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1.什么是消费者均衡?效用基数与序数假设所得出均衡条件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解答:消费者均衡指是消费者选择能够使其效用到达最大商品组合。

从几何上说,该均衡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切点所代表商品组合。

其条件是:在既定收入约束之下,为了获得最大满足,消费者所选择最优商品数量组合应该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相应价格之比。

借用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之间关系,上述消费者均衡条件可以变换成我们更加熟知条件,即两种商品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价格之比,或者,消费者每单位货币支出购置任意一种商品所得到边际效用都相等。

这也进一步说明,效用基数度量或者序数表示并不是问题关键,二者实质一样。

2.正常品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解答:正常品价格对正常品需求有两个方面影响,即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从替代效应来看,正常品价格下降使得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正常品价格上升使得对该商品需求量减少。

因此,正常品价格变动对其本身需求所产生替代效应使得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从收入效应来看,正常品价格下降使得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而伴随着收入增加,消费者对正常物品最优消费数量也增加。

因此,作为正常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需求所产生收入效应一定使得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正常品价格上升使得对该商品需求量减少。

因此,正常品价格变动对其本身需求所产生收入效应使得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由于无论从替代效应还是从收入效应上看,正常品价格下降都会使得对它需求量增加,故正常品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3.何为吉芬物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利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解答: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低档物品,对这种低档物品来说,它需求量与价格是成同方向变动关系。

于是,对吉芬商品来说,其需求曲线不再像通常所见到那样向右下方倾斜,而是相反,向右上方倾斜。

吉芬商品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对吉芬商品来说,其价格变化收入效应对需求量影响与替代效应刚好相反,且其强度还大于替代效应。

例如,在上一章正文中提到土豆就是这样一种吉芬商品。

确,当土豆价格上升之后,人们倾向于用更多其他商品比方牛肉来替代土豆,即价格变动替代效应使得土豆需求量减少;但由于低收入家庭中土豆消费量占有相当大比重,因而当土豆价格上升之后,使得这些家庭收入购置力急剧下降,已无力购置虽相对降价但仍很昂贵牛肉,转而不得不购置更多土豆。

不仅如此,收入效应强度远大于替代效应,因而在土豆价格上升之后,这些低收入家庭不仅不会减少而是增加土豆购置。

4. 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适用条件有哪些?解答:所谓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连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最初每增加1单位该要素所带来产量增加量是递增;但当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增加1单位该要素投入所带来产量增加量是递减。

简言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一种可变投入在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它所产生边际产量递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适用条件有三个方面:第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挥作用条件是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这一规律只能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前提下才可能成立。

否那么,如果出现技术进步,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可能不再成立。

第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有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保持不变条件下才可能成立。

如果在增加可变要素投入同时,增加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那么这一规律也可能不再成立。

第三,边际产量递减在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出现。

边际产量并非一开场就会出现递减,原因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固定不变要素投入,在可变要素投入数量很低时,不变要素投入相对过剩,增加1单位可变要素投入可以使得固定不变生产要素得到更加有效使用,因而产量增加也会增加。

但随着可变要素投入不断增加,不变要素投入相对缺乏,从而对产量增加形成制约。

在这种情况下,可变要素边际产量就会出现递减。

因此,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要在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发挥作用。

5. 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是如何决定?解答: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劳动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与平均产量曲线关系,来确定它合理区域。

首先,当劳动量较小时,其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称该阶段为第一阶段。

在该阶段,新增加1单位劳动所获得产量比现有劳动平均水平都要高。

于是,企业应该雇用这1单位劳动,即企业不会停顿劳动投入量增加。

由此可见,该阶段是不合理投入区——如果把劳动投入确定在第一阶段而不增加,那就是不合理。

其次,当劳动量很大时,其边际产量将小于0,即增加投入不仅不增加总产量,反而会使得产量下降。

称该阶段为第三阶段。

显然,理性企业也不会把劳动投入确定在这一阶段内。

最后,当劳动量既不是很小也不是很大时,其边际产量将小于平均产量,但仍然大于零。

称该阶段为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劳动合理投入区。

换句话说,理性生产者总是把劳动投入选择在第二阶段上。

6.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之间联系如何?请给出详细说明。

解答: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增加,每增加1单位该要素所替代另外一种生产要素数量递减,即一种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随着该要素增加而递减。

通过如下公式可以看到边际技术替代率之所以递减原因:MRTS L,K=LKMPMP在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内,所有生产要素边际产量都服从递减规律。

所以,随着劳动投入量增加,劳动边际产量递减;另一方面,由于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所以资本投入量会相应地减少,资本边际产量递增。

因此,在上式中,随着劳动投入量增加,分子递减,而分母递增,所以由此决定边际技术替代率一定递减。

这就是说,随着一种要素投入量增加,每增加1单位该要素所增加产量越来越少,从而它对另外一种要素替代能力越来越弱;同时,被替代生产要素投入量越来越少,其边际产量越来越大,从而它也就越不容易被替代。

