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大班幼儿入学前心理压力的几点策略
作者:刘念
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18年第07期
一、发现问题:压力的显现
【案例1】轩轩的心事
观察:
大班下学期开学已有一个多月了。
我们班有—位小男孩轩轩,小便次数变得频繁起来,尤其是在幼儿园集体活动的时候,他总是频繁地提出要去小便。
经过几天的觀察,我们3位老师发现,尽管他嘴里喊着已经憋不住了,可是尿量却很小。
某天下午,我和轩轩在午睡房聊天。
我装作很好奇的样子问他:“轩轩,你最近好像小便次数变多了呢!”轩轩想了想,回答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到上课我就总是想小便。
我刚小便完从厕所出来,立马又感觉想小便了,但是我就忍着,实在忍不住了,我就又要去小便了,可是又尿不出来。
”我觉得有些奇怪,追问道:“妈妈知道吗?”轩轩点点头,说:“周末的时候,妈妈带我去医院,医生叔叔说我没有病。
妈妈骂我,让我不要总想着小便,要认真写作业。
”
放学时,正好轩轩妈妈来接他,我和她进行了简短的沟通。
她说:“轩轩在家也是这样,每次让他写作业,他都有尿不完的小便,而且还尿不了几滴。
我前几天带他去医院看过了,连CT都做了,什么也没查出来。
这个小孩一到学习时就不认真,让他写作业就坐不住。
我真担心,他到了小学,一堂课40分钟怎么坚持得住。
”听了轩轩妈妈的话,我心里大概找到了困惑的原因。
分析:
轩轩的爸爸妈妈对他期望比较高。
在轩轩上中班的时候,他们就卖掉了原本在幼儿园附近的房子,贷款买了本市较好的一处学区房。
爸爸为了还贷,去了公司总部所在的外市上班,半个月才会回来一次。
轩轩是一个很调皮、很固执的男孩子,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易分散精力。
妈妈一个人带他,在教养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轩轩曾经跟我说过,他不爱写妈妈布置的作业,也不想每天练钢琴,那么轩轩的这种表现,是否就是他内心抵抗的外显呢?
【案例2】睿睿的噩梦
观察:
午睡时间,我正在常规巡视,突然发现睿睿的被子在抖动。
我立马朝睿睿的床走了过去,只听见她喃喃自语,身体抖动愈发剧烈。
我想,她可能是做梦了吧,赶忙拍拍她的身体、摸摸她的头。
她翻了个身,又继续睡了。
可是没过一会儿,她的两条腿又开始抖动,而且哭了起来,哭得很伤心。
我拍了拍她的后背,她睁开眼睛,看看我,对我说:“刘老师,我害怕。
”“做噩梦了是吗?”“嗯,刘老师,我的数学作业还没有写完。
今天奶奶要早点接我去上数学课,但是我没写完,怎么办?老师肯定会批评我的,妈妈要是知道了,也肯定会骂我的。
”说完,她又伤心地哭了起来。
我说:“今天早上奶奶没有跟我说,要提前接你走呀。
你不是每个星期三去上数学课的吗?今天是星期二呀!”睿睿低头想了想,渐渐停止了哭泣,说:“哦,我以为今天就是星期三呢,那我今天一定要写完,写不完妈妈会生气的。
”我轻轻拍了拍睿睿,对她说:“离起床还有很长时间呢,睿睿再睡会儿吧,好吗?”她点点头,又闭上眼睛睡了,可是眉头依然紧锁……
分析:
睿睿是个要求进步的女孩子,任务意识和竞争意识都很强。
这和睿睿接受的家庭教育分不开,妈妈对睿睿要求很严格,不管是幼儿园的任务,还是各类培训班的作业,都要求她要做得又快又好。
如果是参加一些比赛,更是要求睿睿努力、细心,一定要拿到名次。
在压力下,睿睿难免会做噩梦。
二、倾听声音:寻找压力源
轩轩和睿睿的事件让我心里有些沉重,在幼小衔接这种特殊的阶段里,他们也承受着压力。
本学期“准备上小学啦”主题活动已经结束了,其间,我们带领孩子们分别参观了两所小学,还体验了“今天我是小学生”的课堂模拟活动,孩子们对小学的环境、制度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看上去,他们都很向往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但有些幼儿表现出了入学压力,如轩轩、睿睿。
其他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是否也有压力呢?于是,我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了解他们对上小学的态度——期待、兴奋、焦虑,还是害怕。
(一)学业的压力
睿睿说:“我每天都要去上课,拼音、数学、英语,还有跳舞、画画。
妈妈说等我上小学了,很可能都没有时间学跳舞和画画了,要认真学小学的知识。
我不想上那么多英语课和数学课。
”
泡泡说:“我虽然还没上一年级,但是我每天都要做好多作业——都是妈妈布置给我的作业。
妈妈说,以后上学了,不仅要写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妈妈布置的家庭作业,那我岂不是要‘写死’啦!写得手都要断掉啦!”
