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无菌技术
2、空气总过滤器和分过滤器灭菌:
排出过滤器中的空气,从过滤器上部通入蒸汽, 并从上、下排气口排汽,维持压力0.147MPa灭菌2 h。灭菌完毕,通入压缩空气吹干。
1、种子罐、发酵罐、计量罐、补料罐等的空罐灭 菌及管道灭菌: 从有关管道通入蒸汽,使罐内蒸汽压力达 0.147MPa,维持45min,灭菌过程中,从所有液 位以上的阀门、边阀排出空气,并使蒸汽通过这 些阀门以防止出现死角。灭菌完毕后,关闭蒸汽, 待罐内压力低于空气过滤器压力时,通入无菌空 气保压0.098MPa。
pH:pH6.0-8.0,微生物最耐热,pH<6.0,H+ 易渗入微生物细胞内,改变细胞的生理反应促 使其死亡。∴培养基pH愈低,灭菌所需时间愈 短。
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固体时间大于液体 泡沫:泡沫中的空气形成隔热层,对灭菌极为
不利,可加入少量消泡剂 。 培养基中的微生物数量:数量多,时间长。
3、杂菌污染的途径及其预防
(1)种子带菌的防治
灭菌彻底:培养基及用具灭菌要彻底,应防止假压。 接种可靠:无菌室及设备可靠,无菌操作可靠。 保藏可靠:
(2)过滤空气带菌的防治
提高空气进口的洁净度。 除尽压缩空气中的油和水。 保证空气过滤器介质的填装质量。
(3)设备的渗漏或“死角”造成的染菌及其防治
室灭菌不彻底或操作问题。
酵母菌:糖液灭菌不彻底或放置时间较长。
(2)从污染时间看: 早期污染可能与 种子带菌、无菌空气带菌、灭菌
不彻底 、操作失误 有关。 后期污染可能与设备渗漏、操作失误及中间补料
有关。 (3)从染菌幅度看: 各个发酵罐或多数发酵罐染菌,且所污染的是同
一种杂菌,一般是空气系统问题。 个别罐连续染菌,一般是设备问题。
发酵罐的“死角” 法兰、内衬、接口、表头、罐内部件及其支撑件如搅拌 轴拉杆、联轴器、冷却盘管、挡板、空气分布管及其支 撑件。 口:人孔(或手孔)、排风管接口、灯孔、视镜口、进 料管口。
发酵罐罐底脓疱状积垢造成“死角” 消除方法:加强清洗并定期铲除污垢;安装放汽边阀
管道安装不当或配置不合理形成的“死角”
一、常用的灭菌方法
1.化学试剂灭菌法 2.射线灭菌法 3.干热灭菌法
甲醛、乙醇或新洁尔灭、高锰酸钾等 适用范围:环境、皮肤及器械的表面消毒
电磁波、紫外线或放射性物质 适用范围:无菌室、接种箱
常用烘箱,灭菌条件:160℃下保温1h 适用范围:金属或玻璃器皿
4.湿热灭菌法
利用饱和蒸汽灭菌,条件:121℃,30min 适用范围:生产设备及培养基灭菌
灭 2.发酵罐占用时间缩短, 2.不适合含大量固体物
菌 利用率高。
料的灭菌。
间 1.设备要求低,不需另外 1.培养基的营养物质损
歇 加热、冷却装置。
失大,灭菌后培养基
灭 2.操作要求低,适合小批 质量下降
菌 量生产规模
2.发酵罐的利用率较低
3.适合含大量固体物料的 3.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的
灭菌
灭菌
四、发酵培养基及设备管道灭菌技术
③发酵中期染菌:危害极大、挽救困难,应早发现,快处 理 ,处理方法应根据各种发酵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来决 定。 ▪ 抗生素发酵 :输入正常发酵已产抗生素的发酵液。 ▪ 柠檬酸发酵: a. 污染细菌:加大通风,加速产酸,调pH3.0,抑 制细菌 。
b. 污染酵母:加入0.025~0.035g/L CuSO4抑制酵母;通 风加大,加速产酸。
快造成罐内负压造成染菌。冷却前先通入无菌空气维持 罐内一定的正压,再进行冷却 。 死角 :消除。
(5)操作不当造成染菌
移种时或发酵过程中,罐内压力跌至零。 管道阀门操作不当,无菌空气的压力突然下降,罐内压力
高,发酵液倒流进入与发酵罐液面下相连的各个管道以及
空气过滤器 。
(6)噬菌体染菌及其防治
第四章 发酵工业的无菌技术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 发酵培养基及设备管道灭菌 空气除菌
第一节 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
• 纯种培养要求必须防止杂菌污染 • 为防止染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密闭式发酵罐、无菌空气、无菌室、培养基和设 备灭菌、无菌操作; • 染菌无法彻底避免;据报道: 国外抗生素发酵染菌率为2%~5%,国内抗生素发酵、 青霉素发酵的染菌率为2%,链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 发酵染菌率为5%,谷氨酸噬菌体感染率为1%~2%。 • 染菌影响产率、质量、三废治理都有很大的影响。
养成分迅速被消耗,严重抑制菌生长和合成代谢 产物。
B. 霉菌 • PenG:青霉素水解酶上升,PenG迅速破坏,发
酵一无所获。
• 柠檬酸:pH2.0,不易染菌,主要防止前期染菌。 C. 酵母菌: 易污染细菌以及野生酵母菌 。 D. 疫苗:无论污染的是活菌、死菌或内外毒素,都
应全部废弃。
(2)染菌种类对发酵的影响
5.过滤除菌法
利用过滤方法阻留微生物 适用范围:制备无菌空气
6.火焰灭菌法
火焰 适用范围:接种针、玻璃棒、三角瓶口
培养基的湿热灭菌
湿热灭菌的优点: • 蒸汽来源容易,操作费用低,本身无毒; • 蒸汽有强的穿透力,灭菌易于彻底; • 蒸汽有很大的潜热(冷凝热); • 操作方便,易管理。
热阻
• 定义: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称为热阻,可用比死 亡速率常数k来表示 。
(4)培养基与设备灭菌不彻底的防治
原料性状:大颗粒的原料过筛除去。 假压:实罐灭菌时要充分排除罐内冷空气。 灭菌过程中产生的泡沫造成染菌:添加消泡剂,防止泡
沫升顶。 连消不彻底 :蒸汽压力波动大,培养基未达到灭菌温
度,最好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 灭菌后期罐压骤变:灭菌后,冷却水冷却时,如冷却过
一、污染的危害
1、染菌的不良后果
① 消耗营养 ② 合成新产物;菌体自溶、发粘等造成分离困难 ③ 改变pH ④ 分解产物 ⑤ 噬菌体破坏极大
2.染菌危害的具体分析
(1)染菌对不同菌种发酵的影响 A.细菌 • 谷氨酸:发酵周期短,培养基不太丰富,较少染
杂菌,但噬菌体威胁大。 • 肌苷:缺陷型生产菌,培养基丰富,易染菌,营
以净化环境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法。
采取哪些措施能够保持无菌发酵?
