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道路的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各界、各地出于不同需要和其他地域的联系日益密切。
而这种联系的建立与交通密切相关。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通更是密不可分。
为了让城市更加和谐美好,生活更加方便,我们必须了解和研究城市交通发展状况和限制因素以找出解决制约城市交通发展的方法,更好地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以武汉城市交通为实证,分析武汉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对武汉市城市交通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从制定有特色的城市交通发展规划、推进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武汉市构建人性化城市交通的途径。
了解城市道路规划与城市规划、城市用地规划的关系;了解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红线规划以及城市道路红线规划和横断面设计的关系及问题;了解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平面交叉口、立交等设计和运营的矛盾和问题;了解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加油站,公交、出租车停靠站,绿化,地上杆线、地下管线,排水设计等设计和运营的矛盾和问题;了解沿线建筑物、单位、居民出行与城市道路交通的关系及问题。
其它内容友谊大道徐东交叉口至铁机路交叉口。
第十六周,实地调查,整理调查资料;第十七周,查阅资料,分析主要问题,找出造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第十八周,撰写调查报告。
1.概述武汉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汉水汇合处,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武汉市现辖11个城区2个郊区,市域总面积8467平方公里,主城建成区面积约250平方公里,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阳、汉口三镇组成。
XX 年武汉市全市常住人口831万,主城区户籍人口37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34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XX年底,主城区车行道宽度在5米以上的道路总里程为 1310公里,总面积为2548万平方米,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人,道路面积率达到%。
道路平均车速为公里/小时。
道路网呈现环线+放射的格局城市内环线、中环线和外环线的西南环均已形成,10多个主要放射线构成主城与外部的交通联系。
XX年全市机动车拥有量为万辆,近二十年来,车辆年均增长率达到11%,与此同时,道路里程、道路面积年均增长率仅为%、%,远远滞后于车辆增长。
武汉市确定的交通发展目标是:进一步发挥武汉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发展方向等多方面因素,建立一个与武汉市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低耗费高效率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交通发展战略:以满足人和货物快速、安全、便捷的移动为目标。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实施公交优先的政策措施,建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现代化城市公交网络,组织良好的行人和自行车系统。
适当控制城市机动化发展规模和出行总量。
在改善城市交通管理的前提下,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减少城市交通环境污染。
道路交通发展目标:为适应城市机动化适度发展的要求,又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出行需要,需要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等级适当、功能明晰,能够满足中心区交通、过江交通、对外交通需求,远近结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网络。
要重视支路网的建设,提高路网密度,增加交通可达性,均衡交通流空间分布,便于交通组织和分流,有效发挥路网整体效应。
2.道路横断面友谊大道为三幅路横断面。
三幅路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对交通安全有利;在分隔带上布置绿带,有利于夏天遮阴防晒、减少噪音和布置照明筹。
对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上宜优先考虑采用。
但三幅式断面占地较多,只有当红线宽度等于或大于40M时才能满足车道布置的要求。
3.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平面交叉口、立交等设计。
(1)无交通管制:适用于交通量很小的道路交叉口;(2)渠化交通:使用交通岛组织不同方向车流分道行驶,适用于交通量较小的次要交叉口、异形交叉口和城市边缘地区的道路交叉口。
在交通量很大的交叉口,配合信号灯组织渠化交通,有利于交叉口的交通秩序,增大交叉口的通行能力;(3)交通指挥:常用于一般平面十字交叉口;(4)立体交叉:适用于快速、有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量交叉口。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徐东交叉口是运用立体交叉,但是没有交通管制。
这是因为交叉通行车辆较少,主要是行人对交叉口造成的影响。
因此根据交通量的要求与信号灯讯号周期设计一起考虑交叉口的设计,尽可能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而不造成拥堵。
从现实生活中和书本中我们看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在武汉这个超大城市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在武大门前的拥堵现象是我们亲身经历的,对此感受颇深。
在本次交通调研实习中,我在八一路珞狮北路交叉口这里负责珞狮北路直行和右转的车辆,通过本次观察发现了不少交通问题,同时也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这次调研时间采取了早高峰和晚高峰两个时段,通过记录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数量绘制出流量表。
如右图所示,从该表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两条道路的通行量十分巨大,然而道路宽度是一定的,所以会造成大量拥阻。
在调研过程中.1、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落后,交通组织和管控水平不高,措施不完善,形成了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三种类型混合的现象,例如非机动车在人行道上走,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走等。
