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探究
摘要现如今的信息化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够对教学活动及策略做出创新,从很大程度上讲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是现如今信息技术和教学活动融合的一个重要方式,混合式教学通俗来讲就是结合传统及现代化的优势,把传统的优秀学习方式以及现代网络化的快速学习融合在一起。
接下来我们将要探究的就是如何把这种融合式教学策略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简要分析一下处在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们的学习状况,以及策划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方案,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习的人更好的理解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能力水平。
关键词教学活动;混合式教学;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是教育部公开发布的,其中的内容主要是确定了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并要求了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的重要影响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人才的综合能力。
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的重要方式。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所谓的,就是把传统中的学习方法的优势和现代的网络化的优势融合成一体;换而言之,就是要积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的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只有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让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活动成果。
这是何克抗教授曾经提过的内容,给我们讲明了什么叫做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育方式其实就是把传统的教师面授以及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二关于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殊性学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西方经济学是学习经济管理专业都需要学习的基础性课程。
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可以为学生在今后在经济学领域内的进一步探究奠定基础。
从内容上分析,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两个大的分支,而这两个大分支下又有各个章节,这几乎在很大程度上覆盖了其他专业性课程的基础性知识。
从内容体系上看,西方经济学涵盖了多个学派的经济理论和态度观点。
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感觉很吃力,究其原因是这些各不相同学派的学派观点相互冲突与对立,每一个理论都是在不同的假设下提出形成的,概念复杂、内容抽象。
西方经济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在其分析方法中,当学生刚刚接触经济学时,需要面对的大多是复杂的几何图形、数学公式等数学知识。
如果学生不理解这些图形和公式,他们就很难把这些数学知识和文字描述关联起来。
三关于现阶段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活动状况现如今我国在西方经济学中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仍然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学生则是被动的听讲。
尽管教师也会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使用多媒体投影、实践案例等,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总是体现出积极性不足以及课堂参与性很低的问题,学生也逐渐形成学习是为了考试的错误认识,很少有学生会去主动探究学习,所以导致教学活动很难高效率的开展下去。
通过多次对本校的学生调查,汇总了学生们在学习中碰到的主要情况理论化的知识太过乏味枯燥、假设情形与实际场景不契合、数学知识太过复杂、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缺乏等等。
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初学时具有较高的兴趣,但是随着课程的推进,数学知识和作图分析成为了经济学中的主要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在慢慢减少。
基于这些问题情况,笔者就学生对经济学的看法态度以及学生所关注的热点经济问题展开了调查。
此次调查总共回收了233份调查问卷,通过汇总发现了学生关注的几个问题1国家层面上的问题,例如国家政策、经济增长的情况等76份;2不动产层面的问题,例如不动产的价格、未来走势等61份;3未来就、创业层面,例如就业率、就业方向等35份4理财投资层面,例如股票、基金的投资等34份;5剩下关于其他问题的有27份。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初步分析得出,学生们比较关注宏观上的国家经济问题以及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就、创业问题。
四关于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想在保证西方经济学课程理论框架的前提下,通过学生们反馈的问题及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并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点来设计教学活动,以此来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一教学活动中的目标定位。
首先简要说明一下西方经济学,它是分析人们的选择行为、解释和理解经济现象、探究经济运行规律的思维方式方法,通俗来讲就是帮助我们解决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们对的运用。
因此,如果仅仅是通过理论性知识的传授,学生所接收的知识无法与市场衔接,所以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传统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建立理论基础,现在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经济思维方式的培养,除了理论也要注重实践。
学会运用所学的概念和方法进行问题思考,这才是本课程最重要的目的,与此同时提升学生对常见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
二关于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
混合式教学有许多好处,其中在准备阶段的好处是,学生在课程开放前就已经初步学习了课程的相关内容,很大程度上延长了课堂中的教学时长,而且还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自觉性。
首先,教师通过网络建立班级讨论组或者班级群,课前上传教学活动的相关计划和内容,先让学生对课程有所了解,同时让学生明确了每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内容。
其次,划分小队,把班级中的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队并安排选出队长,队内成员自行挑选适合自己的任务,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积极性。
再次,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学生可以自主安排计划和时间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反复观看重难点问题。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程序制作或者视频课件,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资源。
三教学活动在课堂中的体现。
除了课前自学中的模式改变,课堂的教学目标也已经改变,不再单单是对知识的表面性理解及认识,而是加深探究性和应用性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