(二)规则的压力
妮儿说:“妈妈讲,上小学起床要非常早,比幼儿园要早一个小时。
我早上总是赖床,上幼儿园也总是迟到。
我害怕我上小学也迟到,(到时候)老师不让我进去,或者是让我罚站。
”
天涵说:“小学上课太累了。
要一直坐很长时间才能下课,上课的时候不许动,我坚持不了的,太累了。
”
(三)环境的压力
梓航说:“妈妈说,我长得太矮了,又不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到了小学,坐在椅子上,脚都踩不到地。
那天去参观小学,我为了让脚踩在地上,屁股都快滑下来了,坐得我累死了,我不想坐小学的椅子。
”
辰辰说:“小学的楼梯太高了,我够不到那个扶手,它不像幼儿园的那么矮,我怕在小学下楼的时候摔跤。
还有小学的厕所,那个坑太深了,而且也没有扶手。
我害怕掉下去,太可怕了!”
(四)人际关系的压力
逸宸说:“妈妈说我不在这里上小学,那个小学在好远的地方,又没有我的好朋友,我自己一个人会很孤单的。
不知道那里的小朋友会不会欺负我呢?”
涵涵说:“听说小学的老师很凶,我喜欢你们,我不想离开幼儿园。
”
(五)父母的压力
小仪说:“妈妈说,只要一上小学,就代表我是大孩子了,做什么都要比小孩子要做得好,学本领也要学得快。
我害怕上小学后,学不好怎么办,那样妈妈就会很伤心,她说不定会难过得哭起来。
”
(六)新教师的压力
尧尧说:“老师都说,到了小学就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
小学没有马老師(保育员老师),我们就要自己照顾自己了,可是我还有好多事情不会做怎么办?”
豪豪说:“我总是忘记,白天的时候老师布置的任务。
回家后妈妈问我,我也想不起来了。
到了小学,我肯定还是会忘记,第二天老师让我交作业,我没写,就会被老师骂的。
”
其实,孩子们这些想法的背后,是他们的心理诉求,即希望被小学老师喜欢、有新朋友、成绩好、能尽快适应小学环境和规则等,但是对自己又不够自信,害怕做不好,担心外界的环境与人际交往差异对自己产生影响。
三、解决策略:缓解心理压力
(一)倾听幼儿的声音。
关注心理感受
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心理感受,他们也会有心理压力,只是压力源与成人不一样。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身心尚未成熟,就忽视了他们内心的声音,而不给予他们充分表达感受的机会。
作为大班老师,我们可以通过谈话、绘画、游戏等多种方式,给幼儿表达压力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小衔接心理辅导工作,提升大班幼儿的入学适应能力。
(二)赋予幼儿权利。
确立主体地位
幼儿是幼小衔接中的主体,我们不能忽视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对入学的心理期待,应关注、吸纳他们的感受与需要,赋予他们应有的权利,如自主选择的权利、知情的权利、语言表达的权利等。
(三)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增强抗压能力
想要缓解入学前的心理压力,关键在于良好个性及抗压能力的培养。
如今很多孩子都有一颗“玻璃心”,耐挫能力差,听不得别人批评自己,容不得一点委屈。
长此以往,幼儿很容易积压负面情绪,无法积极面对入学后的各种不适应。
因此,我们大班教师可以采用绘本阅读、交流讨论、实践体验等方式培养幼儿自尊、自主、自爱的自我意识,乐观向上的做事态度,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个性品质。
(四)家园一致。
走出幼小衔接误区
很多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知一直都存在误区,只注重知识准备,甚至超前完成小学一年级及以上的学习内容,如拼音、识字、书写、算术等。
成人有意或无意的观点和行为,给幼儿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我们应与家长充分地沟通交流,引导家长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入小学前的正向情感,不随便拿学校老师吓唬孩子,避免孩子还未入学就产生恐惧小学的心理。
良好的心理状态比能力培养更为重要,我们应力求家园一致,共同帮助孩子提升入学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