2、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红绿灯没有充分发挥合理的交通指挥和疏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各方向红灯、绿灯时间设置的不合理,有时候会过长、有时候会过短,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拥堵现象。
3、公民交通意识薄弱、普遍素质偏低。
主要体现在高峰时段行人、非机动车等不顾红绿灯,组成一团就直接穿过马路而导致机动车辆尽管是绿灯也没有办法前行。
4、另外在此次调查中,通过的车辆大多是私家车。
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小车就成为了人们的代步工具,我认为这是交通拥堵的直接原因。
5、道路容量不足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珞狮北路和八一路在武汉市都是比较重要的的路线,但是容量明显与其地位不符。
从宏观上讲,应从城市道路规划和管理两方面讲。
在城市道路规划上,不能只看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应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预估到以后的社会发展和交通状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做出的决策才会更加合理。
在道路管理上,应该通过仿真交通系统的模拟,结合本地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相关条例。
不能一味的照搬先进城市的模式,而应学习他们的经验化为己用。
认真贯彻落实以上两方面内容,则会是整个城市的交通问题得到缓解。
从微观上讲,我们回到该交叉路口问题上。
首先要做的是将红绿灯时间设置合理。
对信号控制系统进行系统评价,合理安排好时间,这样才能使行人、非机动车辆、机动车辆井然有序的行进。
然后是拓宽道路宽度,增加道路容量。
通过对流量表的分析,很容易发现其实际流量与道路容量严重不符,因此拓宽道路宽度也是一种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
再次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数量。
正是从政府部门出发,应该制定相关的策略鼓励市民少使用私家车,多用公共汽车。
接着就该提高公民的交通意识了。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鼓励广大市民学习交通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不要做违法违纪的事情,不要乱穿马路。
最后错开职工上下班时间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办法。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社会调查报告目前,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不少深感忧虑的人士纷纷进言,支使高招。
有人说应多修道路,有人认为要控制机动车辆的发展。
而对此,有专家则道出了一个崭新的交通发展理念:机动车化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须变换我们的思维视角。
应该考虑如何让人流动,而不是一味想着怎样才能最好地让车子动起来。
换言之,是要让有限的道路能为更多的出行服务。
而出路又惟有一条,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战略。
在我们的采访中发现,对“公交优先”这一提法有相当一部分市民从未接触过,有的即使听说过但对其也只是一知半解。
那么,究竟何谓公交优先?公交优先是指大城市的市内客运交通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大公交系统为主,以其他交通工具为辅。
公交优先应包括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企业改革、交通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先。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实施“公交优先”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呢?公交优先: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世界银行曾有项研究表明:交通需求增长超前于经济增长速度,一般都在两倍以上。
可见,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城市公交作为城市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它直接保证着城市经济生活的有序运转。
无疑,城市公交优先就成为了世界各地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从我市公交事业发展的轨迹,就能清晰地印证这一点。
花园路北段有一个叫汽配大世界的市场,主动配合公交公司把市场前的空地建成停车场,32路、69路、208路等公交车从这里发车,这不仅方便了公交,而且使汽配市场的生意也迅速红火起来。
北环道通车后,陈砦村委主动要求将公交6路车延伸到该村,陈砦先后兴建起了蔬菜批发市场、花卉市场等一系列实业,一个原本偏僻的农村一下子红火兴旺了起来。
由此更说明了,正行进在建成商贸城道路上的我市,各项建设发展始终离不开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和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
公交优先:提高现有道路资源利用率的捷径,有这样一组数字:目前郑州市可通行的道路大约有500多条,总长度达450余公里,道路面积共有600多万平方米,并且现在和今后还正在且将有道路被扩建、新建。
近4年来,全市道路建设长度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3%,道路面积年平均递增率为4.37%。
然而,我市现有非机动车辆323万辆,机动车23万多辆,机动车的年平均递增率是10%左右。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道路建设犹如一个底气不足的运动员,虽然大汗淋漓地拼命追赶,可总是赶不上它的对手。
故此,单纯依靠修、扩建城市道路来期望解决道路的拥塞是行不通的。
关键还是要把有限的道路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有人作过统计,每20辆自行车或4辆小汽车所占用的道路面积与1辆公共汽车所占面积是一样的,而后者的载客量分别是每辆自行车、汽车的100倍和30~40倍。
运送同样数量的乘客,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分别节省土地资源3/4,建筑材料4/5,投资5/6,空气污染是小汽车的1/10,交通事故是小汽车的1/100。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城市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公交优先无疑是克服我市人多地少、车多路少、拥挤堵塞等基本矛盾激化和能源紧张、污染严重等问题的首选。
公交优先:老百姓安全快捷出行的保障“衣、食、住、行”,“行”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四大物质条件之一,尤其在“时间就是效益”的当今社会,行得好,行得快,就显得尤为重要。
公共交通本是我市市民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但是在现今道路拥挤的状况下,居民选择出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形成以自行车为主,公交车为辅,出租车为次的基本交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