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研究报告模板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研究报告模板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研究报告目录一.课题研究背景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四.课题研究方法步骤五.课题研究特色及价值六.课题研究结果及其分析一.课题研究背景2012年10月10日傲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2012年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微博发消息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

网友纷纷跟帖“太形象了”、“同感”、“在济南就是这样”,还有网友惭愧地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

人们开始关注“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中国式过马路”一词在网络上频繁的出现。

数以万计的转发,让更多的人开始注意闯红灯现象。

各种真实存在的纷纷出现在网络上:有不走斑马线的行人,有闯红灯的行人……但我们不能看出,这种现象通常是在几人一起出现的情况下发生,人们大多都结伴而行,结伴闯红灯过马路。

毋庸置疑,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社会已经跨进汽车社会,那么必然会出现一种对行人利益不利的状况,这就导致行人过马路时红灯等待时间太长,而绿灯时间却很短。

社会单纯考虑交通运行效率,极端化地或仅从维护机动车的利益出发牺牲行人的利益,普遍存在着行人过街设施不完善的状况。

这就使得生活在高速运转社会中的行人不愿去长时间的等待而选择闯红灯。

他们的生活节奏很快,而这样的生活节奏显然与长时间的等待截然不同。

因此在行人们自认为安全时便不管交通信号灯是否为绿色时就擅自过马路。

这不仅对过往车辆正常行驶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更是行人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不珍惜。

当人们关注这一方面时,大量真是的数据,大量真实发生过的交通事故及真想出现在我们面前。

深圳交警开展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行动,2个小时查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360宗。

2012年9月一个下雨天,余先生一家四口外出经过海淀区上地东路一个路口,八岁的女儿想追赶父亲便独自跑着横穿马路,被刹车不及的汽车撞伤。

某日,王某推着轮椅车带腿脚不便的母亲去马路对面办事,当二人横过马路时,与一辆小轿车发生碰撞,致王某和母亲双双受伤,王某的母亲最终伤重不治而亡。

事发时,二人距人行横道仅仅只有几十米。

这样的事故几乎天天在上演,让人心痛。

而如若我们遵守交通规则,这都是可以避免的。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故,究竟是谁的错?是行人?还是司机?有人认为是司机避让不急没有看到行人。

可是我们也能这么想:车速与人步行的速度相比,毫无疑问是车速较,因此要是紧靠司机去避让那些乱走马路的行人,后果可想而知。

不想让悲剧天天上演,那么我们必须禁止“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发生。

作为一个人,首先要尊重自己的生命。

经网络信息的飞快传播,中国式过马路,作为一些重大交通事故的肇事起源,已经被世人深恶痛绝,正在成为各地交管部门的严打对象。

这种现象也曾出现在其他国家,他们采取相应措施之后都有了改善。

例如美国:美国过去,行人乱闯马路曾让美国交通警察十分头疼,他们将整治乱穿马路作为一项重要事项。

如今美国在交通法规中详细规定了各种情况下的行人优先权,除此之外,还规定了行人,与其他交通工具驾驶人之间的礼让。

举例说,在没有红绿灯的社区街道和公共空间,不管什么情况下,机动车驾驶员只要遇到行人总是主动减速,或者停车礼让行人。

在十字路口,车库门前和停车场,开车者的习惯动作就是首先看看前后左右有没有行人,如果有行人,开车者就会打手势让行人优先通过。

当然“行人优先”惯例的约定是得到美国社会的普遍认同。

而加拿大更是一个社会制度非常完善的国家。

在他们国家的红绿灯信号规则和我们国家更是不同。

其信号灯的含义如下:黄白色的人性---安全信号,可以过马路;红色的闪灯的手形---如果你正在马路的中间,要加快过速度过马路;如果你在马路的另一边,正在准备过骂两句,那么你必须停下来,等待下一次的安全信号灯;红色的不闪烁的手形---不能过马路。

德国虽然是一个汽车大国,但是路上车流不息却少有交警,交通几乎全由信号灯及路牌来指示。

在德国,他们的交通有个重要特点:行人享有特殊的权利。

当行人正在或将要穿越斑马线的时候,车辆要停驶或低速行驶,等待行人过去;车辆要拐弯时,如果车辆和行人都是绿灯,一定要让行人先过。

驾驶员都会自觉礼让斑马线,他们认为行人在交通中处于劣势:“车是可以修复的,而人是无法修复的。

”德国系个人也是很守交通规则,绝不乱穿马路。

在看到他国能把“过马路”这个问题完善,我们又更大的信心能够改善“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

从他国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要想完善这种状况,不能由一方单方面的付出,这需要行人与机动车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员共同的努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的:1.通过查阅文献,阅读相关资料与书籍,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相关部门,数据处理及分析等,对人们闯红灯的现象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

通过研究我们能够更加客观的分析“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并能够提出可行性措施。

2.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采集数据,研究分析年龄层和受教育程度对人们闯红灯的影响。

分析这两个因素,得到相关可行性的措施。

3.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社会已经跨进汽车社会,那么必然会出现一种对行人利益不利的状况,这就导致行人过马路时红灯等待时间太长,而绿灯时间却很短。

