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火(防爆)面层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注:本表内容的填写需依据《现场验收检验批检查原始记录》。
本检验批质量验收的规范依据见本页背面。
填写说明
一、填写依据
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二、检验批划分
基层(各构造层)和各类面层的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一层次或每层施工段(或变形缝)划分检验批,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可按每三层(不足三层按三层计)划分检验批。
三、GB50209-2010规范摘要
主控项目
5.7.4 不发火(防爆)面层层中碎石的不发火性必须合格;砂应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其粒径应为0.15~5mm,含泥量不应大于3%,有机物含量不应大于0.5%;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面层分格的嵌条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材料配制。
配制时应随时检查,不得混入金属或其他易发生火花的杂质。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按本规范第3.0.19条的规定检查。
5.7.5 不发火(防爆)面层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配合比试验报告和强度等级检测报告。
检查数量:配合比试验报告按同一工程、同一强度等级、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强度等级检测报告按本规范第
3.0.19条的规定检查。
5.7.6 面层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且应无空鼓和开裂。
当出现空鼓时,空鼓面积不应大于400c,且每自然间或标准间不应多于2处。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小锤轻击检查。
检查数量:按本规范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5.7.7 不发火(防爆)面层的试件应检验合格。
检验方法:检查检测报告。
检查数量:同一工程、同一强度等级、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
一般项目
5.7.8 面层表面应密实,无裂缝、蜂窝、麻面等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按本规范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5.7.9 踢脚线与柱、墙面应紧密结合,踢脚线高度及出柱、墙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均勾一致。
当出现空鼓时,局部空鼓长度不应大于300mm,且每自然间或标准间不应多于2处。
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钢尺和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按本规范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5.7.10 不发火(防爆)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表5.1.7的规定。
检验方法:按本规范表5.1.7中的检验方法检验。
检查数量:按本规范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和第3.0.22条的规定检查。
附录A 不发火(防爆)建筑地面材料及其制品不发火性的试验方法
A.1 不发火性的定义
A.0.1 试验前的准备:准备直径为150mm的砂轮,在暗室内检查其分离火花的能力。
如果发生清晰的火花,则该砂轮可用于不发火(防爆)建筑地面材料及其制品不发火性的试验。
A.0.2 粗骨料的试验:从不少于50个,每个重50g~250g(准确度达到1g)的试件中选出10个,在暗室内进行不发火性试验。
只有每个试件上磨掉不少于20g,且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任何瞬时的火花,方可判定为不发火性试验合格。
A.0.3 粉状骨料的试验:粉状骨料除应试验其制造的原料外,还应将骨料用水泥或沥青胶结料制成块状材料后进行试验。
原料、胶结块状材料的试验方法同本规范第A.0.2条。
A.0.4 不发火水泥砂浆、水磨石和水泥混凝土的试验。
试验方法同本规范第A.0.2条、A.0.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