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专用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2章相互作用章末高效整合课件

江苏专用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2章相互作用章末高效整合课件


【答案】 (1)2MM12 (2)M1g 方向和水平方向成 30°指向右上方 (3) 3M2g 方州质检)在如图 2-2 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滑轮本身 所受的重力忽略不计,滑轮的轴 O 安装在一根轻木杆 P 上,一根轻绳 ab 绕过滑 轮,a 端固定在墙上,b 端下面挂一个质量都是 m 的重物,当滑轮和重物都静止 不动时,甲、丙、丁图中木杆 P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 θ,乙图中木杆 P 竖直.假 设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滑轮受到木杆 P 的弹力的大小依次为 FA、FB、FC、 FD,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96622034】
图 2-4
C. 2mg
D.mg
A 取 A、B 两球为一整体,质量为 2m,悬线 OA 与竖
直方向夹角为 30°,由图可以看出,外力 F 与悬线 OA 垂直
时为最小,Fmin=2mgsin θ=mg,所以外力 F 应大于或等于
mg,小于或等于
2mg,故外力
F
的大小不可能为
3 3 mg.
高考热点 1|平衡状态下的物块组合 1.物块与物块或物块与木板组合在一起,处于平衡状态,是高考命题中常 见的一类物体系统组合模式,物体之间除了相互作用的弹力外,还有可能出现 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 2.无论是物块组成的系统整体,还是系统内部的单个物块,因都处于平衡 状态,其合力均为零.此时要注意根据题目需要选取不同的物体或系统作为研 究对象,然后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突破训练]
2.如图 2-4 所示,质量均为 m 的小球 A、B 用两根不可
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 O 点,在外力 F 的作用下,小球 A、
B 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 OA 与
竖直方向的夹角 θ 保持 30°不变,则外力 F 的大小不可能为
()
3
5
A. 3 mg
B. 2 mg
物理方法|求解平衡类问题方法的选用技巧 1.常用方法 解析法、图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相似法等. 2.选用技巧 (1)物体只受三个力的作用,且三力构成特殊三角形,一般用解析法. (2)物体只受三个力的作用,且三力构成普通三角形,可考虑使用相似三角 形法. (3)物体只受三个力的作用,处于动态平衡,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 另一个力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变化,则考虑选用图解法. (4)物体受四个以上的力作用时一般要采用正交分解法.

A.FA=FB=FC=FD C.FA=FC=FD>FB



图 2-2
B.FD>FA=FB>FC D.FC>FA=FB>FD
B 绳上的拉力等于重物所受的重力 mg,设滑轮两侧细绳之间的夹角为 φ, 滑轮受到木杆 P 的弹力 F 等于滑轮两侧细绳拉力的合力,即 F=2mgcosφ2,由夹 角关系可得 FD>FA=FB>FC,选项 B 正确.
【规范解答】 题图甲和乙中的两个物体 M1、M2 都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 衡的条件,首先判断与物体相连的细绳,其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分别取 C 点和 G 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和乙所示,根据平衡规律可求解.
(1)图甲中细绳 AD 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 M1 的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细绳 AC 段的拉力 TAC=TCD=M1g
解法二:采用正交分解法
建立如解法一图中所示的坐标系,由 T2sin θ=Nsin θ, 可得:T2=N=m2g,2T2sin α2=T1=m1g,解得mm12=
2sin α2,C 正确.
解法三:采用三力平衡的解析法 T2 与 N 的合力与 T1 平衡,则 T2 与 N 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则有 2T2sin α2=T1,T2=m2g,T1=m1g,解得mm12=2sin α2,C 正确. 【答案】 C
专 题 突 破 练

章 末 高 效 整 合 末过
关 练
物理模型|绳上的“死结”与“活结”模型 1.“死结”可理解为把绳子分成两段,且不可以沿绳子移动的结点.“死 结”两侧的绳因结而变成了两根独立的绳,因此由“死结”分开的两段绳子上 的弹力不一定相等. 2.“活结”可理解为把绳子分成两段,且可以沿绳子移动的结点.“活结” 一般是由绳跨过滑轮或者绳上挂一光滑挂钩而形成的.绳子虽然因“活结”而 弯曲,但实际上是同一根绳,所以由“活结”分开的两段绳子上弹力的大小一 定相等,两段绳子合力的方向一定沿这两段绳子夹角的平分线.
图乙中由 TEGsin 30°=M2g,得 TEG=2M2g. 所以TTEAGC=2MM12. (2)图甲中,三个力之间的夹角都为 120°,根据平衡规律有 NC=TAC=M1g, 方向和水平方向成 30°,指向右上方. (3)图乙中,根据平衡方程有 TEGsin 30°=M2g,TEGcos 30°=NG,所以 NG= M2gcot 30°= 3M2g,方向水平向右.
如图 2-3 所示,小圆环 A 吊着一个质量为 m2 的物块并套在另一个 竖直放置的大圆环上,有一细线一端拴在小圆环 A 上,另一端跨过固定在大圆
环最高点 B 的一个小滑轮后吊着一个质量为 m1 的物块.如果小圆环 A、滑轮、 绳子的大小和质量以及相互之间的摩擦都可以忽略不计,绳子又不可伸长,若
平衡时弦 AB 所对的圆心角为 α,则两物块的质量比 m1∶m2 应为( )
A.cos
α 2
B.sin
α 2
C.2sin
α 2
D.2cos
α 2
图 2-3
【规范解答】 解法一:采用相似三角形法
对小圆环 A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T2 与 N 的合力与 T1 平衡,由矢量三角形 与几何三角形相似,可知:
mR2g= m1g 2Rsin
α,解得:mm12=2sin 2
α2,C 正确.
如图 2-1 甲所示,细绳 AD 跨过固定的水平横梁 BC 右端的定滑轮 挂住一个质量为 M1 的物体,∠ACB=30°;图乙中轻杆 HG 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 直墙上,另一端 G 通过细绳 EG 拉住,EG 与水平方向也成 30°,轻杆的 G 点用 细绳 GF 拉住一个质量为 M2 的物体,求:
图 2-1 (1)细绳 AC 段的张力 TAC 与细绳 EG 的张力 TEG 之比; (2)轻杆 BC 对 C 端的支持力; (3)轻杆 HG 对 G 端的支持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