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医学概论试题

基础医学概论试题


1
7.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脑血管可相应的收缩或舒张保持脑血流量相对稳定属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正反馈 D.负反馈
E.兴奋
9.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是
A.刺激的频率 B.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 C.刺激的时间 D.阈强度 E.阈刺激
2
4.什么是突触,化学性突触的基本结构包括?(4 分) 答: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的特殊连接结构。(2 分) 化学性突触,其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2 分) 5.人体功能调节方式有那几些?各有何特点?(6 分) 答:神经调节(1 分) 反应迅速、准确,作用局限而短暂(1 分) 体液调节(1 分) 反应速度较慢,作用广泛而持久(1 分) 自身调节(1 分) 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1 分)
C.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D.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适刺激强度
E.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
17.下列哪一项不是上皮组织的特点
A.包括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B.细胞排列紧密
C.具有保护作用
D.含有丰富的血管
E.细胞间质较少
18.下列哪一项不是结缔组织的特点
A.细胞形态丰富
B.细胞排列疏松
第二章 第二节 运动系统
一、名词解释
1.骨连结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
2.关节 又称间接连结,是骨与骨之间借膜性结缔组织囊形成的连接结构。 3.椎间盘 是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内有髓核。 4.胸骨角 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凸,在体表可触及。其两侧平对第二肋,常作为计 数肋及肋间隙序数的标志。 5.鼻旁窦 又称副鼻窦,是鼻腔周围的颅骨内一些与鼻腔相通的含气空腔,内衬黏膜。 6. 肋弓 第 7~10 对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的下缘共同形成的结构,是临床上进行肝、 脾触诊的重要标志。 7.足弓:足骨借韧带、关节紧密相连,形成向上凸起的弓形,称为足弓。
A.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条件反射 E.反馈调节
14.作用广泛而持久的调节方式是
A.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条件反射 E.反馈调节
15.只能在局部发挥作用调节方式是
A.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条件反射 E.反馈调节
16.刺激的阈值指的是
A.能引起细织发生反应的最短作用时间 B.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适作用时间
三、单项选择题
1.用来描述空腔器官的方位术语是
A.上和下 B.内和外 C.内侧和外侧 D.浅和深 E.近和远
2. 躯体上两点中,近正中矢状面的一点为
A.里
B.外
C.内侧
D.外侧 D.远侧
3.有“细胞供能站”之称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核糖体
C.溶酶体
D.细胞核 E.内质网
4.不属于反射弧的结构是
A.感受器
C.具有保护作用
D.含有丰富的血管
E.细胞间质较少
19.分布于心血管腔面的是
A.内皮 B.单层柱状上皮 C.单层立方上皮 D.间皮 E.复层扁平上皮
20.分布于呼吸道的腔面的上皮是
A.单层立方上皮 B.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C.内皮 D.单层柱状上皮 E.间皮
21.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17.系统 一系列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一方面生理功 能,构成系统。 18.体液调节 指存在于血液循环或其他体液的一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19.自身调节 指内外环境改变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其本身所呈 现出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20.正反馈 指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调控作用减弱的过程。 21.负反馈 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调控作用加强的过程。
10.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
A.Na+
B.Ca2+
C.Cl-
D.Mg2+
E.Fe2+
1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细胞外液 D.血浆
E.脑脊液
12.机体调节的最主要方式是
A.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条件反射 E.反馈调节
13.具有预见性的调节方式是
D.核酸
E.脂质
四、问答题
1.何谓内环境及稳态,有何生理意义?(5 分) 答: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为细胞外液。(2 分) 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称为稳态,(2 分) 意义:它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1 分) 2.简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4 分) 答: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1 分) 细胞排列有极性(1 分) 无血管分布,富含神经末梢;(1 分) 再生能力强。(1 分) 3.简述结缔组织的分类。(4 分) 答:分四类: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各 1 分)Fra bibliotekB.受体
C.传入神经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
5.下列关于刺激与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受到刺激后必然引起反应 B.组织一旦发生反应就出现兴奋活动
C.只有阈刺激会引起组织产生兴奋 D.抑制也是组织发生反应的一种形式
E.以上说法均不对
6.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分娩 C.血液凝固 D.减压反射 E.排便反射
9.内皮 衬贴在循环管道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10.腺上皮 以分泌功能为主上皮,构成腺。 11.腺 以腺上皮为主所构成的器官,具有分泌的功能。 12.神经纤维 由神经元长突起以及包绕在它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结构。 13.感受器 是感觉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能感受刺激,传导冲动。 14.效应器 运动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可支配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15.突触 是存在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靶细胞)之间具有信息传 递作用的特殊连接结构。 16.器官 机体内由几种功能近似的组织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第二章
第一节基本组织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自我更新过程。 2.兴奋性 机体对环境中的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3.反应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内部代谢及外边活动所发生的相应改变。 4.刺激 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5.阈值 也叫阈强度指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6.内环境 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为细胞外液。 7.稳态 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称为稳态,它 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8.组织 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的基本成分,由起源相同、类型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