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楼板裂缝鉴定报告(范文示范)

楼板裂缝鉴定报告(范文示范)

3 主要鉴定依据
3.1 重庆金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签订的技术合同书;
3.2 《设计施工图》(含设计更改)及竣工资料;
3.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3.4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
5.2 楼板厚度检测
采用楼板测厚仪对该栋住宅工程的楼板厚度进行了抽样检测,抽样检测的住户及楼板厚度检测结果见表5.2-1,每块楼板的厚度检测点位置见附件一,楼板厚度现场检测相片见图5.2-1。
表5.2-1:楼板厚度检测结果表
序号
构件名称
轴线位置
测点
编号
检测厚
度(mm)
平均值
(mm)
设计厚
度(mm)
允许偏
(D-J)~(D-l)
45.8
42.9
1.86
42.7
C30

7
25-1住宅
卧室顶板
(D-1)~1/(D-2)
(D-G)~(D-K)
45.3
42.3
1.95
42.1
C30

8
22-2住宅
客厅顶板
(D-2)~(D-4)
(D-U)~(D-X)
45.9
42.9
1.71
43.1
C30

9
19-1住宅
客厅顶板
横向
19
21
19
19
18
18
19
7@148
7@180
纵向
23
18
24
24
22
18
22
7@142
7@180
5
30-3住宅
卧室顶板
(D-10)~(D-15)
1/(D-j)~1/(D-l)
横向
18
18
20
18
18
20
19
7@172
7@180
纵向
16
19
17
17
16
38
21
7@140
7@180
6
30-3住宅
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受重庆金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对重庆市黔江区金港·观山水一期D栋楼板的结构安全性进行鉴定。接受委托后,我中心检测人员于2011年9月13日至15日在工程现场,依据“合同”内容和相关规范的技术规定对该栋住宅楼板进行了检测,经对搜集的技术资料、检测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及分析后,现提供报告如下:
纵向
20
18
18
18
18
18
18
7@173
7@180
3
29-3住宅
卧室顶板
(D-10)~(D-15)
1/(D-j)~1/(D-l)
横向
19
21
19
19
18
18
19
7@148
7@180
纵向
17
16
18
18
18
17
17
7@198
7@180
4
29-3住宅
客厅顶板
(D-4)~(D-10)
(D-j)~(D-l)
2.2 内容
根据现场踏勘,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本次检测鉴定的主要内容如下:
1、采用混凝土回弹仪,检测楼板的混凝土抗压强度;
2、采用楼板测厚仪,检测楼板的厚度;
3、采用钢筋位置测定仪,检测楼板钢筋的配置情况;
4、采用肉眼观察及裂缝测宽仪、卷尺等设备,检测楼板裂缝的宽度、长度、走向等特性;
5、根据上述实体检测结果及施工情况的调查,分析楼板开裂原因,对楼板的结构安全性及耐久性进行评价,提出楼板裂缝处理方案。
4.2 混凝土回弹仪ZC3-A (Q-099);
4.3 钢筋位置测定仪DJGW-1A (编号:Q-108);
4.4 楼板测厚仪DJLC-A(编号:Q-125);
4.5 卷尺。
以上设备均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并处于正常状态,仪器设备的精度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现场检测人员均取得检测上岗证。
5结构现场检测情况
101
3
30-3住宅
卧室顶板
(D-10)~(D-15)
1/(D-J)~1/(D-l)
11#
115
106
100
+8,-5

12#
104
13#
102
14#
108
15#
103
4
30-3住宅
客厅顶板
(D-4)~(D-10)
(D-J)~(D-l)
16#
111
100
100
+8,-5

17#
95
18#
95
19#
96
5.3 楼板钢筋配置检测
采用钢筋位置测定仪对楼板板底钢筋配置情况进行了抽样检测,抽样检测的住户及楼板板底钢筋配置检测结果见表5.3-1,楼板钢筋配置现场检测相片见图5.3-1。
表5.3-1:楼板板底钢筋配置检测结果表
序号
构件名称
轴线位置
保护层厚度(mm)
钢筋直径、间距实测值(mm)
钢筋直径、间距设计值(mm)
实测值
平均值
1
23-1住宅
客厅顶板
(D-2)~(D-3)
(D-P)~(D-U)
横向
23
25
22
20
23
30
24
7@140
7@150
纵向
31
32
32
23
36
26
30
7@124
7@150
2
23-1住宅
卧室顶板
(D-3)~(D-5)
(D-H)~(D-M)
横向
19
17
17
16
17
18
17
7@163
7@180
7@150
7@150
纵向
17
19
18
18
17
15
17
7@152
7@150
注:(1) 楼板保护层设计厚度15,允许偏差+8mm -5;(2)楼板钢筋间距允许偏差±20mm。
20#
104
5
25-1住宅
卧室顶板
(D-1)~1/(D-2)
(D-G)~(D-K)
21#
104
102
100
+8,-5

22#
106
23#
93
24#
96
25#
110
图5.2-1:楼板厚度现场检测相片
根据表5.2-1的检测结果,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及设计施工图的要求,所抽检的楼板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客厅顶板
(D-4)~(D-10)
(D-j)~(D-l)
横向
16
16
16
15
14
16
16
7@176
7@180
纵向
22
21
19
20
21
18
20
7@169
7@180
7
25-1住宅
卧室顶板
(D-1)~1/(D-2)
(D-G)~(D-K)
横向
21
18
16
17
18
18
18
7@180
7@180
纵向
25
24
24
24
42.1
1.93
41.5
C30

4
29-3住宅
客厅顶板
(D-4)~(D-10)
(D-J)~(D-l)
46.0
43.6
1.50
43.6
C30

5
30-3住宅
卧室顶板
(D-10)~(D-15)
1/(D-J)~1/(D-l)
45.1
42.4
1.98
41.8
C30

6
30-3住宅
客厅顶板
(D-4)~(D-10)
(D-2)~(D-3)
(D-P)~(D-U)
43.6
42.1
1.52
41.1
C30

图5.1-1:楼板混凝土抗压强度现场检测相片
根据表5.1-1的检测结果,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及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经对检测数据计算处理后得到如下结果:楼板测区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平均值为42.4MPa,最小值为40.5MPa,所抽检的楼板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3.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3.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3.8其它相关的规程、规范。
4 主要检测设备
主要采用以下设备进行现场检测工作:
4.1 裂缝测宽仪 BJQF-1 (编号:Q-126 );
推定值
1
23-1住宅
客厅顶板
(D-2)~(D-3)
(D-P)~(D-U)
44.1
42.0
1.95
40.9
C30

2
23-1住宅
卧室顶板
(D-3)~(D-5)
(D-H)~(D-M)
45.7
43.4
1.39
43.4
C30

3
29-3住宅
卧室顶板
(D-10)~(D-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