社会单纯考虑交通运行效率,极端化地或仅从维护机动车的利益出发牺牲行人的利益,普遍存在着行人过街设施不完善的状况。

虽然中国社会已经跨进汽车社会,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了行人,不能只顾汽车的利益而摒弃行人的交通权利道路权利。

4.提出一系列可行性较高的措施方案,让人们意识到闯红灯的危害性。

在全国各地进行大幅度的宣传活动,希望人们能够尊重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

时间虽然是有限的,但是和我们每个人是一次的生命比起来,它又显得宽裕的多。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生命而去遵守交通规则。

5.通过此次活动,能够锻炼小组成员的交际、语言组织、遇事应变能力等,让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并不是一帆风顺,大大小小的挫折不断出现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最终我们战胜了挫折。

我们希望自己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更好的磨练自己,让自己得到锻炼。

意义:1.理论意义:马路上,红绿灯就是交通规则,按照红绿灯指示过马路,就是对规则的一种遵守。

只有遵守这种交通规则,才能在保障他人利益的同时,也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一旦有人不遵守这种交通规则,就会对交通秩序带来破坏,害人害己。

法治社会同时也是一个规则社会,离不开社会成员对各种规则的尊重和遵守。

正是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规则,才让每一位社会成员在自己的既定轨道内工作、学习和生活。

而“中国式过马路”则更加倾向于一种“集体无规则”,后果必然是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和无序。

当某些社会成员心中无规则,则其行为必然不会按照规则办事,这些人就成为人群中的刺猬,时不时就会因为身上的尖刺刺痛别人。

最终迎接他的,不是众人的避而远之,就是奋力反击。

规则是一种约束,但同时它更是一种保护,既保护别人,也保护我们自己。

一旦人人视规则如无物,我们可能在某一件事上会享受到所谓的“自由”,享受到不讲规则的“好处”,但这种“自由”和“好处”实际上是建立在对别人权益的侵害之上的。

而且,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在其他事情上,我们自己就可能沦为不讲规则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2.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式过马路"的发生常与中国式马路状况有关,比如说,一些道路红绿灯时间间隔设置不够合理,导致道路上险象环生,当行人走到道路的一半时发现,红灯突然亮了,这时,汇入车流的人就匆忙躲避机动车,极容易出现险情。

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交通硬件设施的建设,比如增设围栏、清理路障、在重要路口设文明引导员。

这样,让道路行得更畅通,让行人走得更有序,有利于"中国式过马路"的整治。

很多人认为太严厉了,更有人对新规的执行力提出质疑,怀疑交通管理部门能不能做到严格、统一、无差别化的执法,认为没有有效的执法再严厉的法规也是形同虚设。

这种说法没有错,也很切中当前中国的时弊,这正是“执法法治”的突出特点,法治仅仅依赖于执法。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现实的局限性往往让“执法法治”很尴尬,也很无奈。

我们抱怨“运动式执法”,我们抱怨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交通违法行为交警往往视而不见,但我们只要看看中国的交警与中国驾驶员的比例,就知道所谓的统一无差别化执法有多难。

当一些本该是小众化的违法行为,在从众心理的暗示下成为普遍性行为的时候,执法往往也会进退失据,这也就是“中国式驾驶”存在的现实土壤。

我们尽可以指责执法的问题太多,但是如果忽视了硬币的另一面,这种指责就可能显得很片面。

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组织分工小组成员进行选题讨论,确定主题。

对该主题进孙丽,孙佳欢,潘婧文,刘禹莹行讨论,确定研究方案及步骤并阅读相关文献。

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并各自记录整理孙丽,潘婧文讨论调查问卷的内容全部小组成员制定调查问卷孙丽、刘禹莹选择多个地点进行预调查,大致确定哪刘禹莹、孙佳欢、孙丽、潘婧文个年龄层闯红灯的行人最多;根据调查结果修改调查问卷再次发放调查问卷,对部分行人进行针刘禹莹、孙佳欢、孙丽、潘婧文对性的采访,并回收调查问卷。

走访相关部门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访问刘禹莹、潘婧文孙丽、孙佳欢整理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绘制数据图。

将对相关人员的访问资料进行整理并潘婧文,孙丽完成采访稿。

结合各个资料,初步制定论文初稿全体小组成员完成论文并发表孙丽、刘禹莹,田润四.课题研究方法及步骤一.观察法1.首先我们就近对南京的一些主干交通路口进行一系列的观察,主要是交通路口的总人流量,不同时间段的人流量,道路安全设施基本状况,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行人们闯红灯的现象等等,大致对我们所要调查的环境做个了解。

2.我们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是通过对闯红灯人群的年龄层和受教育程度的调查分析,总结人们闯红灯的原因3.通过第一步的观察,我们大致确定闯红灯的人群年龄层分布主要集中在17-50岁,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我们接下去的调查将主要调查这部分人群,其他年龄层的也做相应的调查。

然后交通路口确定了两个交通路口作为后面主要调查地点4.除了对交通路口的调查,我们也将对交警人员和学校采取一些调查,从侧面了解到闯红灯现象的状况以及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二.调查法——问卷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1.确定调查目的:通过对闯红灯人群年龄层和受教育程度的分析,找出人们闯红灯与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好能找到缓解的方法2.确定总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