或走道两侧房间设高窗来解决。
24.地面升起坡度与设计视点的选择、视线升高值、排距、座位排列方式等因素有关。
25.窗台高度一般常取0.9m-1m,为了遮挡视线,浴室、厕所的窗台高度可取1.8m。
26.在民用建筑中,室内外地面高差一般为300-600mm。
27.幼儿园、托儿所建筑的层数不应超过3层,一般情况下,专混结构的房屋造价以5或6层比较经济。
28.采用错层式空间组合时,常以室外台阶、踏步或梯段来解决错层高差。
29.影剧院观众厅的顶棚应尽量避免采用C,以免产生声音的聚焦。
a) A.平面 B.斜面 C.凹曲面 D.凸面30.视线升高值与人眼睛到头顶的高度有关,一般去C mm。
a) A.180 B.160 C.120 D.10031.一般情况下,室内最小净高应使人举手不接触到顶棚为宜,为此,房间净高应不低于C m。
a) A.2.6 B.2.4 C.2.2 D.2.032.层高从室内楼地面到上一层室内楼地面的垂直距离。
H2即为层高33.房间净高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H1即为房间净高34.建筑空间利用有哪些处理手法?建筑空间的利用:夹层空间的利用;房间上部空间的利用;结构空间的利用;楼梯间及走道空间的利用。
35.建筑外部形象包括建筑立面和建筑体型两个部分。
36.尺度处理手法有三种,即夸大的尺度、自然的尺度、亲切的尺度。
37.建筑体型中各体量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咬接、穿套、以走廊或连接体连接38.楼梯主要由梯段、平台和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
39.每个楼梯段的踏步数量一般不应超过18级,也不应少于3级。
40.楼梯平台按位置不同分正平台和半平台。
41.计算楼梯踏步尺寸常用的经验公式为2h+b=600~630。
42.楼梯的净高在平台处不应小于2m,在梯段处不应小于2.2m。
43.钢筋混凝土楼梯按施工方式不同,主要有预制装配和现浇两类。
44.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按梯段的结构形式不同,有板式楼梯和梁板式楼梯两种类型。
45.钢筋混凝土预制踏步的断面形式有一字形、L形和三角形三种。
46.楼梯栏杆有栏板式、栏杆式和复合式三种。
47.栏杆与梯段的连接方法主要有焊接、插接和栓接等。
48.栏杆扶手在平行楼梯的平台转弯处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向平台内深入半个踏步的宽度。
49.通常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为100-150mm,踏步宽度为300-400mm。
50.在不增加梯段长度的情况下,为了增加踏步面的宽度,常用的方法是凸缘。
51.坡道的防滑处理方法主要有设置防滑条、做成锯齿形坡道等。
52.考虑美观要求,电梯厅门的洞口周围应安装门套,为安装推拉门的滑槽,厅门下面的井道壁上应设厅门牛腿。
53.楼梯踏步表面的防滑处理做法通常是在踏面做防滑条。
54.中间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休息和转向。
55.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梯段的宽度。
56.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是指从踏面至扶手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一般室内楼梯的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m。
57.在预制踏步梁承式楼梯中,三角形踏步一般搁置在矩形梯梁上,L形和一字形踏步应搁置在锯齿形梯梁上。
58.在楼梯形式中,不宜用于疏散楼梯的是D。
A、直跑楼梯B、两跑楼梯C、剪刀楼梯D、螺旋形楼梯59.当楼梯底层中间平台下做通道而平台净高不满足要求时,常采取哪些办法解决?a .降低楼梯中间平台下的地面标高,即将部分室外台阶移至室内,如图 9 —3a 所示。
但应注意两点:其一,降低后的室内地面标高至少应比室外地面高出一级台阶的高度,即 100 ~ 150mm ;其二,移至室内的台阶前缘线与顶部平台梁的内边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300mm 。
b .增加楼梯底层第一个梯段踏步数量,即抬高底层中间平台,如图 9 —3 b所示。
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即降低楼梯中间平台下的地面标高;同时,增加楼梯底层第一个梯段的踏步数量,如图 9 — 3c 所示。
另外,也可考虑采用其他办法,如底层采用直跑楼梯图9 — 3d等。
1 .楼梯的组成和设计要求(1) 楼梯的组成平台包括楼层平台和中间平台两部分。
连接楼板层与梯段端部的水平构件称为楼层平台,位于两层楼 ( 地 ) 面之间连接梯段的水平构件称为中间平台。
栏杆是布置在楼梯梯段和平台边缘处有一定刚度和安全度的围护构件。
扶手附设于栏杆顶部供作依扶用。
(2) 楼梯的设计要求楼梯作为垂直交通设施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①满足通行和疏散方面的功能要求。
选择合适的楼梯形式、坡度和尺寸,保证人流通行和家具设备搬运方便,并具有足够的疏散能力。
②符合结构、施工等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合理的构造方案,使结构坚固安全、施工方便、经济合理。
③注意美观。
楼梯的形式和细部处理等应考虑建筑环境空间的艺术效果。
2 .楼梯的形式和主要尺度;(1) 楼梯的形式由矩形踏步组成的楼梯形式主要有直跑楼梯、双跑平行楼梯、转角楼梯、三跑楼梯、双分式平行楼梯、双分式转角楼梯、剪刀式楼梯和交叉式楼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