• 物料、培养基、中间补料要灭菌; • 发酵设备及辅助设备(空气过滤装置、各种发
酵罐进出口连接装置)和管道要灭菌; • 好气发酵通入的空气要除菌; • 种子无污染;接种无菌操作过关; • 为了保持发酵的长期无菌状态,需维持正压。
第二节 发酵培养基及设备管道灭菌
污水
脓疱
罐底
发酵罐罐底脓疱状积垢造成“死角”
法兰连接不当造成的“死角”
灭菌时蒸汽不易通达的“死角”及其消除方 法
设备渗漏引起的染菌及其防止
发酵设备、管道、阀门长期使用,由于腐蚀、摩 擦和振动等原因,造成渗漏。
方法:选用优质的材料,并定期进行检查。
微小渗漏的检查:加入碱性水,用浸湿酚酞 指 示剂的白布擦,有渗漏则白布显红色。
二、分批灭菌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 他装置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 备一起进行加热灭菌的过程,也称实罐 灭菌。
1.灭菌工艺过程
分空气过滤器灭菌 并用空气吹干
夹套或蛇管排冷水,开启排 达70℃左右 气管阀,空气管通蒸汽,也 可夹套内通蒸汽
取样管 放料管
通蒸汽 120℃,1×105pa
保温
以上方法缺点: 镜检出杂菌需要一定时间。
(4)发酵过程的异常现象判断
DO2水平异常变化:
pH异常变化: 污染产酸菌或者利用碳源效率高生长较快的杂菌
尾气CO2异常变化: 染菌引起糖的消耗变化,染好氧性杂菌,糖耗加快, CO2含量增加;染噬菌体,糖耗减慢, CO2含量减少。
污染噬菌体后异常现象
1
2
2. 污染原因分析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在不同 温度下的死亡曲线
影响培养基灭菌的其它因素
培养基成分 – 油脂、糖类及一定浓度的蛋白质、高浓度有机 物等增加微生物的耐热性 – 低浓度(1%-2%)NaCl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 随着浓度增加,保护作用减弱,当浓度达8%10%以上,则减弱微生物的耐热性。
影响培养基灭菌的其它因素
dN kN dt
ln Nt kt N0
k↓,热阻↑, t↑
热阻
• 当温度T一定时,k随微生物不同而不同,具体 计算时,可取细菌芽孢的k值为标准。
• 当 T 变化时,k有很大变化,其变化遵从阿累 尼乌斯定律 k=Aexp(- △E/RT) ∴ k与微生物活化能及T有关
大肠杆菌在不同温度下 的残留曲线
主要原因: ① 种子带菌 ② 无菌空气带菌 ③ 设备渗漏 ④ 灭菌不彻底 ⑤ 操作失误 ⑥ 技术管理不善
(1)从杂菌种类看: 耐热芽孢杆菌:与灭菌不彻底有关。 球菌、无芽孢杆菌:与种子带菌、 无菌空气带菌、
设备渗漏、操作失误有关。
浅绿色菌落的杂菌:与水有关,即冷却盘管渗漏 霉菌:与操作失误、 技术管理不善有关,即无菌
培养基灭菌的定义
• 是指从培养基中杀灭有生活能力的细菌营养体及其 芽孢或孢子,或从中将其除去。
• 工业规模的液体培养基灭菌,杀灭杂菌比除去杂菌 更为常用。
灭菌与消毒的区别
•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微 生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
•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皿表 面的微生物。
4、冷却罐:使料液冷却到40 50°C后(冷水喷淋) , 输送到预先灭菌过的罐内。
喷淋冷却器
结构简单;广泛使用
板式换热器
体积小,换热效率高;但流动阻力较大
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原理图
2、分批灭菌与连续灭菌的比较
• 连续灭菌的优点:(适用于大型罐) – 可采用高温短时灭菌,营养成分破坏少,有 利于提高发酵产率; – 发酵罐利用率高; – 蒸汽负荷均衡; – 采用板式换热器时,可节约大量能量; – 适宜采用自动控制,劳动强度小; – 可实现将耐热性物料和不耐热性物料在不同 温度下分开灭菌,减少营养成分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