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古文经典的文言文中,有许多广为流传的名句,字字珠玑。
它们是古先贤才华与智慧的结晶,其或言理,或抒情,或写景……意境优美,诗意缱绻。
学生时代,对文言文的学习,大多停留在“背诵全文”的恐惧中,知其美,却不知其所以美。
长大后,回忆起来,方才真正懂得,中文原来这么美。
今天,与大家回忆8首优美的经典古文,读懂的是人生,治愈的是人心。
01、简单,最是高级《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解读:初学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时,印象较为深刻的是老师讲解的其文字精炼清丽,对偶排比,句式整齐富有变化,以及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值得学习。
如今步入社会,再回味这篇文章时,才真正明白了:生活最好的气质,就是简单干净。
爱生活的人,必被生活所爱。
三毛说:“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生活的模样,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理想。
中的居住环境,房间不需奢华,窗明几净即可,朴素简洁最佳,闲暇时光,一本书,一杯茶,一首歌,一颗心,便盛满了这人间烟火气。
人生无需要太多,剔除多余的浮华,日子纯简起来,人也愈发散发着朴素的美丽。
生活要简单,做人更要简单,简单,才是真高级。
02、洁身自好,最是清欢《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读:小时候对于莲的初印象,便是来源于这篇《爱莲说》。
亭亭玉立的莲花,其坚贞的品格,引领着我成长。
世有千万花,独爱莲一支。
人生,当如莲,坚贞不屈;为人,亦应如莲,出淤泥而不染,清清白白,刚正不阿。
03、活在当下,最是畅然《兰亭集序》【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解读:对于《兰亭集序》最深刻的印象,是它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美在三绝:一绝,重字不重,21个“之”字,字字不同,美态各异;二绝,涂抹成为艺术。
作者醉酒之作,错字别字,涂抹不可避免,但也被作者玩儿成了艺术;三绝,用情至深。
而今,虽然我们看不到王羲之的真迹,但在后人的摹本中,依然可以感受到王羲之掖不住的喜与藏不住的愁。
天朗,气清,风和畅,文章开篇,尽是视听欢愉。
读来,如亲临盛会,畅快自得之意得到满足,随之而来的是对生命的感慨。
“死生亦大矣”,古往今来,除了生死之外,其他都是小事。
正如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中写道:“此文一意反复生死之事甚疾,前好景可念,更不许顺口说有妙理妙语,真古今第一情种也。
”逝者如斯夫,岁月,在悲喜交集的点滴中流逝。
唯有遵守本心,活在当下,才不负韶光。
04、顺其自然,最是潇洒《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解读:《岳阳楼记》中最出名的句子便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学生时期的考试重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真正一个人生活了才知道,人生在世,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境遇。
成功与失败,得到与失去,快乐与忧愁……若是始终被这些外物束缚束缚于身,又怎能活得潇洒自如?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人生在世,不要被欲望熏心,看淡得失名利,知足才能常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琐事纠缠,“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一切顺其自然,内心安宁,才是最了不起的修养。
守一颗初心,人生方不会被辜负。
05、取悦自己,最是惬意《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读:“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每读到这句,都会想起与同学互相提问背诵的欢乐时光,学着古人的模样,手持扇子,摇头晃脑,你一句我一句,直到互相背诵成功。
岁月悠悠,终有尽时,当时光渐老,我们也日渐成熟,在急匆匆,坚持着追赶人生路时,也不要忘了取悦自己到了一定年纪,要学会试着把时间归于自己,赏花,负暄,垂钓,抚琴,下棋,饮酒,对谈......置一方清净之地,揽清风明月,看日升月落,静享华年。
偷得浮生半日闲,便是人生最好的光景。
06、此心安处,最是浪漫《桃花源记》【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读:桃花盛开的时节,明媚了春天,锦绣了人间。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为国人打开了浪漫生活的入口。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兄友弟恭,友邻和睦,心中一方乐土,日子安宁祥和,如此美好的世界和生活,令人神往。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每个人心中都向往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且不足为外人道。
生命是一树的花开,或安静,或璀璨,此心安处,方是吾乡,静守美好,无忧无虑,怡然自乐。
07、不念过往,最是豁达《归去来兮辞》(并序)【晋】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解读:把辞官归隐当成人生至真追求,并为后人所艳羡的,恐只有陶瓮一人了。
直抒胸臆,感情真挚,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
连欧阳修都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