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5篇第一篇:美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美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13-2014年第一学期)年级:高一级(12)班教师:吴富禹科目:美术课题:邮票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与学习领域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新课程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提出,尝试不同工具,用于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体。
•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邮票图案独特的构图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认识邮票这一独特的美术作品。
2、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欣赏各种邮票的内容和创意时形成自己的独特想法,有意识的进行设计并制作精美的邮票,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适当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知道保护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4、通过本课的学习,除了让学生了解邮票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外,还要让学生思考相关法律问题,增强法制意识。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教学重点:1、设计张图案简洁、主题突出、色彩鲜艳的精美邮票。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的相关内容,思考相关法律问题,增强法制意识。
•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创作一枚邮票。
• 教学准备:教具:邮票课件(包括相关法制内容)、范例、创作材料等。
• 谜面:• 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它当差使精美的邮票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能引导学生在具体环境和情景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提升审美品位,还可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为形成良好思想和品质奠定基础,其综合功效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
那么美术课程能否渗透法制教育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我们在尽情欣赏邮票的同时,老师这里有一封破损的邮件,是一位小朋友为了集邮而私自把别人的信给撕了,请问这种行为对不对?• 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三条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除因国家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检查、扣留邮件、汇款。
这节课,同学们不但设计出内容丰富、色彩鲜艳、作品效果好的邮票图案,同时还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有关规定。
现代社会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也不再是成人的专属。
每个人对儿时的记忆是最深刻的,很多童年的体验是成人后无法再遇的。
由此看来从小进行法制的熏陶,印象会更深刻。
美术教师可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涵养、懂法律的好学生。
由此体现“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这一观念。
作业:自己设计邮票,进行美化设计图片。
多构思,多思考如何设计好看,你自己觉得可以了就好。
教学反思:美术课是生活中真、善、美的复制与创造,真、善、美的生活更离不开法制的保护;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除在教学上贯彻艺术性特质外,眼光还应该放得更远一点,用艺术的元素诠释法制的概念。
在当今写信快要过时的年代,应该提倡继承这种文化,保留以前的通信方式。
在上课的过程中还应该收集准备一些典型的邮票照片,让学生加深认识,并多讲解相关的法制教育。
第二篇:美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专题美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9课:精美的邮票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与学习领域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新课程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提出,尝试不同工具,用于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体。
• •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邮票图案独特的构图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认识邮票这一独特的美术作品。
•2、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欣赏各种邮票的内容和创意时形成自己的独特想法,有意识的进行设计并制作精美的邮票,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适当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知道保护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4、通过本课的学习,除了让学生了解邮票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外,还要让学生思考相关法律问题,增强法制意识。
• •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教学重点:1、设计张图案简洁、主题突出、色彩鲜艳的精美邮票。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的相关内容,思考相关法律问题,增强法制意识。
•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创作一枚邮票。
• 教学准备:教具:邮票课件(包括相关法制内容)、范例、创作材料等。
• 谜面:• 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它当差使精美的邮票我们在尽情欣赏邮票的同时,老师这里有一封破损的邮件,是一位小朋友为了集邮而私自把别人的信给撕了,请问这种行为对不对?• 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三条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除因国家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检查、扣留邮件、汇款。
这节课,同学们不但设计出内容丰富、色彩鲜艳、作品效果好的邮票图案,同时还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有关规定。
作业:自己设计邮票,进行美化设计图片。
多构思,多思考如何设计好看,你自己觉得可以了就好。
第三篇:美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美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赵兴艳在教学中,美术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它有别的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能力和作用,美术课程能引导学生在具体环境和具体情景中发展自己的审美意识和爱美能力,还可使我们的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上起到良好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不自觉的提高审美品位,从而为学生的形成良好思想和品质奠定基础,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在当前的法治社会中,学法、懂法,在我们的课堂中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美术中书法家有了炉火纯青的写法便可将自己经典之作流芳百世;画家具备了巧夺天工的画法就能将其独特的魅力发扬天下。
生活中处处有法。
而法制生活的时代已经来临,美术教学也在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着学生,他们学生之间也不过是一橡皮、一只铅笔,学生之间可会有随意拿了不还占为几有的行为,美术老师的眼光就应该放的远一点,用美术作品和美术的魅力去感染我们的每一学生,学生身上可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教师在让学生欣赏中创作中增强美与丑的认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涵养的、有道德的学生。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法律愈发重要起来,学生顺手牵羊时,看来是小事,但有可能就会成为大事,让学生意识到小事可能演变成触犯到法律的大事?可能会谋财害命,给国家给自己带来终生的后悔。
现在社会有多少是因为小事,众多花季少男少女,就是对法律只有模糊的认识,才以身试法,从而最终酿成大祸。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才是“法”呢?法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
因为众多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淡薄,所以很多青少年偷食了“禁果”,为人们敲响警钟。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校教育有利于社会的大环境,能够促进社会环境的好转。
老师也要努力的在空余时间多掌握几种法律知识,多读几本法律书籍,多听几回法律专题讲座。
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教学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让我们学生做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好公民。
我坚信,通过我们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创造出一个更温馨,更美满的法制社会!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将来成为一高素质的有用的人材。
在美术课堂上要创造性的运用美术知识和法律知识,给学生创设有利于认识法律的机会,我们在班级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学法用法的讨论,用画笔描绘宣传法律的漫画,在班级或学校大力宣传法律,用艺术的形式教育自己也叫教育别人,让我们更关注学生,注学生的未来。
第四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概念解说一、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含义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指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依托:依靠;凭借(1)没有学科教学,法制教育便失去基础(借船过河,搭顺风车,学科是“船”和“车”)(2)法制内容与学科内容有密切联系,否则既无法“依”,又无法“托”(加速度-环境保护、八竿子打不着)(3)学科教学为主,法制内容渗透为辅(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固有的:(1)教材本身包含有(高中地理:水污染及其成因——水体污染现象-《水污染防治法》)(2)可以引申、联系(高中化学:正确使用药物-《药品管理法》;高中音乐《梁祝》-《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3)可以借用、“借题发挥”(抄袭作业-《著作权法》)(4)可以创设(高中英语:《cloning(克隆)》-创设“掌握了克隆技术,我们能否随意克隆几个人”的话题)教学活动中:上课、辅导、作业、实验、实际操作、考试……(信息技术课-电子论坛-《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考试-将法制内容与考试内容结合,作为素材、作为背景材料或者直接作为考试内容等等。
命题的巧妙性)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1)具有一定目的(增加法制知识、树立法制观念、激发法制情感、培养法制行为。
法制教育≠法律教育。
不盲目)(2)具有计划性(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综合提升;730个渗透点、渗透内容、方法、目标、要求等等。
不盲目、一个学科看起来是不零碎、整体是统一的、系统的)(3)有构思、有设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讲究技巧方法、因“材”、“课”施教。
(4)有原则(尊重教学、科学导入,份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5)学生、教材、教学形式(环节)、社会、法制综合考虑(6)不伤害学科、不增加负担。
渗透:某种事物逐渐进入另外一种事物,交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有“机”可乘,才能渗透(2)有机结合:交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3)有主次、主客之分(4)有分量、程度上的控制(5)有过程、方法上的策略(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不露痕迹,不急不躁、不要求一蹴而就,明确提出追求趣味性、感染力、吸引力,强调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6)实现事物品质、性状的改变或因此而引起其他事物的改变(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法制素养。
从质、量两个方面改变)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1)法制知识>法律知识(2)知识是基础(正确理解“知识”的含义:①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②学术、文化或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