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剂学整理笔记复习重点资料.doc

药剂学整理笔记复习重点资料.doc

药剂学学习方向:剂型分类;质量要求;辅料、基质的分类、特点、性状、要求;制备方法;质量评价主线::概念、特点、材料、制法、质量要求、影响因素重点:①液体药剂、片剂、注射剂;②剂型或制剂的概念或特点③材料(附加剂,辅料,基质)名称:片剂中辅料的名称、缩写词(PVP,PEG,CAP)、性能;用途;1.关于制药机械:机理,适用范围,成品特点是重点,压片机。

2.关于质量标准:成熟剂型质量标准重点;记忆分层次记忆:项目+标准;记忆特殊检查项目。

3.关于计算公式:(两类公式:因素分析型公式,计算型公式,记忆型公式)计算题:HLB值(表面活性剂),冰点降低数据法(输液:渗透压的调节与计算),置换价(栓剂),有效期(药物制剂稳定性:有效期:t0.9=0.1054/k),半衰期(t1/2=0.693/k),表观分布容积(药物动力学),清除率(第十八章药动学)等。

4.关于新剂型与新技术:机理、材料是重点;质量检查了解第一章绪论一、概念: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原料药名+剂型= 制剂制剂:剂型中的任何一个具体品种。

剂型:药物的临床给药形式,适用于诊断、治疗、预防,与一定的给药途径相适应。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

PS即:处方设计要成熟、制备工艺要规范、质量标准要可行且制剂要稳定,以达到确切疗效。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2、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控释)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脂质体对肝脏脾脏的靶向作用)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生物利用度差异)四、国家药品标准《中国药典》,至今10版,2015年版分四部,第四部收载通则和药用辅料。

将附录更名为通则,通则包括:制剂通则、检定方法、标准物质、试剂、指导原则。

五、凡例中常用词凉:<20℃;冷:2-10℃;暗:避光第二章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第一节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一、影响溶解度因素: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相似相溶)2、溶剂的极性(溶剂化、氢键缔合)3、温度(T↑,D扩散系数↑)4、药物的晶形(溶解度:稳定型<亚稳定型)5、粒子大小(粒径↓S↑)→粒径越小越好。

增加了药物与溶出介质接触的表面积S。

6、加入第三种物质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制成可溶性盐(如难溶性弱酸或碱制成盐可增加药物溶解度。

)2、引入亲水基团1.烃基:药物分子中引入烃基,可改变溶解度、离解度、分配系数,还可增加位阻,从而增加稳定性。

2.卤素:卤索是很强的吸电子基,可影响分子间的电荷分布和脂溶性及药物作用时间。

3.羟基和巯基:引入羟基可增强与受体的结合力,增加水溶性,改变生物活性。

4.醚和硫醚:醚类化合物由于醚中的氧原子有孤对电子,能吸引质子,具有亲水性,碳原子具有亲脂性,使醚类化合物在脂-水交界处定向排布,易于通过生物膜。

5.磺酸、羧酸、酯:磺酸基的引入,使化合物的水溶性和解离度增加,不易通过生物膜,导致生物活性减弱,毒性降低。

羧酸成盐可增加水溶性。

羧酸成酯可增大脂溶性,易被吸收。

6.酰胺:在构成受体或酶的蛋白质和多肽结构中含有大量的酰胺键,因此酰胺类药物易与生物大分子形成氢键,增强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助溶机理:药+助溶剂→复盐或络合物(溶解度大且不稳定)→释放药物。

例如难溶于水的碘(1:2950)可用碘化钾作助溶剂,与之形成络合物(I2+KI=KI3)使碘在水中的浓度达5%;咖啡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50,若用苯甲酸钠助溶,形成分子复合物苯甲酸钠咖啡因,溶解度增大到1:1.2。

常用的助溶剂:一类是无机化合物如碘化钾、氯化钠等;一类是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钠等。

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潜溶剂:混合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的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常用于组成潜溶剂的有:乙醇、山梨醇、甘油、聚乙二醇300或400与水等。

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这种现象称为增溶,加入的表面活性剂为增溶剂。

)增溶剂种类: C链长、分子量小增溶好;先加增溶剂后加水,易平衡。

(1)同系物C链长,增溶大;(2)分子量大,增溶小(3)加入顺序:药+增溶剂→加水形成溶液,易达到增溶平衡药+水→药物溶液+增溶剂→不易平衡(4)用量、配比:比例不当“起浊”,增溶剂的用量应通过实验来确定。

第二节流变学简介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η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非牛顿液体: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第三节粉体学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

PS:粉体学(mlcromeritics)是研究固体粒子集合体(称为粉体)的表面性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内容的应用科学。

由于在散剂、颗粒剂、片剂和胶囊剂等固体制剂的生产中需要对原辅料进行粉碎、混合等处理,以改善粉体性质,使之满足工艺操作和制剂加工的要求,所以粉体的各方面性质在固体制剂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粉体的基本性质:粒子的大小、粒度分布与形状、粉体的比表面积、密度、孔隙率、流动性、湿润性等。

