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场筹划与建设

猪场筹划与建设

猪场筹划与建设一、确定猪场规模与模式(一)、确定猪场规模和生产方向1、年出栏头数猪场的饲养规模指在养猪场正常运营情况下,养猪场年出栏商品猪的头数,如千头猪场、万头猪场等多种规模。

种猪场也可以按照基础母猪头数计。

小型养猪场:年出栏1000~5000头商品猪,年饲养基础母猪≤300头;中型养猪场:年出栏5000~10000头商品猪,年饲养基础母猪300~600头;大型养猪场:年出栏10000头以上,年饲养基础母猪>600头;规模超过30000头宜分场建设,有利于猪场疫病防治、环境控制、粪污处理。

(1)、规模化养猪场。

实际生产中以基础母猪100头,年出栏商品猪2000~2400头为一个标准规模养猪场,每周至少有4~5头母猪产仔,5~6头母猪配种、妊娠,每周出栏商品肉猪40头,需要6个劳动力完成全部任务,投入资金130万元,产出约150万元,每头母猪制造利润大约2000元。

自繁自养的规模化养猪场、年出栏300~5000头商品猪的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养猪专业户,其基础母猪头数参考见表2-1。

(2)、集约化猪场。

集约化猪场是大规模的猪场,通过使用优良的猪种,饲喂全价饲料,创造适宜的环境,执行严格的防疫,实行集约化养猪,最终的目的是获得较局的经济效益。

如果将生产环节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即按繁殖周期安排工艺流程,按节拍均衡生产,实行全进全出制度,这种生产方式称为"工厂化养猪"。

2、生产方向根据生产方向可细分为哺乳仔猪场、生长育肥猪场、自繁自养猪场和种猪场。

哺乳仔猪场要求保育猪经过保育期饲养体重达到20~25 kg,然后销售给生长育肥猪生产者;自繁自养也称全程饲养,即配种、分娩、育肥三个过程结合的一种饲养方式;种猪场主要生产并出售种猪。

养猪场的性质和规模的确定,先根据市场需求制订,再要考虑生产技术水平、投资能力和各方面基础条件。

种猪场应尽可能纳入国家或地区的繁育体系,其性质和规模应适应国家或地区的要求,建场时应慎重考虑,切忌盲目追求高层次、大规模,否则很易导致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资金链断裂、猪场倒团的严重后果。

(二)、确定生产模式和生产方式1、集约化:集约化养猪,就是以"集中、密集、制约、节约"为前提,按照养猪生产的客观规律和地区特点而采取的对猪群、劳力、设备的合理配置和适度组合的方式,并采用先进的养猪科学技术,挖掘各类猪群的生产潜力,提高养猪效益。

集约化养猪以高效益为目的,力求用较低的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较多的产品,主要体现在:集约化养猪可有效地提高猪舍的利用率,比传统养猪可节省猪舍面积30%~50%,猪场占地面积和占地投资也相应减少;实施早期断乳、同期发情等先进的繁殖技术,提高母猪的利用强度,使母猪年产仔窝数增加到2.5窝;适宜的环境和合理的饲养管理,同时加强了良种选育工作及采用新技术;充分挖掘了猪的生产潜力,提高了商品猪生产水平,一般育肥猪达90 kg 体重的日龄为170~180 d ;饲料转化率得到提高,我国育肥猪的饲料转化率一般为2.8:1,而美国可达到(2.3~2.4):1。

2、非集约化:非集约化饲养主要指农村家庭传统散养,养殖户多,养殖规模和数量少,分散饲养。

这种千家万户养殖模式越来越少,主要是受到现代化、规模化养殖和疫病、防疫风险等因素影响。

3、自动喂饲:自动喂饲主要使用机械喂料,经饲料加工厂加工好的全价配合饲料,直接装人饲料罐车运输到猪生产区内,送人饲料贮存塔中,然后用螺旋输送机输送到猪舍内的自动落料饲槽或食槽内进行饲喂,供猪采食。

这种供料饲喂方法,不仅使饲料保持新鲜,不受污染,减少包装、装卸和散漏损失,还可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节省劳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但缺点是设备造价高,投资成本大,对电的依赖性大。

目前一些大型猪场均采用智能喂饲系统,提高了劳动效率。

智能喂饲是发展趋势。

4、人工喂饲:人工喂饲指人工喂料为主,饲料采用袋装,人工送到猪舍,投到自动落料饲槽或食槽,供猪采食。

尽管人工运送喂饲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饲料装卸、运送损失大,又易污染,但这种方式所需设备较少,除食槽外主要是加料车。

加料车机动性好,可在猪舍走道与操作间之间的任意位置行走和装卸饲料;投资少,制作简单,适宜运送各种形态的饲料;不需要电力,任何地方都可采用。

二、资金筹划(一)、资金数量与分配猪场资金根据用途和周转方式分为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固定资金主要用于垫支固定资产上的资金,也是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

它是以实物形态呈现如房屋建筑、圈栏、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它的特点是使用时间长,可多次参与生产过程而不改变原来的物质形态,只是逐步磨损,并且把价值逐年转移到产品中去,以折旧的方式计入成本。

流动资金是指购买仔猪、育肥猪、饲料、兽药以及其他消耗性原料等的货币支出。

它的特点是只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就被消耗掉,并把其全部价值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

