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歌唱四要素之

浅析歌唱四要素之

浅析歌唱四要素之摘要:在声乐研究中,有许多研究是针对歌唱要素来展开的,在这些研究中,歌唱要素的范畴定论都不尽相同。

笔者通过声乐理论学习和对声乐浅显的研究,则更加倾向于现代理论研究上所通指的四大歌唱要素,即字、声、情、气这四要素。

从这四要素中,本文着重从“声”这一要素加以分析,浅析了咬字吐字、气息、共鸣腔体与发声状态这四个要素在“发声”中的重要性与关联性。

关键词:发声;咬字;气息;共鸣;状态一、发声中的咬字与吐字(一)准确咬字、吐字的重要意义声乐艺术作为一门叙述情感的艺术,从本质上说,就是语言与音乐的有机结合。

语言,就是通过“文字”来以字傳情;音乐,就是通过音调的此起彼伏,抑扬顿挫来把语言串通起来。

在声乐里,“说”是“唱”的基础,“字”是“情”的载体。

因此,在声乐发声中,准确的“咬字”“吐字”不仅对传递歌词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是缔造情感艺术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歌唱发声中,为了塑造完美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使歌声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就必须做到正确的咬字和吐字。

具体来说,咬字,就是按照拼音中声母的发音要求来予以咬准。

吐字,则是指正确的将韵母部分的发音吐出来。

咬字时做到咬音清晰,吐字时做到收清字尾。

在声乐中,根据汉语发音的特点,一般而言,把字分为了头、腹、尾三部分。

字头就是指的声母,字腹则是指韵母,字尾又叫收音,也叫归韵。

在歌唱发声中,咬字吐字的过程都必须从这三个部分来进行严格要求和掌握。

声母作为字头,实际上,只是发音中的一种阻力而已;韵母作为发声的主要部分,要求发声时字正腔圆;字尾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收尾,却要求轻巧、准确,而且字尾的拖音,往往也是传递歌唱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咬字、吐字在发声中的具体运用第一:咬字、吐字与声音中的情感在声乐演唱中,我们常说道时“以字传情”、“声情并茂”。

这里的“情”,是指歌曲中的情感,情感作为一种艺术的升华,是歌声中的灵魂,是抵达声乐艺术顶端的重要保障。

在歌唱中,要抒发歌唱情感,首先就要做到正确、合理的咬字、吐字。

在声乐歌唱中,不同情感特点的歌曲具有不同的咬字吐字方法。

比如,在演唱情感强烈,感情色彩雄壮的歌曲时,咬字就要咬得紧,要咬出一种结实感,释放一种喷弹力,声音则以“钢”为主。

以声乐歌曲《松花江上》为例,《松花江上》是一首描述“九一八”事变的爱国歌曲,其情绪悲愤,情感饱满。

在演唱这首歌时,尤其是在高潮处的“爹娘啊”、“欢聚在一堂”这几个词上时,做到咬字要硬,且声音要钢。

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把心中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充分的演绎出来。

而在演唱《玛依拉》这种曲调活泼的歌曲时,则要通过快速、活泼的咬字的方法来表现歌曲的欢快之情;在演唱《摇篮曲》这种充满母爱的歌曲时,就要注重咬字的轻柔和圆滑,收音也要较为缓慢。

只有把握好咬字吐字与歌曲情感的关系,才能科学、合理的完成对歌曲艺术的二度创作,才能做到“字里传情”“声情并茂”。

第二:咬字、吐字与声音的艺术与自然界的各种发声相比,歌唱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它是诗的语言与音乐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

歌词作为表现这种艺术形式的重要载体,既要传递歌曲的思想内容,又要承载歌曲艺术情感。

因此,在歌唱中,正确的咬字与吐字是准确表达歌词的唯一途径。

如果没有正确的咬字、吐字,不仅影响歌词的正确表达,而且将会影响到整首作品的情感抒发,将会在毁掉歌词美感的基础上,破坏歌曲的艺术韵味。

二、发声中的气息在发声的四要素中,气息作为重要的因素,是决定声乐演唱好坏的关键因素。

沈湘教授曾说:“在歌唱发声中,最要紧的是气息和声门的关系,歌唱发声时,一定要把这种关系找对,将它们摆在最协调,最合理的状态之中”。

可见,在歌唱时,发声要达到最佳状态,就要平衡气息在声音中的运用。

(一)歌唱中气息的动力系统歌唱中的气息与现实生活中的呼吸有着本质区别。

二者虽然都是依据呼吸系统的来进行机体控制的,但实际上,歌唱发声中所提到的气息,是靠着震动的声带,按照音乐艺术的要求在音高的变化上来回起伏的。

从生理上讲,人们的呼吸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即安静呼吸、劳动呼吸以及歌唱呼吸。

相比起前两种呼吸,歌唱呼吸是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掌握的一项呼吸技巧,也就是声乐中我们常常说到的“练声”。

歌唱呼吸时,注重的是吸气快、呼气慢。

一首歌曲,表达的情感是抑扬顿挫、波澜起伏、还是明朗欢快,都与气息的运用紧密相连。

在声乐中,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肌,肋肌这些动力系统相互配合,以此来平衡气息,是声乐歌唱中最完善,也是最科学的呼吸方法。

(二)气息与歌唱发声中的具体运用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主要是依靠气息这个源动力的支撑。

