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制剂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在适当分散介质中制成液体形态药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按分散系统分类:按给药途径与应用办法分类1.内服液体药剂如合剂、糖浆剂、混悬剂、乳剂、滴剂等。
2.外用液体药剂✧皮肤用液体药剂:如洗剂、搽剂。
✧五官科用液体药剂:如洗耳剂与滴耳剂、洗鼻剂与滴鼻剂。
✧口腔科用液体药剂:如含漱剂、涂剂、滴牙剂。
✧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药剂:如灌肠剂、灌洗剂等。
优良溶剂:➢具备良好溶解性和分散性;➢无毒性、无刺激性,无不适臭味;➢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药物或附加剂发生反映;➢不影响药物疗效和含量测定;具备防腐性且成本低。
溶剂分类液体制剂处方构成能破坏和杀灭微生物物质称杀菌剂能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物质称防腐剂❖惯用抑菌剂:酸碱及其盐类:苯酚、甲酚、麝香草酚、羟苯酯类、苯甲酸及其盐、山梨酸及其盐、硼酸及其盐类、戊二醛等;❖中性化合物类:苯甲醇、苯乙醇、三氯叔丁醇、氯已定、聚维酮碘、挥发油等;❖汞化合物类:硫柳汞、醋酸苯汞、硝酸苯汞等;❖季胺化合物类:氯化苯甲烃铵、溴化十六烷铵、度米芬等。
矫味剂与着色剂一.矫味剂1.甜味剂能掩盖药物咸、涩和苦味。
涉及天然和合成二大类。
2.芳香剂(香料与香精)天然香料涉及植物性香料和动物性香料。
香精亦称调合香料,是在人工香料中添加溶剂调配而成。
植物性香料有柠檬、茴香、薄荷油等,以及此类挥发性物质制成芳香水剂、酊剂、醑剂等3.胶浆剂:具备黏稠、缓和性质,干扰味蕾味觉。
4.泡腾剂:有机酸(如枸橼酸、酒石酸)、碳酸氢钠与适量香精、甜味剂等制成,遇水后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能麻痹味蕾而矫味二,着色剂又称色素和染料,用以辨认药剂浓度或区别应用办法,改进药剂外观,减少病人对服药厌恶感。
特别是颜色与矫味剂协调。
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1.概念: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澄清液体制剂。
2.附加剂:矫味剂、着色剂、助溶剂、抗氧剂、防腐剂等。
3.用法:以量代称取,服有以便。
4.某些药物只能以溶液形式发出如过氧化氢溶液、氨溶液等。
性质稳定惯用药物,为了便于调配处方,可制成高浓度储备液(又称倍液),供暂时调配用。
5.制备办法:溶解法、稀释法、化学反映法6.药物称量→溶解→滤过→质检→包装→溶液剂7.化学反映法使用于原料局限性,严重污染一、糖浆剂(一)糖浆剂:含药物或芳香物质浓蔗糖水溶液。
(二)纯蔗糖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浓度85%(g/ml)或64.7%(g/g)。
(三)用途1、单糖浆:矫味剂、助悬剂、防腐(脱水性、高浓度)2.矫味糖浆:如橙皮糖浆,用于矫味、助悬3.药物糖浆:具有药物、治疗作用。
(四)制备(1)溶解法热溶法:溶解速度快,易过滤、杀菌、易除去杂质,但加热过久,转化糖含量增长,颜色变深。
合用于热稳定药物和有色糖浆冷溶法:蔗糖溶于冷水或含药溶液中制备糖浆剂。
合用于对热不稳定及易挥发药物(2)混合法含药溶液与单糖浆均匀混合制备糖浆剂。
普通含药糖浆含糖量较低,注意防腐。
合用于含药糖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糖浆剂规定:✓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l)。
✓普通将药物用新煮沸过水溶解,加入单糖浆;如直接加入蔗糖配制,则需煮沸,必要时滤过,并自滤器上添加适量新煮沸过水至处方规定量。
✓可加入附加剂。
如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用量不得超过0.3%(其钾盐、钠盐用量分别按酸计),羟苯甲酸酯类用量不得超过0.05%;可加入乙醇、甘油或其她多元醇。
✓除另有规定外,糖浆剂应澄清。
贮存期间不得有发霉、酸败、产气愤体或其她变质现象。
✓糖浆剂应密封,在不超过30℃处贮存。
