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词汇对比

词汇对比


判断词化的标准:Packard (2000:219) 提出了判断词化的两条标准:(1)复合 词的构词语素是否还保留其原来意义 或已经完全丧失了,是否引申出比喻 隐喻意义;(2)构词成分中的相互语 法关系是否在整个复合词中还存在。 也就是说构词成分对复合词整体语义 贡献越小,其句法结构在复合词中表 现越少。一个词的词化程度就越高。
至少存在6种用法( Hanks 2013: 28) 类型(type)、个例(token) 词条(lemma)或词位(lexeme):集 合 短语(phraseme)或多词表达( multiword expression) 词项(lexical entry)
英国学者莱昂斯把语言单位区分为词 位 (lexemes) 、词 位 变 体 ( forms ) 和 应 用 中 的 词 语(expressions)
缢 逾 断 毕 戌 污 闻 视
吊+死 超+过 折+断 完+成 保+卫 弄+脏 听+见 看+见
hang exceed break Finish guard foul hear see
朱德熙(1982:127):古汉语和英语一样,有关 的概念也多是用一个单纯的语素构成的动词表示:
补充:区分词化和“以短语来取代动词 的官样文章”(可参考余光中、乔治 奥威尔) 如:cause→give rise to Show→ make itself felt lea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serve→ to serve the purpose of, tend to→ exhibit a tendency to
兼类(heterosemy or multiple class membership) :兼类是一个多义概括词在社群语言系统层面词库 中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类范畴的现象,在词典中 体现为兼类词(王仁强 2013)。
4.3 词汇语义学对比
4.3.1 词汇的理据性对比(略) 四类: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 ;文字理据 用象似性理论进行英汉对比,可望为英 汉对比带来新的启示,可使我们从新 的角度更加深入地进行英汉对比研究 (王寅 2006: 540)
应该从身体构造、环境空间等来找。 正如王寅(2006: 294)所言:正是由 于人类有相同的身体构造,所生活的 环境空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感知体 验虽有差异,但仍有很多共通之处, 这就成为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语义结 构的基础。
那么从哪里去找普遍性呢?
4.2 词汇形态学对比
4.2.1 词的界定 Cruse(1986: 35-37)的两个总特征: 词是句子中位置可以移动的最小单位 ;词是在其组成成分之间不容插入其 他成分的最大语言单位。类似于陆志 韦等(1964)提出的扩展法。
(3)搭配是语言的共性,是文本“地道” 与否的关键之一(也许是最关键点) 。对学习者来说,其重要性怎么强调 都不过分(Rundell 2009). (4)辛克莱和其他语料库语言学家的新 见解给我们展示了意义和使用之间的 密切联系。这导致词典的组织方式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词典更加重视片语和 词汇单位的处理,而不是单个的语词。
语言表达形式仅具有产生某种意义的 潜势,只有当其与人们的百科知识、 认知结构、情景和语境相互作用并进 行整合处理后才能产生完整的意义, 受话者才能理解话语的真正意义(王 寅 2006: 310)
4.1.1.1词汇形态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语素:词根,词缀——单纯词,合成 词(派生词,复合词) 派生方式:加缀法,重叠法,变异法 ,减缀法 次要的构词手段:拼合法、截短法、 首字母缩略法
4.1.1.2 词汇语义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拟声词(onomatopoeia)表意字( ideogram或ideograph) 语素分析法 *成分分析法(componential analysis )
语义场(semantic field)→ WordNet
语义场(semantic field)或词汇分类系 统,语义场中词与词之间的纵聚合语 义联系大致有四种:等同,包孕,交 叉,互斥。 补充:整体-部分、蕴含、构成某一物体 的材质、由某一物体构成的整体
I said I would have a think about it and give my decision tomorrow.
因此,基于语料库的词典将不收录或解 释那些罕见的、边缘的用法,而着重解 释反复出现的多词单位。
谢谢!
4.3.3 语义场对比
宏观分析:圣经词汇…… 微观角度:颜色场,烹调常,视觉场 ,声音场,家具场。
4.3.4 词的搭配对比
问题:两种语言中某些相对应的词为什 么会具有不同的搭配范围: 使用的范围大小不同 可引申的程度不同或引申义不同 边缘类搭配不同 上下义词的搭配分工不同
本节置于最后,说明不受重视。但是 : (1)You shall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 Firth 1957: 12). (2)语言使用中的形式选择在更大程度 上是靠成语选择原则(idiom principle )而不是由句法驱动的逐词填缺(slot一 filler)(Sinelair1991:110)。
评价:成分分析法很难客观穷尽地把词 义完全表述为一束语义特征(叶蜚声 ,徐通锵 2010: 139)。 主张百科式语义分析法(如ICM方法) 举例: bachelor
4.1.2 词汇对比的方法问题
词汇语义学复杂: 问题:可否制定出一套普遍适用于分析 世界上所有语言的语义特征? 赞同:生成语义派;心理语言学家;人 工语言智能研究者 采用但不赞同:Cruse 1986
零后缀=转化(conversion),实质是兼 类现象
classcleavage(词类交叉) multipleclassmembership(兼类) multifunctionality(多功能性) intercategorialpolysemy(交叉范畴多义性) decategorization(去范畴化) recategorization(再范畴化) transcategorization(跨范畴化) heterosemy(兼类多义现象)。 conversion(词类转换) zero-derivation(零形派生) functionalshift(功能转变) (王仁强 2014)
词汇对比阅读笔记
杨旭
会讲得很“零散”,结合一些认 知语言学、词典学、语料库语言 学的知识。
薛定谔的猫
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 辑思维。另一个比喻 是以家庭角色的兼职 来说明兼类现象(王 仁强 2015)。总的 启示便是,我们务必 搞清楚特定语言现象 所在的层面 (Beckner, Clay, et al. 2009)。
4.1 词汇研究与词汇对比 4.1.1 词汇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4.1.2 词汇对比的方法问题 4.2 词汇形态学对比 4.3 词汇语义学对比
4.1.1词汇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词”:一个笼统的术语 教材:词位(lexeme):词词位(word lexeme)+短语词位(phrasal lexeme );词形(word-form)、引用形式( citation-form)
4.3.2 词化程度(degree of lexicalization)
词化是指词汇中有一个现成的单词来表 示本来需要用一个短语或句子来表达 的一个在语义上较为复杂的概念。( 许余龙,1992) 标准:综合型表达法(synthetic expression)和分析型表达法( analytic expression)(Banczerowski 1980:336)
书上(p83)所举配例不当。“倒霉”本 身是离合词;积极,adj,属于刘大为 (2010a,2010b)所说的“修辞构式 ”,泛指在交际过程中由各种因素致 使出现“大量不典型、非常态、征对比
另外,统计工作是一个抽样问题,只能 以样本来反推。因为语言中的词汇是 一个小的无限集合:不论你如何努力 去涵盖所有的词汇,总会有所遗漏( Hanks 2013: 29-31)。
词意(word meaning)
什么是词意(word meaning)?在语言 的日常使用中,把意义设想为事件而 非实体才合情合理。…词典中的词意 根本不是意义,而是意义潜势( meaning potentials):即对词所使用 的文本和交谈意义的潜在贡献,由使 用它们的说者所启动(Hanks 2013: 73)。
4.2.3 构词法对比
派生:形式位置的类型、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 *(p85)零后缀=转化(conversion) 其它三类:构词能产性、结构类型、语义和语法 功能。 复合词:以某一种分类方法为基础,比较其在结 构和功能方面的特点。 总之(p.89):根据语义列词尾语素→形态地位→ 分析语义、用法特定及翻译情况。举“迷”和nik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