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结尾技巧
中考作文(记叙文)结尾技巧
古人作文重视结尾,把好的结尾比喻为“豹尾”,要求简明深刻,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作文的结尾至关重要,一个亮丽的结尾往往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成功的作文,结尾总能给读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美感。
一、呼应篇首,凸显主旨
写作文时,通常结尾与开头要遥相呼应,这是最常见的收尾方式。
首尾呼应能强调主题,加深印象,贵在简洁圆满,浑然一体,给读者心理上的美感。
如满分作文《守卫精神的火种》,开头写道:“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
那就是友善!”结尾写道:“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强调,简洁明快,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二、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束时,用简洁的话语点明中心和揭示主题的手法,也就是“画龙点睛”。
对于初中生来说,恰当运用“卒章显志”手法,可以增强作文的深刻性和感染力。
如萧乾在《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作者狃具慧眼,通过给海外友人送枣核这件平凡普通的小事,挖掘出远离祖国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对故土的眷恋,如此结尾确实有画龙点睛之效。
三、化用佳句,韵味无穷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这些佳句往往包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和警策性的主题。
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也能体现文学功底。
那么,如何巧用这些佳句来为我们写作结尾服务呢?
以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为例,作者在文章结尾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文章本来是借梨花来歌颂梨花姑娘等人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作者在这里引用南宋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一诗中的“驿路梨花处处开”作结尾,深化了主题,也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四、善用排比,增强气势
排比句以其工整的句式、连贯的语气、独特的魅力成为考场作文的新宠。
巧用排比句作结尾,可以增添文章的气势,凸显文章的层次美,吸引读者的眼球。
我们来看某同学《我想起了远逝的丝绸之路》一文的结尾:“想象着人们没有私心,但人们不可能没有私心;想象着风沙不吹,但风沙不可能不吹;想象着古道依旧繁华,但古道不可能依旧繁华,所以这一忉注定发生。
悠悠的驼铃声依旧在耳边萦绕,丝绸古道,我希望下次在梦中与你相遇。
”这篇文章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结尾排比句的运用更增添了文化魅力,使读者的思绪伴随着作者的笔触在远逝的丝绸之路上延伸,让人回味无穷。
五、议论抒情,总结全文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