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1
会计学
第一章 总论
• • • • • • 1、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2、理解会计的含义、职能、目标; 3、理解会计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重点掌握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5、理解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6、了解会计规范
2
会计学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也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最主要的特点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的对象是企业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
16
会计学
2、持续经营 定义: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能持续、 正常地生产经营为前提,它是对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所作 的规定。 持续经营观念与破产清算观念的会计影响 影响: 会计方法和程序才可能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而不是 采用合并、破产清算等处理方法; 有必要进行会计分期;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可在其预期的受益期分期摊销。 破产清算会计 17
22
会计学
4、可比性
是指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会计信息、同一企 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应尽量做到口径一致,相互 可比。 可比性有两层含义: 一是横向可比(又称为统一性),要求不同企 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 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 比。 二是纵向可比(又称为一致性),即同一企业 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 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会计学
3、会计分期 是指会计把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若干期间,以便定期 为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分期是由持续经营和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 由于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 本期与非本期? 收入、费用是按权责发生制或按收付实现制确认? 应收、应付、待摊、预提 以公历时间划分会计期间 会计年度:公历 1.1—12.31 会计中期:月、季、半年度 18
6
会计学 第三阶段――现代会计阶段 会计的特点: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会计电算化; 会计标准、规范逐步完善,并向国际化发展; 会计形成了一套应用学科体系。
会计学科体系:对内报告会计:管理会计 对外报告会计: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国际会计; 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
第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 完整性:对所有的会计对象都要计量、记录、报告,不能有任何遗漏; • 连续性:对会计对象的计量、记录、报告要连续进行,不能有任何中断; • 系统性:保证所提供的会计资料能够成为一个系统的、有序的整体。
第三: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不仅要进行事 中、事后的核算,还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11
会计学
四、会计目标
会计应当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终极目标。
在国外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一般被定位于“满足会计信息使用 者的需要”。 在我国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被一般解释为: 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4
会计学
二、会计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会计阶段。
特点:计量单位尚未完全固定为货币; 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
以官厅会计为主;
会计方法主要是单式记账法。 “会计”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
《周礼•天官》:“会计,以日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计考 岁成。
“四柱清册”宋朝 的记账方法: 旧管(期初结存) +新收(本期增加)—开除(本期减少) =实在(期末结 存) 。
真实性: 反映的结果是符合实际的 可靠性: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正确处理 可验证性:复查
2、相关性 又称有用性原则 是指会计信息应当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 评价或者预测。 21
会计学
3、明晰性 又称可理解性原则 是指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提出:“财务报 表中所提供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之一,就是便于使用者理解。 为此目的,人们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工商经济活动和会计方 面的知识,并且愿意相当努力地去研究信息。”
会计学
会计学课程授课大纲
教 师 主讲教师 答疑时间 罗金明教授 星期五 10:30-13:30 电子信箱 答疑地点 jinmingluo@ 财会学院机房
参考书目:参考书目: 1、企业会计准则 2006,财政部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参 考 2、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2006,财政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1) 3、罗金明、祝锡萍 , 新编会计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3) ------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 专业网址: 中华财会网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成 绩 课 程 要 求 总分中各部分所占比例:平时成绩 30% ,期末考试 70% 。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布置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及提问抽查。 1、 会计学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上课后除完成作业外,需要根据自己 掌握情况,完成一定的训练量。2、要求根据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要求查阅课外书籍。 3、 鉴于我国已修订会计准则,本学期教学时仍使用原教材,但要注意及时补充新制度内容。
5
会计学 第二阶段――近代会计阶段
会计的特点:
会计成为独立的管理职能;
转变为以企业会计为主; 会计方法主要是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Loca Pacioli)的《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是会计发展史上 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注册会计师的出现:1854年第一个会计师协会——爱丁堡会 计师公会的成立,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
23
会计学 5、实质重于形式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 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应用: 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子公司的判断
24
会计学 6、重要性 • 是指应该根据会计信息对于使用者决策的影响程度来决定会 计核算的精确程度及会计报表内容的详略程度。 对于可能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会计事项, 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重 点说明。 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程序,采取简 便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合并反映。 《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如果信息的省略或误报会影响 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重要性取决于需作出判断的项目的大小或在出现省略或发生 误报的特定情况下,所导致差错的大小。” 对某项会计事项判断其是否具有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会计重要性原则需要根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确定。 25
第一: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 以价值指标为核心才能发挥货币反映的综合性和完整性; 因此,会计监督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监督,可以全面、及时、有效地 控制经济活动。
第二: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事中、事前的全过程监督。
事后监督: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相应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分析; • 事中监督:依据经济活动发生时的资料来纠正偏差及失误,发挥对经济活 动的控制作用; • 事前监督:审查未来经济活动是否合乎规定和要求,是否切实可行。
会计学 7、谨慎性 亦称稳健性原则 是指在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应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得 高估资产或收益,同时不得低估负债或费用。 应用: 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金 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 固定资产按加速折旧法提取折旧
注意:企业不能漫无边际地滥用谨慎性原则,不允许设立 秘密准备金或超额准备。
会计学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基本前提包括两个含义: 一是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记账本位 币);
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对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也允许选用某种外币作 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是假定货币的价值是稳定或相对稳定的。 物价变动会计
19
会计学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
客观性 明晰性 实质重于形式 谨慎性 相关性 可比性 重要性 及时性
20
会计学 1、客观性 又称真实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 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 素及其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14
会计学
第二节
会计假设与一般原则
一、会计假设
是对会计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环境做出的基本规定,是开 展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15
会计学 1、会计主体
明确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规定了会计为谁核算
注意划分各会计主体之间、会计主体与所有者、与职工的界限。 注意企业会计主体与企业法律主体的区别: 法律主体一般都是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第三: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合法性: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规,会计准则等; • 合理性: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

10
会计学
会计核算职能与会计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寓于会计的核算职能之中,是在核 算过程中的监督。 只有搞好会计监督职能,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12
会计学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 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 者作出经济决策。 • 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 关部门、管理者、雇员、供应商、顾客和社会公众。 • 会计学两大分支: 财务会计----对外报告会计 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