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复习资料精简版

马原复习资料精简版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5、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基本原理)(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第一节、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

或者说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3、唯物主义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其历史形态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其基本形态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 物质和运动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6.如何理解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同物质不可分割,这说明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但并不否认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暂时处于相对静止。

(1)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2)绝对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存在着绝对运动,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不舍静,静中含动。

不承认运动中有静止,会滑向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不承认静止中有运动会走向形而上学。

我们既要反对相对主义、诡辩论,又要反对形而上学,坚持动静统一的辩证法。

,7.时间、空间及其特点?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和间隔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就是时间的一维性特点。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客体的广延性和并存的秩序。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8、实践观(1)、实践的含义。

就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理想所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物质生产实践。

处理和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验和精神生产活动。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第二节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1,一个事物内部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着的。

2,事物和外部其他事物是联系着的。

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3、发展及其实质发展是指客观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的前进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

只有承认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事物的发展才会是必然的。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第二,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这两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7、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

所谓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

8.意识的本质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意识本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反应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意识通过科学认知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12、矛盾的特殊性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性质的矛盾。

3.矛盾事物的双方各有特点意义:矛盾地位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重点论就是要在认识和实践中集中精力抓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这些矛盾,解决了这些矛盾,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重点论,也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两点论就是在着重抓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时也要研究非主要矛盾及其非主要方面,以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在此要反对一点论。

重点论和两点论是统一的,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是共性,具有绝对性,特殊性是个性,具有相对性;矛盾的普遍性比特殊性深刻,特别性比普遍性丰富。

特别性、个性不可能全部进入共性、普遍性,否则世界就丧失了自己的丰富性、个体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两面,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矛盾的共性、普遍性存在于个性特殊性之中,个性中必然包含共性,以共性为本质。

个性是共性的基础,共性是个性的本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一个较大范围内是特殊性的东西,在较小的范围内就转化为普遍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意义(1)毛泽东说:“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2)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基本原则的思想基础。

马列主义不能照搬,因为要和中国特殊实际结合,中国实践不能离开马列主义,因为特殊中有普遍。

(3)这一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共性。

“中国特色”是个性。

共性和个性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因而社会主义必须要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不能脱离社会主义。

二者的统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

14、量变和质变及辨证关系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第一、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依赖于量变,那么在学习和实践中就必须首先作艰苦的量的积累工作,要有脚踏实际,埋头苦干的精神,要一点一滴地做细小的事情,反对急于求成,立竿见影,拔苗助长,须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就好像开门,猛力推门门会反弹回来关上,只有徐徐用力门才能开一样。

第二、既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是规律性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那么,在进行量的积累时就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和信念,不能因量变的漫长和艰辛而放弃或失去信心,要相信规律、相信质变必然会发生。

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量变过程不是任何人都能坚持下来的,没有信念、毅力常常会半途而废,所以成功者毕竟不是多数。

不仅量变的终点是有意义的,15、辩证否定观及其意义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第三,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意义: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1、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2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