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妇保工作总结同妇保发[2010]29号同心县妇幼保健所2010年工作总结暨下年工作思路2010年,我县妇幼保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及卫生局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及实施办法和落实《妇女发展纲要》、《儿童发展纲要》为核心,加大了工作力度,开拓进取;以保障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重点;以为儿童妇女健康服务为宗旨,优化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了我所的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使全县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项目工作取得新的进展2009年12月开始,我县实施了妇幼卫生“四免一救助”项目,即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免费筛查新生儿三种疾病、免费治疗筛查出的患儿、对孕产妇急救进行救助,同时开展了增补叶酸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缺陷项目。
(一)婚前医学检查全面展开。
婚前医学检查是“两纲”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预防重大疾病传染,保障母婴健康,降低出生人口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主要措施。
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印发了《同心县婚前医学检查实施方案》,5月10日召开了由县民政局领导、县卫生局分管领导、各乡镇民政干事以及县妇幼保健所主要同志参加的婚前医学检查协调会,明确任务,各部门相互配合,使此项工作全面开展。
2010年,应婚前医学检查5612人,实检2906人,其中城市168人,农村2738人,城市婚检率达到了55.63%,农村婚检率达到了51.56%,完成了“两纲”目标。
(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取得新突破。
5月14日,举办了全县各接产单位领导和产科医生新生儿疾病筛查培训班,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从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采血技术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培训,2010年共筛查新生儿2346人,筛查率为29.81%。
(三)住院分娩救助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本年全县活产7871人,其中住院分娩7489人,住院分娩率为95.15%。
对农村住院分娩孕产妇进行救助,农村住院人数为7026人,共救助农村孕产妇6222例,其中平产5879例,剖宫产343例,占农村住院分娩人数的88.56%,报销额为248万元,有力地提高了住院分娩率,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率,今年孕产妇死亡只有1例,死亡率率下降到12.7/10万。
(四)增补叶酸项目进展顺利。
为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降低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卫生部决定2010年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对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和减少神经管缺陷的发生。
我县积极行动,开展了摸底工作,广泛宣传增补叶酸的好处,使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90%,全县普服人数为9148人,发入叶酸17392瓶。
二、开展健康教育,促进社会参与推行“以妇女为核心、家庭为最佳场所”的健康教育模式,采取宣传栏、标语、印发宣传资料、上街宣传、新闻媒体、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2009年集中宣传6次,发放《降消项目须知》、《致全县孕产妇的一封信》、《母乳喂养的好处》宣传材料和《孕产妇急救知识》、《“降消”知识》、《孕产期保健知识》小折页13000份,在县有线电视台利用滚屏宣传降消项目知识一周。
通过宣传教育,群众的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进一步提高,增强了群众自我保健、积极参与保健的意识和能力,群众知晓率达95%以上。
三、加强产科建设,完善急救网络一是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硬件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好平产接产及高危孕产妇的监测运转工作。
二是加强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能力建设,强化业务培训,完善抢救设备,提高抢救能力,保证急救中心良好的运转。
我县孕产妇急救中心设立在县人民医院,2010年,县孕产妇急救中心共接诊危急重症抢救6人,抢救成功6人,成功率100%。
四、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做好全县妇幼保健工作1、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
巩固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是妇幼保健工作的基础,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都建立了孕产妇系统保健卡。
全年活产7871人,孕产妇系统管理7215人,系统管理率达91.7%。
住院分娩7489人,住院分娩率达95.15%。
同时还做好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筛查出高危孕产妇1186人,高危管理1186人,高危管理率100%,对筛查出的孕产妇进行了追踪管理,动员护送住院分娩,住院分娩1175人,高危住院分娩率为99.07%。
2、做好儿童系统管理工作。
自执行卫生部、国家教委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以来,加强了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疾病防治,提高了全县儿童健康水平。
全县0-6岁儿童51553人,进行保健管理45352人,保健管理率87.97%,其中3岁以下儿童27949人,系统管理23840人,系统管理率85.30 %。
通过儿童系统管理查出体弱儿全部进行专案管理。
一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134人,死亡率17.02‰,婴儿死亡102人,婴儿死亡率12.96‰。
9月份又对县城一幼、二幼入园儿童进行健康查体工作,共检查719名,并进行科学指导,确保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3、开展妇女病普查工作。
根据妇女保健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方案,在部分乡镇开展了已婚妇女病普查工作,对防治妇女病起到重要作用,并且掌握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
通过普查对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极大保障了妇女的身心健康。
在8月份我所对豫海镇、兴隆乡、下马关镇、韦州镇部分村5233名妇女进行了妇女病普查工查出各种疾病842人,疾病发生率达16.09%,都及时进行了有效健康教育和治疗建议。
