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献综述1 目的与意义当今世界处于信息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迅速更新的时代,这一客观现实对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必须有重大变革,才能满足 21 世纪要求培养高层次、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而且具有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无法适应当前大信息量的教学内容需要,新型教学模式必须打破传统教室的时空限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资源,创造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式学习的环境。
这样的环境必须能够支持教师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学生自主[1]学习、考试,教师和学生课后交流、答疑等教学环节。
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在网络[2]环境实施教学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目前,在很多高校中,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用到多媒体教室,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任课教师均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
上课的时候任课老师的一般做法是:对于容量小的课件使用软盘携带对于容量大点的用U盘或者光盘携带,再大点的用移动硬盘携带。
但是这样做的问题是:任课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花一段时间去做相应的准备;最使人头痛的是信息化教学信息量非常大,学生很难在课堂上短短的时间内吸收如此多的教学信息,而当学生想继续深入学习的时候,在课后是很难找到学习资料。
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发一个能存储、处理、传递教育信息的教学网站是势[3]在必行的。
除去一般的信息携带、传播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很多老师都有比较丰富、比较成熟的教学资料,包括文档、可见、视频、习题等。
但是大多数老师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各自为战,信息得不到整合,形成所谓[4]的“信息孤岛”,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被白白浪费。
这既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学效果很差。
因此,急需一个统一的平台,将各位教师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而基于[5]Web的教学网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统一平台。
此外,在高校中还有个普遍的现象是:任课教师与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和一门课仅[6]有的几次答疑时间之外,学生很少与教师交流,特别是如信息技术基础这样的公共课中教师与学生更是如此。
很多学生课下有问题,或者日常生活中遇到了计算机方面的问题,都找不到人解决。
而很多问题对于老师来说,只是很简单的小问题,一句话就能解决。
但是由于缺乏交流沟通的时间和平台,这样的小问题却得不到解决。
教学网站建成之后,师生可以通过网络解决师生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师生之间可以通过[7]教学网站进行实时和非实时交流。
总之,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学网站就是利用信息1技术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使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
另外,在校园内开展网络教学,将极大地丰富网上教学资源,并且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能力,这对蓬勃发展的远程教育来说将有积极的[8]推动作用。
2 教学网站研究领域概况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网络教学的发展,纷纷将其列入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中,力争在未来人才的培养中处于领先地位。
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国外发达国[9]家的网络教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例如在美国,几乎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网络教学系统,它们有自己的高带宽的专用网络,完全满足了高质量的实时媒体的传送和交互。
美国是当今世界网络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
在美国,网络大学开设的学历、学位课程达到 4.9 万门,基本覆盖了美国高等学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44%的美国高校向全社会提供网络教育,至少有 200 万美国人接受网上课程教育。
早在 1996 年克林顿政府就宣布要把教育广泛架构在 Internet 上,2000 年以前把每一间教室和每一个图书馆,都联到Internet 上。
1998 年美国更是投入 510亿美元的巨额预算用于实施该计划,旨在使每个公民都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
迄今为止,网络教育己经成为美国人才教育与培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英国,政府在 1998 年就以立法形式规定,在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中 6%必须作为学校专款专用的计算机购置费,以保证英国中小学都能连接 Internet 网。
1997年,提出了“全国学习网”计划:将英国 3.2 万所中小学全部联网,使 45 万名中小学教师和 900 多万名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和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
同时,要求全国大专院校、图书馆、博物馆和研究机构都要和“全国学习网”联通,使该网成为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的渠道,达到创建网络化“知识社会”的目的。
据报道,最近英国正预备投入大批资金致力于英联邦共同体国家虚拟大学的建设。
在日本,邮政省和文部省用 400 亿日元的资金,在中小学校彼此之间以及与社会各机构之间建立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并连接 Internet。
政府从 2000 年开始,把教师的培训“信息设备操作”课程列为教师培训学分制的计算机考核范围中。
在新加坡,政府制定了计划,在 1997 至 2002 年的 MIT 总体教育信息化规划中,投资 20 亿新元用来购置电脑、为学校建立全面的网络、开发软件及教材和教师培训等。
国内的网络教学虽然发展较晚,但其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
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倡导校园数字化并且大力发展校园网建设,各高校网络环境正日趋成熟,这为基于网络的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网络基础,使得基于网络的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2传播成为可能。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网络教学已经初具规模。
除了经国家批准的 68 家教育试点高校之外;经 Google 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在“网上教育”目录下,共列出网上教育公司 62 家,网上教学门户站点 89 个,各类远程培训和职业教育机构 46 家,网上教学管理系统 115 个。
网络教学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
许多高等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上学校,将许多课程的教学都搬到了国际互联网上,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
3 现有系统存在的不足与研究方向[10]1. 教师备课、制作课件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用笔备课、用粉笔讲课。
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授课,因此必须制作电子讲义和多媒体课件。
而现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技术支持,教师备课素材少、环境差,往往费了很大力气也难以完成高水平电子讲义;由于教师不是多媒体专业制作人员,他可以写好课件脚本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制作,因此课件制作低水平重复严重。
[11]2. 高水平教师和热门课程教师资源缺乏现在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纷纷实行学分制。
但是由于物理条件的限制,热门课程学生很难选上,大师讲学很多学生听不上,学分制受到很大限制。
[12]3. 学生自主学习条件差受资源的限制,原来以到图书馆借参考书为主的自学方式难满足当今学生学习的需要,如果能够提供充足的 CAI 课件,特别是网络交互式的精品课件,将极大地改善学生的自学条件。
[13]4. 传统考试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随着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传统的笔试费时费力,并且很难及时掌握学生的[14]5. 师生交流不方便传统的师生交流多采用面对面的答疑形式,效率很低;而师生交流的另一个途径是布置与批改作业,传统交作业本的方式教师批改作业很不方便,特别是需要上机处理的作业,收发作业本既繁琐,又浪费时间。
4 尚待研究的内容针对现有系统的以上不足之处,设计并实现一个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网站。
通过该教学网站,将各位教师的教学文档、课件、视频的教学资源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并且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
再通过习题、测试、在线考试等环节实现教学效果的评估。
而通过师生交流模块,为教师和学3生在课外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这样的课程教学网站可以极大的改变现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1] 基于网络的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D].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2009:31-35. [2] 梁伟.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思考[J]. 上海: 新课程(教研版).2009,(09): 37-38.[3] 黄玉莉. 网络教育交互平台的探讨[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7, (1):122-125. [4] 周光礼, 张文静.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七年回望——一个政策评价框架的初步运用[J].大连: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01): 20-21.[5] 张强. 网络课程现状调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7): 87-88. [6] 陈明.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SQL SERVER 2000[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78-79. [7] 王君学, 田明. 网页设计与制作Dreamweaver8[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123-124. [8] 范次猛. 电子技术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 廊坊师范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31-32.[9] Robin Schreier Hohman. Campus Web site built in a flash[J]. Network World, 1999. 61(7): 85-96.[10] Tasakasumio, GinbayashiJun. Latestprogressandtrends inJava,EJBtechnologi es[M]. Fujitsu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Journal 2004, 40: 85—93.[11] 刘媛春, 罗云翔. 基于JSP的动态网页技术[J]. 成都: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5. 20(4): 398-401.[12] 张海藩. 软件工程导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3] 何隽. 浅谈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建设[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 110-115. [14] 王国辉. JSP数据库系统开发完全手册[M]. 北京: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