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完整版
实用文档
• 教育的三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 括学校教师、设计和编写教育计划、教科 书的人员、教育管理者及教育活动参与者。
•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
类学校的学生。
•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
教 育 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 学生与教师 第七章 课程 第八章 教学 第九章 德育 第十章 班级管理 第十一章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第十二章 教育科学研究
实用文档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第二节
实用文档
二、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是人、活动对象也是人
2.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培养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 而使每个人能更充分、更真实的生活,最终影响人类的发展
3.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规训方式。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 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用文档
教育的发展 教育学的发展
实用文档
“教育”的词源
1.我国古代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 尽心上》: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 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 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2.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
①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教育者——教师; 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和教育设备。
3.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
有相对稳定的师资、教育场所、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 育方式方法、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组织形式、相对稳定的 文化模式等。
实用文档
四、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终身教育(法国,保罗· 朗格朗)
实用文档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教育不应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设施 代表人物:
库姆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 究所首任所长菲利普·H·库姆斯 )
依里奇(上世纪5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 育学家)
实用文档
家庭教育
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社会结构中所受的教育, 一般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自己组成家庭之前所受到的来 自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有意识的知识传授、道德 教育和无意识的家庭生活氛围的陶冶。
“终身教育”概念的三个基本术语是“生活、终身、 教育”
实用文档
教育的历史形态
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教育形态的分类
1.按教育的正规化程度:
非形式化教育
形式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2.按实施教育的机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3.按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等
2.西 方
➢源于拉丁文“educare”,指“引出、导出”的意思,
实用文档
教育的定义
• 1.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
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 想观 2.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
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 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 活动。
家庭教育的功能: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奠基教育,是调整学校 教育、净化社会影响的枢纽。
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先
手段及联系的总和。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 具,是教育者和受教实用文育档 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教育的本质)
1.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的动机与目的不同
动物的“教育”:浅层模仿;动机是本能的生理需求,目的是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 人类的教育:复杂的社会活动;动机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和发展以及社会延续
资本主义国家学校教育系统从17c开始建立,到19c下半期基本形成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正规教育,既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
的教育制度,它从初中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 普通的学术性学习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 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 清末,“废科举、兴学校”运动,颁布一系列全国统一的近代学 制 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完备的标志: 《钦定学堂章程》,1902,“壬寅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1903,“癸卯学制”
1.时间上的连续性 教育贯穿于人一生的始终,具有连续性;
2.空间上的延展性 教育不局限于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以用
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3.方式上的灵活性
教育方式可灵活运用集中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等; 4.教育角色的可变性
每个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人人当先生,人人当学生)
实用文档
定型的形式化教育
(古代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机构)
①教育者确定(长辈、专职的教师) ②受教育者相对稳定(后辈、学生) ③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出现多种学校教育机构) ④相对规范的教育内容 ⑤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教育措施多样化) 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教育)
实用文档
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
三、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 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
教 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 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 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用文档
学校教育的特点
1.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
①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各级各类人才; ②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和发展的需要;目的是为了社会。
2.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信息传递的延续性不同
将个体经验总结、抽象、提升并化为“类”经验; 将类化的经验再转注给每个社会个体,是个体获得“类”的经验而“类化”
3.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时间延续性不同
动物的教育止于个体的生理成熟; 人类的教育贯穿人生始终,“终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