3、库尔特计数法(体积等价径)4、沉降法(有效径)5、比表面积法粒子径表示方法:几何学粒子径、筛分径、有效径、表面积等价径(气体吸附法)。

①定方向径:即在显微镜下按同一方向测得的粒子径。

光学显微镜可以测定0.5~100μm级粒径,一般需测定200~500个粒子。

②等价径:即粒子的外接圆的直径。

③体积等价径:即与粒子的体积相同球体的直径,可用库尔特计数器测得。

本法可以用于测定混悬剂、乳剂、脂质体、粉末药物等的粒径分布。

④有效径:即根据沉降公式(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因此又称Stocks径。

适用于100μm以下的粒径的测定。

⑤筛分径:即用筛分法测得的直径,一般用粗细筛孔直径的算术或几何平均值来表示。

常用测定范围在45μm以上,50μm-10mm。

PS:《中国药典》定义适合于最粗粉到极细粉的一至九号9个药筛,相当于10-200目工业用筛。

三、比表面积的测定:1、吸附法(BET法) 2、透过法3、折射法●直接测定粉体比表面积的常用方法有气体吸附法。

●孔隙率是粉体中总空隙所占有的比率。

测定方法有:压汞法、气体吸附法等。

●粉体的密度:密度=质量M/体积V①真密度(不包括V内和V间);②粒密度(包括V内不包括V间);③松密度/堆密度(包括V内和V间)----------V内:粉粒自身孔隙;V间:粒子间孔隙四、粉体的流动性:与粉体流动性有关的参数有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压缩度等。

1、休止角:θ越小流动性越好,θ<300流动性好,在30°~40°表示流动性相对好。

2、流出速度:越大,流动性越好。

3、内磨擦系数:粒径在100—200um,磨擦力开始增加,休止角也增大。

θ≤300为自由流动,θ≥400不再流动●增加粒子径;改变粒子形状(如,球形粒子流动性好);控制含湿量(适当干燥);加入一定量的粗粉;加入助流剂(滑石粉、微粉硅胶等)、润滑剂均可改善流动性。

五、粉体的吸湿性:吸湿导致粉末的流动性下降、固结等,或影响到药物的稳定性。

●临界相对湿度CRH:具有水溶性的药物粉末在相对较低湿度环境时一般吸湿量较小,但当相对湿度提高到某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此时的相对湿度被称作临界相对湿度(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CRH),该值可以通过作图法求得CRH是水溶性药物的固有特征,是药物吸湿性大小的衡量指标,CRH越小则越易吸湿。

●水不溶性药物的混合物的吸湿性具有加和性。

●水溶性药物混合物的CRH约等于各药物CRH的乘积(有相互作用或有共同离子影响的药物除外),与各成分的量无关。

选辅料,一般选CRH大的。

六、粉体的润湿性粉体的润湿性对片剂、颗粒剂等对固体制剂的崩解性、溶解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粉体的润湿性由接触角表示。

接触角最小为0,最大为180。

接触角越小,则粉体的润湿性越好。

七、粉体学在药剂质量中的应用:●粒子大小影响:含量均匀度、生物利用度、释药速度、稳定性、刺激性、混悬型药剂中药物粒子的沉降、结块、凝聚、刺激性、血管栓塞、通针性等。

●流动性影响:片重差异、装量差异、含量均匀度●吸湿性影响:稳定性、流动性●润湿性影响:崩解性、溶解性第四节表面活性剂一、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并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具有两亲基团,亲水、亲油。

二、分类:(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肥皂类:高级脂肪酸的盐,硬酯酸、油酸、月桂酸一般外用。

2、硫酸化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叶桂醇硫酸钠,SLS),乳化性强,稳定,软膏剂乳化剂。

3、磺酸化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广泛应用的洗涤剂(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合物新洁尔灭等,由于其毒性较大,常用作消毒杀菌剂,在酸、碱性溶液中均稳定。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1、卵磷脂(天然):对热敏感,60℃以上变为褐色,易水解,制备注射用乳剂及脂质体。

2、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碱性中呈阴离子性质,起泡,去污;在酸性中呈阳离子性质,有杀菌能力。

(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酯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和亲油基之间的大小和力量平衡程度的量,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定义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HLB 值越大,其亲水性越强,HLB 值越小,其亲油性越强。

0-40之间。

1、脂肪酸甘油酯:HLB为3---4,用作W/O 型,油包水,亲油。

油包水乳化剂一般的HLB 在3~8的范围内。

2、蔗糖脂肪酸酯:不溶于水,可形成凝胶,作O/W 型。

水包油乳化剂HLB值一般在8到18之间。

3、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商品名司盘Span,可分为:司盘20~85,均是失水山梨醇与不同脂肪酸生成的酯,酸碱酶易水解,HLB1.8—3.8 ,W/O型。

在O/W型乳剂中配合吐温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