养猪场的主要成本项目还有劳务费(指直接从事养猪生产的饲养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各种险金)、饲料费、燃料和动力费、医药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维修费、低值易耗品费等。

这些费用的总和就是猪场的生产总成本。

(二)、资金筹集途径目前筹集养殖场的资金途径主要由贷款、自筹资金、社会融资等组成。

1、贷款:通过银行进行贷款。

2、自筹:自行筹集用于养殖的资金。

3、社会融资(股份制):面向社会,利用多种灵活方式,动员社会上潜在的资金力量,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

三、土地筹划(一)、土地来源1、国家划拨:国家划拨的专门从事养殖的土地。

2、征地:养殖场规划布局和选址时国家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二)?土地面积1、各类猪群饲养密度(表2-2)。

数据来源:NY / T 1568--2007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建设规范。

2、考虑生产需要总计土地面积(表2-3)。

表2-3养猪场占地面积及建筑面积指标四、人员筹划(一)、员工类别与素质要求1、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发展畜牧业的法规和政策,在充分调研、协商的基础上,决定养猪场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制订猪场的年度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以及弥补亏损方案;决定猪场机构设置,聘任或解聘猪场的员工和决定其报酬等事项;制定猪场的基本管理制度,负责向投资人汇报猪场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决定猪场合并、分立、变更、经营形式、解散等重大事件。

2、技术人员:畜牧技术员根据猪场生产任务和饲料条件,拟订猪场生产计划;制订各类猪群更新淘汰、产仔、出售以及猪群周转计划;按照各项技术规程,拟定饲料配方和饲喂定额;制订育种、选种、选配方案;负责养殖场的日常技术操作和生产管理;进行猪的生产力评定;制订、督促、检查各种生产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贯彻执行情况;总结本场畜牧技术经验,传授科技知识,填写养殖档案和各项技术记录,并进行统计整理;及时报告本场的畜牧技术事故,并承担应负的责任。

兽医技术员:制定本场消毒、防疫、检疫制度和制定免疫程序,并行使总监督;负责拟定全场兽医药械的分配调拨计划,并检查其使用情况,在发生传染病时,根据有关规定封锁或扑杀病畜;组织兽医技术经验交流、技术培训和科学实验工作;组织会诊疑难病例;对于兽医中重大事故,要负责找出原因,并承担应负的责任。

3、饲养员:饲养员进行饲料饲喂;打扫猪栏;观察猪群状况,检查舍内温度,检查猪舍设备并对病猪进行简单治疗;按免疫程序给猪群进行免疫,定期驱虫和消毒;填写各种记录。

饲养员是养猪生产的主体,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养猪知识,了解猪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技能,并能自觉遵守饲养管理操作规程,达到科学养猪的目的。

4、销售员:销售员完成猪场下达的销售任务,建立客户档案,定期上门回访客户,保持每年稳定60%~70%的老客户,开发30%~40%新客户;要求才思敏捷,有较好的专业技能和语言沟通能力;能够吃苦耐劳,不断加强学习以提高自身营销技巧和拓展业务的能力。

5、采购员:采购员为猪场采购原料、兽药和疫苗;禁止购进发霉变质和不符合质量标准规定的原料以及伪劣兽药疫苗及饲料添加剂;采购员不能敲诈、拿回扣或收受顾客的贿赂,损害公司的利益,保证各猪场计划所需的原料、兽药、疫苗的准时供应;采购原料等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6、后勤辅助人员:猪场后勤辅助人员包括财会员、统计员、保管员、设备维修员、门卫等,除了负责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协助场内的一些其他工作。

(二)、不同生产条件下员工数量1、人工操作条件下养猪工作量:人工操作虽然投资较少,但是饲养员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低,年人均劳动生产效率见表2-4。

小,生产效率高,如丹麦一个700基础母猪的猪场4名员工可以完成猪场的所有工作,年人均劳动生产效率6300头,是人工操作养猪的20~40倍。

五、猪场建设(一)、场址选择1、场址与建设条件:场址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应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其他畜禽场等)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和排污能力等社会条件,一切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进行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后再做出决定。

(1)、地形地势。

猪场地形要求开阔整齐,有足够面积。

地形狭长或边角多不便于场地规划和建筑物布局;面积不足会造成建筑物拥挤,给饲养管理、改善场区及猪舍环境及防疫、防火等造成不便。

非集约化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繁殖母猪每头45~50 m2'或上市商品育肥猪每头3~4 m2考虑,猪场生活区、行政管理区、隔离区另行考虑,并且需要留有发展余地。

集约化猪场按照存栏头数计算,每头猪使用面积2m2。

.猪场地势要求较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

地势低洼的场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易滋生蚊蝇和微生物,而冬季则阴冷。

有缓坡的场地便于排水,但坡度以不大于25°为宜,以免造成场内运输不便。

在坡地建场宣选背风向阳坡,以利于防寒和保证场区较好的小气候环境。

集约化猪场建场选址时主要考虑原料、生猪运输,防疫和粪污处理。

厂址选择时应本着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的原则,建场土地面积依猪场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一个年出栏万头育肥猪的大型商品猪场,占地面积30000m2(3 h m2)为宜。

以下地段或地区严禁建场,规定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受洪水或山洪威胁及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带,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

(2)、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

水源水量必须满足场内生芯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