二、芳香水剂芳香挥发性药物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
浓度普通都很低,作矫味、矫嗅剂和分散剂。
用乙醇和水混合溶剂制成含大量挥发油溶液,称浓芳香水剂。
溶解法振摇溶解法:挥发性药物2ml(或2g),加纯化水1000ml,强力振摇;用纯化水润湿滤纸滤过,初滤液如混浊,重滤至澄清。
自滤器加纯化水至足量。
分散剂溶解法:挥发性药物2ml(或2g),加精制滑石粉15g(或滤纸浆),研匀,加纯化水1000ml,振摇,润湿滤纸滤至澄清,自滤器加纯化水至足量。
稀释法浓芳香水剂1份,纯化水39份稀释而成。
三、醑剂醑剂:挥发性药物浓乙醇溶液。
可供内服或外用。
药物浓度普通5%~10%,乙醇浓度普通为60%~90%。
醑剂中挥发油容易氧化、挥发,贮存于密闭容器中,不适当长期储存。
可用溶解法和蒸馏法制备。
四、酊剂、酏剂酊剂:非挥发性药物乙醇溶液,外用。
酏剂:药物、芳香剂水性溶液,口服。
五、甘油剂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专供外用溶液剂甘油具黏稠性、吸湿性和防腐性,对皮肤、黏膜有滋润和保护作用,黏附于皮肤、黏膜能使药物滞留患处而延长药物局部疗效。
对刺激性药物有一定缓和作用。
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均匀分散液体药剂。
以水为溶剂者,称亲水胶体溶液或胶浆剂。
制备:溶解法、热溶法醇分散法:加乙醇作为潜溶剂,有限溶胀和无限溶胀。
高分子溶液性质1.荷电性:某些基团解离而带电,具双电层构造,稳定性带负电荷:海藻酸钠、阿拉伯胶、西黄耆胶、酸性染料(伊红、靛蓝)等带正电荷:琼脂、碱性染料(亚甲蓝、甲紫等)等。
2.渗入压:大小与其浓度关于。
粘度与M成正比3.高分子溶液是粘稠性流体,粘稠性大小用黏度表达4.凝胶性质:在温热条件下为黏稠性流动液体,当温度减少至一定期,形成不流动半固体凝胶,此过程称胶凝。
5.水化膜:稳定性➢即亲水基团与水形成,制止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之间凝聚➢加入大量电解质,可将水化膜破坏,使高分子化合物凝结而沉淀,称盐析。
加入大量脱水剂(如乙醇、丙酮)也使高分子化合物分离沉淀。
➢高分子溶液久置自发凝结而沉淀,称陈化现象。
➢光、热、pH、射线、絮凝剂等影响下,高分子化合物可凝结沉淀,称絮凝现象。
一溶胶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微细粒子以1-100微米大小粒子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非均相液体制剂,又称疏水胶体。
●性质:1.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2.电学性质:电泳现象3.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4.热力学性质●制备分散法✓机械分散法:胶体磨。
✓胶溶法:新生粗粒子重新分散成溶胶粒子。
✓超声分散法:使粗分散相粒子分散成溶胶剂凝聚法✓物理凝聚法:通过变化分散介质性质使溶解药物凝聚成为溶胶。
✓化学凝聚法:借助于氧化、还原、水解、复分解等化学反映制备溶胶。
二、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非均匀分散液体制剂。
对混悬剂规定:①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②药物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③两种溶液混合因溶解度减少而析出固体药物或产生难溶性化合物④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注:毒剧药或剂量小药物不适当制成混悬剂使用口服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制成供口服混悬液体制剂,也涉及干混悬剂或浓混悬液。
混悬剂物料稳定性:1.混悬粒子沉降Stokes定律:增长混悬剂稳定性办法①减小粒径; ②增长分散介质黏度,减小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间密度差(加入高分子助悬剂 )。
2.混悬微粒荷电与水化● 微粒因解离或吸附离子而荷电,具备双电层构造与ζ电位; ● 双电层中离子水化形成水化膜,制止微粒间互相聚结;● 加入少量电解质,可变化双电层构造和厚度,使混悬剂聚结并产生絮凝3.絮凝与反絮凝1) 微粒形成疏松絮状汇集体过程称絮凝,加入适量电解质叫絮凝剂。