因此,边际技术替代率服从递减规律,而决定这一规律直接原因那么是更根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7. 为什么说理性企业会按照最优组合来安排生产要素投入?解答:理性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利润最大化要求企业按照最优组合来安排生产要素投入。

例如,假定企业只使用劳动与资本,其价格分别为W与r。

于是,企业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π=PQ-C=Pf 〔L,K〕-WL-rK这里,P为产品价格,Q = f〔L,K〕为企业生产函数。

假定企业在某一要素组合点上考虑是否增加1单位劳动投入。

增加1单位劳动会给企业带来收入增加,同时也会招致更多本钱。

一方面,由于增加1单位劳动产量,即边际产量为MP L,所以企业所增加收入等于按现行价格P出售这一边际产量获得收入,即P·MP L。

另一方面,由于劳动价格为W,所以它增加1单位劳动需要增加本钱就等于W。

只有当增加1单位劳动投入所带来收入增加量恰好等于为此支付本钱时,企业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才会停顿对该要素调整。

所以,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劳动投入量应满足条件是:P·MP L=W 同样道理,企业利润最大化最优资本投入量应满足条件是:P·MP K=r由上两式即得到:或由此可见,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对生产要素投入量做出选择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相一致。

8. 产量曲线与本钱曲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解答:本钱曲线与产量曲线之间关系可由下列图看出。

我们知道,边际本钱与边际产量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平均可变本钱与平均产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并且在平均产量最大值点上,即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交时,平均可变本钱也一定处于最低点,此时,边际本钱与平均本钱曲线相交。

在图〔a〕中,当劳动投入为L1时,平均产量到达最大,相应产量为Q1。

于是,在图〔b〕中,对应于产量Q1,平均可变本钱最小,此时边际本钱与平均本钱曲线相交。

也就是说,从图形形式上来看,图〔b〕恰好是图〔a〕一个整体反转。

本钱曲线与产量曲线之间关系总之,短期本钱来源于短期生产,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了短期产量曲线根本特征,所以也就间接决定了企业短期本钱曲线变动规律以及这些本钱之间相互关系。

9. 完全竞争企业在进展短期生产决策时,要解决哪几个相互联系问题?解答:完全竞争企业在进展短期生产决策时,要答复如下三个相互关联重要问题。

第一,利润最大化产量由什么决定?答案是,利润最大化产量由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本钱曲线交点决定。

第二,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是盈是亏?答案是,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如果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本钱,那么企业盈利,否那么就亏损。

当平均收益恰好等于平均本钱时,企业不亏不盈。

第三,如果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出现亏损,是否应当停产?答案是,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如果平均收益大于平均可变本钱,那么即使亏损也要继续生产,否那么,就应当停产。

当平均收益恰好等于平均可变本钱时,企业可以停产,也可以继续生产,结果没有区别。

10. 完全竞争企业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生产是否会亏损?为什么?〔重点〕解答:完全竞争企业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生产也可能会亏损。

这是因为,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完全竞争企业平均本钱可能大于平均收益〔即产品市场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完全竞争企业即使按照利润最大化原那么去进展生产,仍然会遭受亏损。

这里需要注意是,企业是否到达利润最大化与企业是盈还是亏并不是一回事。

前者只是表示,企业在现有条件下已经做到了最好,但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如市场需求太低导致价格太低〕,做到了最好仍然有可能会发生亏损。

在发生亏损情况下,利润最大化意味着,企业已经尽可能地把亏损降到了最小。

此时利润最大化等价于损失最小化。

11. 在短期中,完全竞争企业停产会有多大损失?为什么?解答:通常假定,在短期中,完全竞争企业停产损失就等于全部固定本钱。

这是因为,在短期中,完全竞争企业〔其他企业也同样〕存在有所谓“固定要素〞与由此引起“固定本钱〞。

在存在固定要素与固定本钱情况下,停产会导致固定本钱损失。

停产导致固定本钱损失大小那么取决于多方面因素。

比方,固定要素能否转为它用?能否在市场上“变现〞?如果可以话,变现难易程度又如何?等等。

为简单起见,通常假定所有固定要素均无法转为它用,也无法在市场上变现。

在这种情况下,停产损失就等于全部固定本钱。

12. 试比拟垄断竞争企业与完全竞争企业、垄断企业联系与区别。

〔重点〕解答:垄断竞争企业、完全竞争企业与垄断企业产品与同一市场〔或不同市场〕中其他企业产品替代程度大相径庭。

在完全竞争场合,产品替代性趋向于无穷大——因为产品是完全同质;在垄断场合,替代性为0——因为产品是完全不同质;在垄断竞争场合,替代性介于前两者之间,既不是大到无穷大,也不是小到等于0——因为产品尽管属于同类,但却有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