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全部知识点(填空版)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全部知识点(填空版)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1)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__死亡率_决定。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为一条“__J_____”形曲线(2)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分别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_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_,_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_。

欧洲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属于___低低低(现代型)_,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属于_高低高(过渡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由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过渡_,但我国、印度、古巴等属于_现代型__。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_死亡率_的下降开始的。

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大洲是___非洲_,人口增长过快带来_生态环境压力大_、就业困难、交通堵塞、饥饿贫困___等问题。

解决人口过快增长的措施有_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_、 _提高人口素质___等。

目前世界上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有意大利,__德国_、__俄罗斯__,_日本_等。

这些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有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__ ,解决措施__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等。

(3)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社会福利、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2(1)人口变动的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二是_机械增长_,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

人口迁移按照其迁移范围可分为_国际人口迁移_,__国内人口迁移__,从四川到广东属于_国内人口迁移_,从北京到纽约是_国际人口_迁移。

人口迁移按照其方向可分为从农村到农村,_农村到城市_,_城市到农村_,_城市到城市__等。

其中_农村到城市_是现代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迁移方向。

(2)我国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以后)80年代中期以前特点__规模较小,频率较低、流动数量较少_,流向_辽宁、山东、上海、四川等省市迁到其他省市(此空了解即可)__,原因__计划经济、户籍管理制度___。

8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流动的特点_自发迁移为主,规模、频率、流动数量逐年增加_,流向_农村到城市、内地向沿海__原因_改革开放、户籍政策变化__,迁移主要目的务工、_经商、求学___。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生态因素_,_经济因素__,_政治因素__,_社会文化因素_等,其中三峡工程移民是__经济_因素,巴尔干人口迁移是_政治(战争)_因素,我国现代人口迁移是_经济_因素。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李(E.S.Lee)提出来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_”,其中推力是__消极__因素,拉力是_积极___因素(积极,消极)补充:影响人口迁移的四大因素:(1)自然生态因素: 气候、资源(土壤、水、矿产等)、环境、灾害等。

(2)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交通通信的发展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

经济因素是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政治变革等。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4)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3环境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_。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_,其中最主要(首要)的因素是_资源___,它们跟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是__正相关__、__正相关__、__正相关__、__负相关__。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_环境人口容量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所能容纳的最适宜人口数量_人口容量的特征①临界性;②相对性;③警戒性。

4地域文化与人口(了解)1、外国文化与人口2、中国文化与人口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地理区位:(1)地形因素:世界上的城市大多位于_平原____(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2)气候因素: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__温带(中纬度)__地带;(3)河流因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两条河流的汇合处,入海口宜布局城市。

社会经济区位:(1)自然资源:是新兴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2)交通:不同的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不同;城市分布的趋向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3)政治,军事,宗教;(4)旅游,科技等。

分析西安城市形成的因素1)地形平坦(位于渭河平原 ),2)气候温暖湿润(暖温带半湿润)_,3)河流提供便利的水源__,4)交通_便利(丝绸之路起点、陇海兰新线经过)_,5)历史文化悠久,建都时间长。

2、城市中的一般功能区工业区__、_商业区_ 、___住宅区__,土地利用方式最广泛的功能区是住宅区_,一般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寸土地用于那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_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 ____交通的通达度____。

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学说把城市按照其结构(城市内部形态)可分为_同心圆模式_,扇形模式_,_多核心模式_。

从城市空间形态来看(城市外部形态),重庆市是_组团状__模式,成都是_团块状__,沈阳市是_放射状__。

我国古代的都城如西安,北京等是团块状_城市形态类型。

4、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_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_,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一、三产业转移_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起步晚_,__水平低 ,目前速度快_,__城市发展不合理(如拉美的“虚假城市化”、亚洲的“滞后城市化”)。

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是_起步早_,__水平高 ,目前速度缓慢_,__出现“逆城市化”。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有_交通拥挤__,__住房紧张___,_就业困难__,_环境污染_,_社会秩序混乱等。

解决办法有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④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城市职能;⑤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扩大绿化面积。

第三章 产业活动1、农业区位因素:(2)农业技术因素(___劳动力__、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①__市场__(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②_交通运输__③国家政策例:①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_热量__)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光照)③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地形)④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地形)⑤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培育良种)⑥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节水技术)⑦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冷藏保鲜技术)⑧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

(运输条件)⑨上海郊区的乳牛场,饲养着来自丹麦的奶牛。

(饲养技术)⑩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

(___交通__)2,农业地域类型(1)澳大利亚 _混合_农业:分布区_西南部__和_东南部_,东南部被称为墨累达令_ 盆地。

该国是世界小麦_市场供应国,_畜产品__主要产地,世界最大的_羊毛__生产国出口国。

我国在_珠江三角洲_也有这种农业,主要是种植_桑树、甘蔗、花卉、果树等___,养_鱼、鸭____等结合。

(2)季风水田农业:该种植业作物主要是 __水稻__,是一种_劳动力__ 密集型农业,主要分布区 _亚洲的季风区__,区位优势: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劳动力(丰富),经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饮食习惯(喜食稻米);特点: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产高,水利工程量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商品率低;为什么亚洲水稻商品率低?(人口稠密,喜食稻米的饮食习惯)(3)商品谷物农业:农作物以小麦__和_玉米__为主。

世界分布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这些国家一般是_家庭农场__经营。

我国分布区__西北地区__、_东北地区___,农场一般是国有企业_经营。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_生产国,主要分布在中部大平原_。

区位优势:气候温和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_交通便利、地广人稀、先进的科技、发达的工业_;特点_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__为什么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地广人稀、生产效率高、交通便利。

(4)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气候要求(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特点:生产规模__大_、专业化程度 __高_、商品率高。

阿根廷 _潘帕斯__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形成条件(优良草场(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所做的一些措施:发展交通(贯通铁路、海上冷冻船),种植饲料,科技应用(培育良种、打击机井)。

(5)乳畜业:分布地区,随着城市发展而面向 _市场__的商品化、集约化农业。

生产对象:___奶牛___ ,产品:_牛奶及其乳制品___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因素:①__饲料_:多汁牧草形成因素 _气候温和湿润______、 _水源充足、土壤肥沃__,② _市场:乳畜品需求大的原因 _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

3,(1)下列各种工业据主导因素不同将序号填入相应的导向型工业:A家具制造 B啤酒 C制糖业 D罐头加工 E冶金业 F电子装配厂 G电子厂H集成电路 I服装工业 J印刷品原料导向型_C、D_ 、市场导向型 __A、 B、 J__、动力导向型 __E_、劳动力导向型 __F、I_ 、技术导向型 ___G、 H_。

(2)鞍钢区位选择考虑的主导因素 __原料(铁矿石)_ 、___能源(煤)_,宝钢考虑的主导因素 __交通___ 、 ___市场____ 。

这种变化说明由于_技术____ 和 _交通___ 发展,一些原料导向型的工业降低了对____原料__依赖程度。

(3)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选择:对有大气污染工业进行布局时,当地的盛行风向判断要准确,如伦敦盛行西风(西南风)、北京(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孟买(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季风方向也不同,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布局在_盛行风的下风向__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___;对环境十分敏感的高技术产业、食品工业要求环境质量比较高,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应是优质的环境。

对水源有污染的企业要布局在_河流下游___,如印染厂,另外,化工厂既有大气污染又有水污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