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纳税核算技能训练

企业纳税核算技能训练


(二)分析暂时性差异并确定类别(见表2)
• 由表2,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期末余额×适用税率=314.5 ×15%=47.175(万元)
表2
计税基础分析
无形资产:计税成本-扣
除额=400 ×(1+50%) - 400 ×(1+50%) ÷10
期末暂时性差异分析表
账面价值 360 0
4
305 395.5 20 9.5 0 5 809 10 0 0 819 4.825 814.175
第二部分 增值税的核算
• 增值税的相关概念 • 增值税的核算
一、增值税的相关概念
•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 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价外流转税。
– 增值额,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或提供劳务在购入的商品 或取得劳务的价值基础上新增加的价值额。
• 2. 根据资料(三),进行支出纳税调整。 • 支出纳税调整汇总分析如表1所示(金额单位:万元) (表1中用黄色标出的事项为暂时性差异)。 • 税前扣除的金额=会计支出±纳税调整支出=1146+54 (纳税调减) =1200(万元)
表1
税前扣除分析
费用化部分:300 ×(1+50%)=450 资本化部分:400
• 资料(四):购臵节能节水设备,应支付设备价款500万元。 • 假定企业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二、案例解析
• 解析:
(一)分析纳税调整事项
• 1. 根据资料(二),进行收入纳税调整: • 应税收入=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减征收入
=1965-10-5-1500×10%=180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可抵扣暂性差异: 将导致在销售或使 用资产或偿付负债 的未来期间内 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将导致在销售或使 用资产或偿付负债 的未来期间内 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原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量
二、案例解析
• 资料(二):本年会计收入总额为1965万元,其中
1. 国家财政拨款收入10万元,本年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2. 销售产品收入1500万元。税法规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的产 品收入可以减按收入的90%计征所得税。 3. 其他业务收入450万元。 4. 国债利息收入5万元。
• 资料(三):2008年会计总支出1146万元。其中:销 售成本412万元,缴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4万元。 • 会计各项支出中与税法规定有差异的项目有:
坏账准备:150 × 5‰=0.75
会计支出
(1)
税法支出
(2)
支出调整(3)
=(2)-(1)
7
2.5
0
0.75
-7
-1.75
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而少提的折旧:1
业务招待费:15×60%
=9与1500 × 5‰=7.5取较低 者为7.5
0
15 300 5 737
1
7.5 225 0 791
1
-7.5 -75 -5 54
– 税法规定,财政拨款所形成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不能扣除;更新较快 的设备可以缩短折旧年限,但不得低于法定年限的60%。否则,由 此多提的折旧不能在税前扣除。
二、案例解析
4. 本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万元(因 而少提折旧费1万元),坏账准备为2.5万元(期末“应收账款” 借方余额150万元)。
– 准予在税前扣除的财务费用=20-3=17(万元)。其中,利息超 支额=15-200×6%=3(万元)。
3.本年提取并实际发放工资总额150万元。按工资总额的20%计 提职工福利费30万元(实际发放27万元)。按工资总额的3%计 提并实际支付职工教育经费4.5万元。企业所得税法对“三项经 费”的税前扣除有明确规定。 4. 固定资产折旧费16万元,其中,用国家财政拨款60万元形成 的专用设备折旧10万元;某更新快的设备折旧6万元(该设备于 今年起投入使用并计提折旧,原值30万元,净残值为0,税法规 定使用10年,企业因其技术更新快按5年计提折旧)。
– 税法规定,未经核准的准备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 只有坏账准备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予以核准在税前扣除。 – 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少提的折旧准予在税前扣除(因为税法不承 认计提的减值准备!)。
5. 实际支付业务招待费15万元,实际支付广告费、业务宣传费 300万元。税法对业务招待费、广告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的税前扣 除有明确标准。 6. 计入销售费用的产品保修费5万元。按税法规定,计提的预计 负债于以后实际支付时,才能在税前扣除。
×(1+50%)÷10=60
支出事项在会计和税法中的对比分析
会计支出(1) 税法支出(2) 300 40 20 27 450 60 17 21 支出调整(3)=(2)-(1) 150(纳税调减) 20 -3 (纳税调增) -6
财务费用:20-( 15
-200×6%)=17
福利费:150 ×14%
=21与实际发放27取较
企业纳税核算技能训练 (税务会计模拟训练)
主讲人:俞勤 qyu1@
第一部分 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原理 暂时性差异的分类
账面价值
资产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负债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资产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负债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原理
广告业务宣传费:本
年抵扣1500×15%=225 以后纳税年度抵扣75
预计负债:0
合计
二、案例解析
• 3. 计算应交所得税 • 本期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税前抵扣支出 =1800-1200=600(万元) • 本期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600 ×15%=90(万元) (4)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90 90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原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
(3)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 反之,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
• 分录(1)、(2)、(3)结合在一起,即可得到计入利润 表的所得税费用总额。
– 注意: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 以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 得额为限。
• 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期末余额=应纳税 (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适用税率 • 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 税负债(资产)的期+递延所得税用(递延所
得税负债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发生额) – 注:本期应交的所得税,是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得到的。
•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计税方法:简易计算法。
–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
•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增值税的核算
• 增值税核算的会计账户设臵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借方 进项税额 各栏目核算内容
– 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影响额4.5万元、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0万元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影响额15万 元、坏账准备20万元(超过计税标准部分)所产生的递延 所得税影响额3万元。
• 资料(一): 2008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5万元, 为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资本化部分10万元按原所得税 法所形成的递延所得税影响额。该部分无形资产于 本年全部摊销。
•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 劳务、进口货物。 •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计税方法:购进扣税法。
– 在计算进项税额时,按当期购进商品已纳税额计算。 – 在实际征收中,采用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其他扣税凭证注 明税款进行抵扣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
•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低者为21
职工教育费:本年可扣
除150 ×2.5%=3.75 剩余2.25以后年度扣除
4.5
10 6
3.75
0 5
-0.75
-10 -1
财政拨款形成固定 资产折旧费:0
快速更新固定资产折 旧费:30 ÷(10 ×60%)=5
续表1
支出事项在会计和税法中的对比分析
税前扣除分析
存货跌价、固定资产 减值准备:0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原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
(1)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 说明:递延所得税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期末余额 减去期初余额 – 当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期初数时,应当调增递延所得税资产 (记借方),此调增数即为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实为 收益)。 (2)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 • 反之,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 – 当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大于期初数时,应当按照差额调增递延所 得税负债(记贷方)。
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抵扣暂时性 差异×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纳税暂时性 差异×所得税率
分析纳税调整事项? 分析判断暂时 性差异类型?
二、案例解析
• 某建材环保企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利用“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目录”里的材料为主要材 料。适用所得税税率为15%。 • 资料(一):2008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22.5万 元,其具体组成分别为:
项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目
利润表
本年金额 1950 412 上年金额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收益以“-”号填列)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净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净收益(净损失以“-”号填列)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臵净损失(净收益以“-”号填 列)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