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有名词和事物名词的常用翻译方法(转)
(2011-08-08 01:16:34)
转载▼
标签:
分类:儿童教育
儿童英语教育
教育
育儿
我们在英译汉时,常常会碰到一些专有名词和事物名词。
对于这些词,有时我们可以在字典或其他工具书里找到相对应的译词,有时则需要译者自己灵活掌握。
我们在翻译这些专有名词和事物名词时,经常采用表意法、谐音法、表形法、谐音加表意法、部分谐音部分表意法等五种方法,其中表意法和谐音法用得最为广泛。
一、表意法(semantic translation)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译法,即在汉语中找出同原词含义相同的词。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可以在字典或其他工具书里找到相应的译词的。
如:computer:计算机magnifier:放大镜
perambulator:童车transformer:变压器
有时我们可以用表意法将英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仅从字面上翻译成汉语中的一个词或名词性词组。
一般情况下,译文和原文的含义是相符的。
如:down coat;羽绒服moon cake:月饼
table cloth:桌布head worker:脑力劳动者
应当注意,这种情况下的表意法不是绝对靠得住的。
因为有时当英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固定搭配在一起时,他们表示的可能是与字面意思完全不同的另
外一个意思。
此时我们就不能仅从字面上去表意,而应深入一步从含义和惯用法上去表意。
如:
honey cooler不能译为“甜冷饮”,而应译为“讨好女人的男子”;
night cart不能译为“夜车”,而应译为“粪车”;
hand money不能译为“手中之财”,而应译为“定金、保证金”;
fish story不能译为“钓鱼故事”,而应译为“牛皮、大话”;
dog days不能译为“狗的日子”,而应译为“三伏天”;
cat suit不能译为“猫服”,而应译为“喇叭裤”;
pig head不能译为“猪头”,而应译为“顽固分子”;
pig tail不能译为“猪尾巴”,而应译为“辫子”:
donkey’s breakfast不能译为“驴子的早餐”,而应译为“草垫”。
二、谐音法(transliteration)
谐音法就是用汉语中同原词发音相近的字来翻译原词。
这种方法多用来翻译人名、地名、药名、计量单位以及一些从外国传入中国的药品的名称。
如:
1.译人名
Marx:马克思到Shakespeare:莎士比亚
Bacon:培根Einstein:爱因斯坦
2.译地名
Vienna:维也纳Berlin:柏林
Cyprus:塞浦路斯Somalia:索马里
3.译药名
aspirin:阿斯匹林analgin:安乃静
quinine:奎宁procaine:普鲁卡因
4.译计量单位
ampere:安培(电流单位)watt:瓦特(电功单位)
hertz:赫兹(频率单位)volt:伏特(电压单位)
5.译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的名称
chinlon:腈纶radar:雷达
vinylon:维尼龙guitar:吉他
但是,音译没有意译那样明朗,并常给中国人在阅读、理解,特别是记忆上造成困难,所以有些词原来是音译,后来在使用过程中又逐渐有了相应的意译译词。
这时,我们就应当使用意译词,而不使用音译词。
如:
音译词意译词
combine 康拜因联合收割机
Number One 那摩温大人物
ultimatum 哀的美敦书最后通牒
otophone 奥多风助听器
laser 莱塞激光
somidon 索密痛去痛片
cement 水门汀水泥
camera 开麦拉照相机
butter 白脱黄油
know-how 诺号专门知识
使用谐音法时,我们应当注意:
1.英语中有些人名、地名是根据别的语言的发音译过来的,此时,我们就不能根据英语的发音来翻译了。
如:
Yokohama(来自日语):应译为“横滨”,而不能根据英语发音译为“雅克哈玛”;
Seoul(来自朝语):应译为“汉城”,而不能根据英语发音译为“斯欧”。
2.尽量不用形容词、贬义词、不吉祥的词和动作性强的动词。
如:
Darnley宜译为“达恩利”,不宜译为“大恩利”;
Joule宜译为“朱尔”,不宜译为“猪尔”;
Albin宜译为“阿尔宾”不宜译为“阿尔病”;
Boris宜译为“鲍锐斯”,不宜译为“跑锐斯”。
3.还有些人名和地名,既非意译,也非音译,而仅仅是“惯译”罢了,对这些词,我们就只能死记硬背了。
如:
Oxford不能译为“奥克斯福德”,而应译为“牛津”;
John不能译为“乔姆”,而应译为“约翰”。
三、表形法(form translation)
英语中有些名词是以一个表形状的字母开头的,如果汉语中有表示这种形状或近似这种形状的译词的话,我们可以用表意法来翻译。
如:
U-steel:槽钢Y-intersection:三岔路口
U-bolt:马蹄螺栓L-iron:门窗框固定铁片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不能在汉语中找到这种相应的译词,这时就要用表形法了。
即:把原词前部分表示形状的字母照搬过来的,然后将字母后边的词意译,再在两者之间用“形”这个汉字来粘连,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表形译词。
如:S-hook,首先把原词前部分表示形状的字母S照搬过来,然后将此字母后边的词hook意译为“钩”,再在两者之间用“形”字来粘连,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完整的表形译词“S形钩”。
同理:
U-tuble译为U形试管;T-plate译为T形板;
H-post译为H形电杆;A-tent译为A形帐篷;
A-frame译为A形架;Z-crank译为Z形曲柄;
I-section译为“I形断面”;U-bend译为U形急弯。
四、谐音加表意法(trasliteration plus semantic translation)
谐音加表意法就是先将原词音译过来,然后再在音译词的后边加上一个原词中没有的、表示此物所属类别的名词,从而使译词的意思更加明朗。
这种方法主要用来翻译事物名词,如vermouth,首先音译此词为“味美思”,然后再在其后加上一个原词中没有的、表示此物所属类别的名词“酒”,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意思较为明朗的谐音加表意的译词“味美思酒”。
同理:
cigar译为雪茄烟;polka译为波尔卡舞;
flannel译为法兰绒;carbine译为卡宾枪。
五、部分谐音部分表意法(part tiansliteration and part semantic
transla-tion)
这种方法就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英语单词中,将其中的一部分谐音,而将另一部分表意,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译词或词组。
如neon sign,将其中的neon音译为“霓虹”,将剩下的sign意译为“灯”,合并之,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完整的部分谐音部分表意的汉语译词“霓虹灯”。
同理,tung oil译为桐油(“桐”谐音,“油”表意);New Zealand译为新西兰(“新”表意,“西兰”谐音);motor cycle译为摩托车(“摩托”谐音,“车”表意);New Delhi译为新德里(“新”表意,“德里”谐音)
需要注意的是,谐音加表意法和部分谐音部分表意法初看似乎一样,但实际上它们有区别:谐音加表意法是对一个词而言的,我们首先把这个词音译过来,然后再在其后加一个原词中没有的词,如ballet,我们先将之音译为“芭蕾”,然后再在其后加一个表示此物所属类别的名词“舞”,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意思比较明朗的谐音和表意的译词“芭蕾舞”;而部分谐音部分表意法则是对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词而言的,它是将其中的一部分谐音,而将另一部分表意,然后合并二者,它不存在加词的问题。
当然,在翻译英语中的专有名词和事物名词时,我们还使用其他方法,如谐音加注释法;既谐音又表意法等,但使用最多的可以说就是以上这五种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