向絮凝状态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 过程,称反絮凝2) ζ电位;20~25 mV3)絮凝特点:沉降速度快、沉降体积大、振摇后能迅速恢复均匀混悬状态ηρρ9)(2212g r V -=4.结晶增长与转型小微粒↓ 大微粒↑微粒沉降速度↑5.分散相浓度和温度同一分散介质中,浓度↑,稳定性↓。
温度影响:变化药物溶解度、溶解速度、沉降速度、絮凝速度、混悬剂网状构造等。
混悬剂稳定剂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一).助悬剂:增长分散介质黏度以减少微粒沉降速度或增长微粒亲水性附加剂①增长分散介质黏度②减少微粒沉降速度③增长微粒亲水性,形成保护膜,阻碍合并、絮凝,防止结晶转型 惯用助悬剂1.低分子助悬剂 甘油、山梨醇外用,单糖浆口服等。
2.高分子助悬剂① 天然高分子: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
② 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普、聚维酮等。
③ 触变胶:某些胶体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静置时,渐变为凝胶;放置 过程中 加入抑晶剂,可抑制转型,增长搅拌或振摇时,又变为溶液,这种性质称触变性,具备触变性胶体称(润湿剂:指能增长难溶性药物微粒被水润湿附加剂。
●惯用HLB值在7~11之间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泊洛沙姆、聚氧乙烯蓖麻油类等。
●分子溶剂:低甘油、乙醇。
(三)絮凝剂与反絮凝剂作用:絮凝剂使混悬剂处在絮凝状态,以增长混悬剂稳定性;反絮凝剂可增长混悬剂流动性,使之易于倾倒,以便使用。
惯用:枸橼酸盐、酒石酸盐、磷酸盐及氯化物等(四)触变胶与触变性混悬剂制备核心:必要有适当分散度且粒度均匀,以减小微粒沉降速度。
办法:分散法和凝聚法分散法操作要点:亲水性药物:加液研磨疏水性药物:先将药物与润湿剂共研,再加液研磨质重、硬度大药物:水飞法制备器械:乳钵、乳匀机、胶体磨凝聚法物理凝聚法(微粒结晶法) 溶媒变化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分散药物溶液加入于另一分散介质中凝聚成混悬液办法化学凝聚法(生成沉淀)用化学反映法使两种药物生成难溶性药物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办法。
如胃肠透视用硫酸钡。
混悬剂质量检查1.微粒大小测定:显微镜法、库尔特计数法、浊度法、光散射法2.沉降体积比测定3.絮凝度测定4.重新分散实验5.流变学测定 6.ζ电位测定三、乳剂乳剂:互不相溶两相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非均相液体制剂。
乳剂构成:水相、油相和乳化剂。
乳剂中除油相和水相外,需有起稳定作用物质——乳化剂。
乳剂分类:1.普通乳0.1~100m 乳白色液体;2. 亚微乳0.1~1.0m (静脉注射乳剂0.25~0.4 m);3. 纳米乳(微乳)0.01~0.1 m 透明液体;乳剂特点①分散度大,吸取快,有助于提高生物运用度;②油性药物制成乳剂黏度大,能保证剂量精确;③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
④外用乳剂可改进药物对皮肤、黏膜渗入性,减少刺激性;⑤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药效高,有靶向性。
乳剂作用:口服、外用、肌内和静注乳剂鉴别:O / W W / O外观乳白色近似油颜色稀释用水稀释用油稀释导电性导电几乎不导电水溶性染料外相染色内相染色油溶性染料内相染色外相染色乳剂形成理论(一)减少表面张力必要加入乳化剂(表面活性剂)㈡形成牢固乳化膜1)单分子乳化膜~ 聚山梨酯80、油酸山梨酯2)多分子~ 阿拉伯胶3)固体微粒~ 硅藻土、氢氧化镁4)复合凝聚膜(三)形成电屏障(四)拟定形成乳化类型(五)恰当相比:油水两相溶积比简称相比,相容积比在25%~50%时乳剂稳定性好二、乳剂制备1.胶乳法(1.)干胶法(油中乳化剂法)(2).湿胶法(水中乳化剂法)先制备初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