4、完善妇幼保健网络建设。
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是妇幼保健工作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每村乡村医生作为村级网点,并定期进行培训指导,为妇女、儿童提供优质服务。
同时加强妇幼保健监督与评估,2010年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同心妇幼保健工作考核评分标准》(乡村两级)下发到13个乡镇,将各项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并组织人员对13个乡(镇)的妇幼保健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两次,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确保了“两纲”目标如期完成。
五、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了儿科、妇产科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制定业务学习制度,大大提高了业务人员的内在素质,同时购置了全血细胞分析仪和凝血因子分析仪,使我院的技术水平有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年来门诊共接诊31975人次,住院治疗117人,住院分娩1012人,共做人工流产及清宫术小手术共624例,临床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有了明显增长,保证了基层各项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
六、认真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和“三统一”工作制度药品和一次性耗材“三统一”制度是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的一条行之有效措施,也是深化城镇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
我们严格执行“三统一”政策,使中标药品采购率和使用率均达到100%。
今年4月,卫生部等九部委下发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自治区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我们对基本药物制度进行了培训和宣传,保证了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七、存在的问题1、部分乡、村保健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不能完成上级工作指标的需求,缺乏收集、传送、整理各种资料的能力,致使部分乡、村资料不够完整。
2、妇幼卫生人员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县妇幼卫生工作及妇产科技术力量的提高。
我所核定编制38人,实有33人,其中退居二线4人,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一人,实际在岗人员28人,只能应付基本工作,无法派人到上级医疗保健单位进修学习。
3、群众落后的思想仍然存在,群众不配合,使准备怀孕和怀孕前3个月的筛出率低,增补叶酸工作难度大,服用率低。
4、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虽已开展,但我县住院分娩现状为平产不足72小时,给血片采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必将影响新生儿疾病筛查率。
总之,通过一年来的共同努力,我所的临床工作和社会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这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以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为核心,进一步推动妇幼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
要依法加强妇幼卫生管理,提高妇幼卫生工作水平,放开发展,强化管理,提高整体素质,为全县妇女儿童提供更方便、更优质,更温馨舒适,更全面周到的服务。
为我县的妇幼保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二〇一一年工作思路(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迎接“两纲”的各项指标考核,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降消”项目和妇幼卫生“四免一救助”工作为龙头,狠抓落实;完善服务体系及健康保健制度,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卫生服务,确保全县妇幼卫生工作稳步发展。
紧紧围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建立适合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服务模式;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妇幼卫生工作差距。
(二)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力度,合理使用项目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对上年沉淀项目经费滚动使用。
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广泛开展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
建立健全危急孕产妇绿色通道,发挥各级危急孕产妇抢救机构的功能和作用,使危急孕产妇抢救成功率达99﹪以上。
加强适宜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乡、村两级高危孕产妇识别及乡级产科危急孕产妇抢救、转诊的能力。
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产科、儿科建设力度,完善妇幼保健网络,加强乡村保健医生培养和队伍建设。
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儿科建设和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诊疗常规。
加大基层监督指导力度,实行县包乡、乡包村,村医定点负责,每月到村到户了解每例妇女怀孕情况,开展孕产妇保健、发放救助卡,动员住院分娩。
(三)加强妇幼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开展分级培训工作,县级产科人员派出进修,县级对乡村级指导,开展适宜技术、新生儿窒息与复苏培训。
结合“新农合”、“降消”项目工作要求,重点宣传贫困救助、住院分娩、增补叶酸等内容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保健意识。
加大乡村两级监督力度,配合好“新农合”的工作要求,促进村医自觉工作积极性。
加强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充分抓好“降消”项目贫困救助及“新农合”报帐,提高住院分娩率。
特别是动员好农村,偏远地区及高位孕产妇的住院分娩工作。
严筛、严管高危,充分发挥好一级转诊机构的作用。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对危急孕产妇抢救的成功率,杜绝可避免的孕产妇在院分娩死亡。
(四)监督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