气息在歌唱发声中的运用,对歌唱者发声过程中的音色、音质与声音的大小起到了直接影响作用。

正确的掌握控制气息的方法,就掌握了歌唱发声的精髓;正确的掌握气息中的换气点,就能将歌曲中的情绪演绎的淋漓尽致。

第一,气息在歌唱发声中能决定声音音高。

在歌唱发声中,我们主要是通过胸腹式呼吸方法来控制气息的。

胸腹式呼吸方法,主要是运用气沉丹田的方式,让胸腹式连接的部位作为气息的支撑点,使喉咙呈现松弛,依靠气息与声带的震动来调节音高的状态。

比如说,在演唱高音歌曲时,演唱者是通过对气息的控制,使喉咙呈现管状,让声音从下而上,喷涌而出。

而在演唱低音歌曲时,则是通过对气息的控制,将气息源源不断的提上来。

在歌唱发声中,注重的是“唱”,而不是纯粹的用嗓子去“喊”,气息的运用,能赋予歌曲情感和灵魂。

第二,气息在歌唱发声中能决定声音的情感。

与说话不同,唱歌是在说话的基础上,用音乐的形式,将情感寄托在歌曲中,通过“唱”的过程表现出来。

而歌唱艺术的关键点,就在于这个“唱”的过程赋予了声音以情感。

然而,在歌曲中,这些隐含的情感要如何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对气息有较好的控制力度。

比如说,在演唱曲调欢快的歌曲时,对气息的控制就不用太过夸张和生硬,依照灵活的胸腹式联合呼吸,表现出真情实感;而在演唱类似于《松花江上》这类具有仇恨情感的歌曲时,就要增加对气息的把控力度,不断的运用气息的变换,让气息与声带产生不同程度的震动,以此来表达创作者的愤怒感。

在歌唱中,要正确的运用气息与声音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情感的歌曲中,依据气息对声带的控制,使声音的高低、强弱、连顿都逐一运用到位,配合情感表达,刻画歌唱的艺术性和形象性。

三、发声与共鸣腔体(一)共鸣与共鸣腔体从物理学上来讲,发声器件的频率如果要外来声音的频率相同时,它将由于共振的作用而发声,这种声学中的共振现象,就称之为“共鸣”。

在声乐上讲,共鸣腔体指的就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与声带之间的相互振动产生的不同效果,因为只有呼吸通道能发声。

在声乐演唱中,发出的声音是否优美,情感是否丰满,艺术形象是否生动,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共鸣腔体的运用是否有效,合理。

根据发声的原理,声乐中,将高音、中音和低音三个音区划分为了不同的共鸣类型。

比如,高音,我们也可以说是头音,因为在发出高音时,主要运用的是头腔共鸣。

各个共鸣腔体之间,他们的关系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

比如,在口腔共鸣与鼻腔共鸣的共同使用下,声音就会变得更加洪亮,清脆,这样的声音效果,就比较适合年轻女性的歌唱角色。

而胸腔共鸣,因为声音低沉,深厚,所以在演唱低音歌曲或者情感比较庄严的歌曲时使用的比较多。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在具体歌唱发声时,演唱者都要通过不停的变换共鸣腔体来维持声音的立体化,情感化,和艺术化。

(二)共鸣腔体在发声中的具体运用在声乐艺术中,一切正确的发声和艺术性的歌唱,都与共鸣腔体的合理、正确使用密不可分,正确的掌握共鸣腔体在发声中的关键位置,是使歌唱艺术表现的事半功倍的重要依据。

在歌唱发声中,要运用好共鸣腔体,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良好的基音是获得共鸣的前提。

基音作为与声带产生共鸣的重要因素,它需要声带保持充分的舒展性才能发出来,只有在声带充分舒展和完全闭合的张力下,各个呼吸通道里的空腔才能自由的进行振动,从而产生良好的基音,引发共鸣。

第二,通畅的气息是获得共鸣的基礎。

共鸣的出现得益于正确的呼吸和通畅的气体,如果在共鸣腔体的使用中,气息出现停顿、断续都会影响到到气压、气流与气量的排除,从而导致共鸣的正确使用。

在发声中,良好的共鸣对声音而言,不仅有着扩大音量,改善音色的积极作用,还能使发声达到一个整体性和融会贯通的艺术感。

在歌唱发声中,要保持好良好的呼吸状态和歌唱状态,将头腔、口腔及胸腔共鸣这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配合歌曲情感特征进行细致的发声艺术化。

四、发声状态歌唱中,除了与咬字、气息、共鸣腔体这三者与歌唱发声息息相关以外,还有最为客观的一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发声的状态。

歌唱发声作为人体心理与生理运动交织的一种反应,常常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因为受心情影响、身体状态影响都会导致发声状态发生变化。

而且这两者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如果出现身体不适或者休息不足的情况,这些生理反应势必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紧张、缺乏自信、怯场等负面情绪,导致演唱者不能以最佳的演唱状态去进行歌唱。

反之,如果出现心理上的情绪波动,比如说怯场、紧张、心神不定等现象时,也会给生理上的发声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麻烦,如果不能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进行演唱,在歌唱时就会导致身体的各个技能和器官不能收放自如的配合时发声,进而影响到歌唱的真实水平。

所以,发声状态在演唱中虽然不是一项需要去训练的声乐技巧,但是它作为一个变数,常常影响到声音的正常发挥。

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声乐演唱者,在歌唱中,如果要做到顺利的发声,平常也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加强,使自己的发声状态随时保持到一个可以“应战”的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1]贺丽员.论音乐要素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6.[2]郭燕龙.也谈歌唱的四个基本要素[J].黄河之声,2013(21):89-90.[3]周友爱.论歌唱艺术的四要素—“字”、“气”、“情”、“声”[D].西北民族大学,2013.程龙(1989—),男,山东菏泽,江苏师范大学,音乐表演(声乐)。

相关主题